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高中课改,在全面推开之前,笔者一直都是理论学习多,看得多,而实践经验较少,高中课改半年多以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多,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亲历者、实践者,深感来自高考升学和课改的双重压力,怎样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笔者认为此项研究对于新课改的推行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 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
  
  “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了,它以知识的单向性传输以及传输过程中知识信息的大量流失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被所有的老师所否定。而且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缺乏知识的建构,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而深受学生的排斥。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对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结合本人在新课程实践中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正如很多历史教师提出的那样,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崭新的姿态实施历史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和有机整合。
  笔者的做法是精心编制高质量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型题目,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并进行解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下面的题目。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1662—1796年),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试分析“康乾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直接原因好似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关于“治世”和“盛世”出现的原因,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只在秦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和隋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提到过,学生从未接触过“康乾盛世”,所以,很多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其实,只要学生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灵活运用到“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上,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
  又如下面的材料式解析题:
  


  请回答: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那些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学生要准确地解答此题,必须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的变化规律,再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对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从而得到结论: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对于第二问,学生要以学过的知识作为背景,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上两个题目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很多历史教学研究者将这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要形成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必须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能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⑴《高考三人行》,远方出版社。
  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期刊
从孩子脱离母体降临人间起,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进入家庭生活,并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特殊感情,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对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权威的教育力量,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孩子产生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数优秀人才成长的经验说明,子女的成长,不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思想的修养、体力的增强,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联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创新能力的。其实,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使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突出。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
期刊
社会以存在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及社会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界定为既能满足当时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全面、均衡、长久而不受损害地发展。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意画的教学作为初中年级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能表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想情感,倘若教师在课堂上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意画的艺术准则是“以形写神”,这对初中学生来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 美育 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本文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陶。阅读教学把“阅读能力结构”视为学术焦点和教学纲要,认为阅读技能是阅读能力的主干结构,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阅读情志是阅读能力的动力结构。新课标“总目标”的第7项,对阅读教学的表述为5句话,突出了“自读能力”(特别是“良好语感”)的培养,体现了阅读技能、阅读知识、阅读情志的多元目标,强调了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
期刊
老师太聪明,会把学生养“笨”;老师太勤快,会把学生养“懒”。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淡化自己的地位,转化自己的角色,使自己进一步退隐。我们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与欣赏者,只是用我们的智慧,点燃学生熊熊的思维之火。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不防在数学课上做一个“懒师”,看学生是如何演绎精彩的。    一、老师变得“笨”一点,把“学习”还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