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地想象和积极地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及物理情境,利用实验,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教学内容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教学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进而使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实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师在教学“大气压”一课,对抽象的概念的大气压,教师可以在新课引入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有趣的物理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并设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再次设问:同学生,你们说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再展示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经过多次实验,教师再把进气阀门打开,并选一个力气最小的女生拉。再比如: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通过教师精心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而“实验探索”能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实验的过程,教师应精心备课,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学习。例如在《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边演示边提问的方式,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让学生明白怎样连接它才起到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实验探索过程中,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的“被动”成为“主动”,“要我学”成为“我要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思维空间,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常见的思维方法有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抽象和概括、演绎方法、数学方法等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着重应培养如下几种思维方法。
(一)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为了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抛开具体事物中的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从而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向学生渗透这种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们为简化实际问题所采用的这种思维方法。如讲到电学部分,通常情况下不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对接入电路的影响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为简化实际问题,可以把電流表的电阻视为零,将它近似看作一根导线,把电压表的电阻视为无穷大,可看作开路。实际中涉及的电流表、电压表其实是理想化的电表。
(二)类比思维方法。
许多物理规律的建立,都采用了类比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方法的训练。例如,在功率、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反映做功快慢的情况,我们均可采用类比方法,仿照速度的概念建立,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形成功率、电功率的概念。
(三)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许多要素、许多属性组成的统一体。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是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进行教学。为探索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与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保持另外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在得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结论的基础上,再综合得出了欧姆定律。
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还能间接培养学生认知自然界的科学观以及认知人生的世界观,这才是物理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项红专.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第一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孟进.物理教学问题[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编辑 徐祺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地想象和积极地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学过程,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及物理情境,利用实验,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教学内容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教学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进而使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实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师在教学“大气压”一课,对抽象的概念的大气压,教师可以在新课引入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有趣的物理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并设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再次设问:同学生,你们说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再展示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经过多次实验,教师再把进气阀门打开,并选一个力气最小的女生拉。再比如: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通过教师精心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而“实验探索”能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实验的过程,教师应精心备课,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学习。例如在《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边演示边提问的方式,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让学生明白怎样连接它才起到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实验探索过程中,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的“被动”成为“主动”,“要我学”成为“我要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思维空间,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常见的思维方法有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抽象和概括、演绎方法、数学方法等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着重应培养如下几种思维方法。
(一)理想化的思维方法。
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为了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抛开具体事物中的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从而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向学生渗透这种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们为简化实际问题所采用的这种思维方法。如讲到电学部分,通常情况下不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对接入电路的影响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为简化实际问题,可以把電流表的电阻视为零,将它近似看作一根导线,把电压表的电阻视为无穷大,可看作开路。实际中涉及的电流表、电压表其实是理想化的电表。
(二)类比思维方法。
许多物理规律的建立,都采用了类比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方法的训练。例如,在功率、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反映做功快慢的情况,我们均可采用类比方法,仿照速度的概念建立,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形成功率、电功率的概念。
(三)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许多要素、许多属性组成的统一体。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是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进行教学。为探索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与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保持另外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在得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在结论的基础上,再综合得出了欧姆定律。
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还能间接培养学生认知自然界的科学观以及认知人生的世界观,这才是物理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项红专.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第一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孟进.物理教学问题[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编辑 徐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