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5岁就开始痴迷古董,如今已成为颇具名气的文物考古研究者。被不少古玩文物店聘为顾问,是中国文博学会最小的会员,曾多次被邀请参与大型考古探研开发活动。此人便是被考古界称为“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郝笛。
性痴者志凝,此话不假,郝笛的未来我们无法预测,但现在的他,在自己酷爱的世界里自由游弋,不论多难多苦,都是快乐幸福的。
2001年11月30日,郝笛在天津某工地查看刚挖出来的“铁疙瘩”。
“这是清朝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生产的铁钱,因为生产粗糙没有流通使用,就运到天津当炮砂用。”
在场的考古专家不屑一顾:“那时都是铜钱,哪里来的铁钱?幼稚!”“应该还会有炮弹。”郝笛说。专家更是沉默不语,小孩子嘴上无毛,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料,10分钟之后,居然真的挖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今年22岁的郝笛,已经是全球很多博物馆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
走进郝笛的家,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在这个家里,全是惹眼的古董,居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当。
郝笛说:“研究者要放下功利。一手拿着功,一手拿着利,什么也干不出来。”
沉默寡言只喜欢古董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
童年的郝笛不喜欢说话,但智商奇高。父亲需要用计算器计算的多位数加减法,郝笛居然随口就能说出答案,丝毫不差。欣喜的父亲给他计划好了将来,去北京,读清华读北大。可惜,郝笛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去游乐场、公园,甚至小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柜台,他都无动于衷。
5岁那年,一天,父亲带郝笛去菜市场买菜。路过一个文物摊,郝笛开心地跑过去,摆弄起人家的古钱币。父亲吓唬他:“别弄别弄,弄坏了,小心把你赔给人家。”可是郝笛却好像没有听见,也不搭理父亲。没办法,父亲只好将他暂时托付给摆摊人。结果忘了这件事,等回家把菜做得差不多,爷爷才发现郝笛没回来,父亲惊出一身冷汗——孩子丟了。存着一丝侥幸,父亲找到那个文物摊,发现郝笛还趴在那里,正仔细地盯着那几个古钱币。摊主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有耐性的小孩。
从那天起,郝笛开始热衷于文物,常常一个人溜到离家不远的文物市场,一待就是一个下午。文物市场的柜台恃別高,小郝笛根本看不到,店里的一位老者便帮郝笛准备了一个高凳,每次来的时候,郝笛就爬到那个凳子上,在柜台边趴着看。他常常被人东赶西赶,试想有谁喜欢只看不买的客人呢?更何况那时候的郝笛才5岁,谁相信这么大的孩子会收藏文物呢?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孩子后来成了这文物市场最频繁的买家。其实5岁的时候,郝笛已经开始收集古钱币了,7岁时,他花7000元钱买了一把青铜剑。
郝笛的父亲说:“当时我很不能理解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读书心不在焉,成绩中下等。愤怒的时候,我甚至都把他的书包扔出家门。”
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说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孩子的体质太差,需要补充营养。”父亲很奇怪,每天晚上郝笛都会像小饿狼一样吃得很多呀。
晚上,父亲叫来郝笛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郝笛这才从自己的床底下拿出一小包东西,里面全是文物的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他告诉父亲,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已经3年已经没有吃早饭和午饭了,有时候饿了就去拣同学吃剩下的馒头啃两口。父亲很吃惊,紧盯着儿子的脸,久久说不出话。一个人坚持3年每天只吃一顿饭,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这时候,父亲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孩子。那天晚上,父亲告诉郝笛,今后买东西缺钱只管开口,家里给钱。
英雄出少年
郝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古董在一起。他最喜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跟自己心爱的古董对话,有时候一直到凌晨。
一次,父母很晚回来,开门后发现家里漆黑一片,只有郝笛的房间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警觉的父亲没开灯就直接冲进郝笛的房间,感觉四处都是黑乎乎的,只有房子中间有一丝像“鬼火”一样微微跳动的蓝光!
“爸爸,我在这里呢。”原来郝笛坐在地上,正头也不抬地注视着那点“鬼火”。
这时,母亲也进来了,刚要开灯就被郝笛制止了。父母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紧张地蹲下身子和郝笛一起观察那“鬼火”。离近了,才发现,原来地上放着一个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油灯。
原来郝笛正在体验500年前穷人家点油灯的生活。在他父母回来之前,他已经计算过了,这个小油灯如果装满可以点一个小时。“很神奇吧,原来以前的油灯还可以用来计时。”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经常打电话向郝笛请教。郝笛说:“他们常常找我,有时候有什么不能鉴定了就会找我,很方便,从各个角度拍了照,电邮给我就可以了。”
郝笛有“神眼”之称,他曾花5元钱买下一块太平天国“洪武通宝”币,是太平天国时期用来赏赐朝臣的,价值4万元,目前在国内是孤品。
曾经有人不相信,找了一袋子古钱币,让郝笛挑出其中的假币。结果不到5分钟,郝笛就把钱币分了好几堆。他告诉对方,这堆是假的,剩下的几堆,我已经按照年代分好了。对方觉得不可思仪,更不信服,于是花了好长时间,拿着放大镜对着古书一个一个地验证,结果跟郝笛说的一模一样。
一次,一对夫妻找到郝笛。他们有一包传家宝,因为下岗了,没钱供孩子读大学,想变卖。他们听别人说郝笛是“神眼”,估的价最准,想请郝笛看一眼,给个确定的价格。父亲看了看东西,又看了看衣衫褴褛的两夫妻,就跟郝笛商量,要不我们用10万元把东西买下来算了。
郝笛没有回答,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将东西分成三堆。他指着单独的一件跟那对夫妻说:“这件古董现在价值35万,如果你们愿意等一等,价格应该还能上去。其他的两堆不值钱一些,不过每堆都价值5万。”那对夫妻顿时呆在那里。
送走客人,父亲问:“刚才怎么不先买下来?出个10万,他们肯定很满意了,一转手可就是几十万的利润呀!”
郝笛的回答,让父亲很欣慰一一“这种钱,我永远也不会挣。”
生活越简单越好
郝笛家里没有床。困了,他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
记者偷偷问郝笛的父亲,怎么不买个床?郝笛父亲说:“这孩子,自从我们搬走了,就一直睡沙发,不喜欢换新的东西,他觉得浪费。”
多年来,郝笛认为生活越简单越好,只有生活简单了才能省出更多的钱和精力,做复杂的考古工作。父亲曾经问过他,简单的标准是什么?郝笛回答:“就算把我放到森林里,什么也没有,我也能生活。”
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西红柿现在真便宜,结果郝笛便爱上了西红柿汤。吃了几年,妈妈才发现原来他并不爱吃。有一天,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洋白菜便宜。晚上问郝笛最喜欢吃什么,他说是洋白菜。这时,父母才发现,敢情郝笛是什么便宜就吃什么。
前几年,父亲发现郝笛的鞋子破了,脚趾都露了出来,就给他20块钱让他去买双鞋。没一会儿,郝笛回来了,真买了双旅游鞋,还穿在脚上。但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大小不一样,式样也不一样。原来,一出门郝笛就看到一个小贩在街边堆了一堆鞋吆喝着卖。郝笛就问小贩什么样的最便宜。小贩翻了半天,找出两只,告诉他,给三块吧。郝笛回答说自己就剩两块钱了。“这么便宜还还价!算了,卖给你。”最后双方以两块钱成交。
左脚44码,右脚43码,这鞋一穿又是几年,而且还是郝笛唯一一双拿得出手的、非正式场合不穿的鞋子。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随意拿起他身边的一个小青铜片。郝笛说,那个大概价值5万。记者又瞄了一眼,盒子里大概十多片,那就是说这一堆小青铜片就价值几十万。很多行内的人说他现在身家过亿。
(编辑:于杏华)
性痴者志凝,此话不假,郝笛的未来我们无法预测,但现在的他,在自己酷爱的世界里自由游弋,不论多难多苦,都是快乐幸福的。
2001年11月30日,郝笛在天津某工地查看刚挖出来的“铁疙瘩”。
“这是清朝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生产的铁钱,因为生产粗糙没有流通使用,就运到天津当炮砂用。”
在场的考古专家不屑一顾:“那时都是铜钱,哪里来的铁钱?幼稚!”“应该还会有炮弹。”郝笛说。专家更是沉默不语,小孩子嘴上无毛,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料,10分钟之后,居然真的挖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今年22岁的郝笛,已经是全球很多博物馆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
走进郝笛的家,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在这个家里,全是惹眼的古董,居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当。
郝笛说:“研究者要放下功利。一手拿着功,一手拿着利,什么也干不出来。”
沉默寡言只喜欢古董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
童年的郝笛不喜欢说话,但智商奇高。父亲需要用计算器计算的多位数加减法,郝笛居然随口就能说出答案,丝毫不差。欣喜的父亲给他计划好了将来,去北京,读清华读北大。可惜,郝笛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去游乐场、公园,甚至小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柜台,他都无动于衷。
5岁那年,一天,父亲带郝笛去菜市场买菜。路过一个文物摊,郝笛开心地跑过去,摆弄起人家的古钱币。父亲吓唬他:“别弄别弄,弄坏了,小心把你赔给人家。”可是郝笛却好像没有听见,也不搭理父亲。没办法,父亲只好将他暂时托付给摆摊人。结果忘了这件事,等回家把菜做得差不多,爷爷才发现郝笛没回来,父亲惊出一身冷汗——孩子丟了。存着一丝侥幸,父亲找到那个文物摊,发现郝笛还趴在那里,正仔细地盯着那几个古钱币。摊主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有耐性的小孩。
从那天起,郝笛开始热衷于文物,常常一个人溜到离家不远的文物市场,一待就是一个下午。文物市场的柜台恃別高,小郝笛根本看不到,店里的一位老者便帮郝笛准备了一个高凳,每次来的时候,郝笛就爬到那个凳子上,在柜台边趴着看。他常常被人东赶西赶,试想有谁喜欢只看不买的客人呢?更何况那时候的郝笛才5岁,谁相信这么大的孩子会收藏文物呢?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孩子后来成了这文物市场最频繁的买家。其实5岁的时候,郝笛已经开始收集古钱币了,7岁时,他花7000元钱买了一把青铜剑。
郝笛的父亲说:“当时我很不能理解他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读书心不在焉,成绩中下等。愤怒的时候,我甚至都把他的书包扔出家门。”
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说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孩子的体质太差,需要补充营养。”父亲很奇怪,每天晚上郝笛都会像小饿狼一样吃得很多呀。
晚上,父亲叫来郝笛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郝笛这才从自己的床底下拿出一小包东西,里面全是文物的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他告诉父亲,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已经3年已经没有吃早饭和午饭了,有时候饿了就去拣同学吃剩下的馒头啃两口。父亲很吃惊,紧盯着儿子的脸,久久说不出话。一个人坚持3年每天只吃一顿饭,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这时候,父亲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孩子。那天晚上,父亲告诉郝笛,今后买东西缺钱只管开口,家里给钱。
英雄出少年
郝笛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古董在一起。他最喜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跟自己心爱的古董对话,有时候一直到凌晨。
一次,父母很晚回来,开门后发现家里漆黑一片,只有郝笛的房间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警觉的父亲没开灯就直接冲进郝笛的房间,感觉四处都是黑乎乎的,只有房子中间有一丝像“鬼火”一样微微跳动的蓝光!
“爸爸,我在这里呢。”原来郝笛坐在地上,正头也不抬地注视着那点“鬼火”。
这时,母亲也进来了,刚要开灯就被郝笛制止了。父母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紧张地蹲下身子和郝笛一起观察那“鬼火”。离近了,才发现,原来地上放着一个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油灯。
原来郝笛正在体验500年前穷人家点油灯的生活。在他父母回来之前,他已经计算过了,这个小油灯如果装满可以点一个小时。“很神奇吧,原来以前的油灯还可以用来计时。”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经常打电话向郝笛请教。郝笛说:“他们常常找我,有时候有什么不能鉴定了就会找我,很方便,从各个角度拍了照,电邮给我就可以了。”
郝笛有“神眼”之称,他曾花5元钱买下一块太平天国“洪武通宝”币,是太平天国时期用来赏赐朝臣的,价值4万元,目前在国内是孤品。
曾经有人不相信,找了一袋子古钱币,让郝笛挑出其中的假币。结果不到5分钟,郝笛就把钱币分了好几堆。他告诉对方,这堆是假的,剩下的几堆,我已经按照年代分好了。对方觉得不可思仪,更不信服,于是花了好长时间,拿着放大镜对着古书一个一个地验证,结果跟郝笛说的一模一样。
一次,一对夫妻找到郝笛。他们有一包传家宝,因为下岗了,没钱供孩子读大学,想变卖。他们听别人说郝笛是“神眼”,估的价最准,想请郝笛看一眼,给个确定的价格。父亲看了看东西,又看了看衣衫褴褛的两夫妻,就跟郝笛商量,要不我们用10万元把东西买下来算了。
郝笛没有回答,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将东西分成三堆。他指着单独的一件跟那对夫妻说:“这件古董现在价值35万,如果你们愿意等一等,价格应该还能上去。其他的两堆不值钱一些,不过每堆都价值5万。”那对夫妻顿时呆在那里。
送走客人,父亲问:“刚才怎么不先买下来?出个10万,他们肯定很满意了,一转手可就是几十万的利润呀!”
郝笛的回答,让父亲很欣慰一一“这种钱,我永远也不会挣。”
生活越简单越好
郝笛家里没有床。困了,他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
记者偷偷问郝笛的父亲,怎么不买个床?郝笛父亲说:“这孩子,自从我们搬走了,就一直睡沙发,不喜欢换新的东西,他觉得浪费。”
多年来,郝笛认为生活越简单越好,只有生活简单了才能省出更多的钱和精力,做复杂的考古工作。父亲曾经问过他,简单的标准是什么?郝笛回答:“就算把我放到森林里,什么也没有,我也能生活。”
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西红柿现在真便宜,结果郝笛便爱上了西红柿汤。吃了几年,妈妈才发现原来他并不爱吃。有一天,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洋白菜便宜。晚上问郝笛最喜欢吃什么,他说是洋白菜。这时,父母才发现,敢情郝笛是什么便宜就吃什么。
前几年,父亲发现郝笛的鞋子破了,脚趾都露了出来,就给他20块钱让他去买双鞋。没一会儿,郝笛回来了,真买了双旅游鞋,还穿在脚上。但是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大小不一样,式样也不一样。原来,一出门郝笛就看到一个小贩在街边堆了一堆鞋吆喝着卖。郝笛就问小贩什么样的最便宜。小贩翻了半天,找出两只,告诉他,给三块吧。郝笛回答说自己就剩两块钱了。“这么便宜还还价!算了,卖给你。”最后双方以两块钱成交。
左脚44码,右脚43码,这鞋一穿又是几年,而且还是郝笛唯一一双拿得出手的、非正式场合不穿的鞋子。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随意拿起他身边的一个小青铜片。郝笛说,那个大概价值5万。记者又瞄了一眼,盒子里大概十多片,那就是说这一堆小青铜片就价值几十万。很多行内的人说他现在身家过亿。
(编辑:于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