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路径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4年中央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各地媒体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劣特点对二者融合意义进行探究,并从思维、生产、市场和平台四个层面对二者融合路径展开分析,希望推动媒体发展模式创新,通过实现优势互补引领传媒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48-03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步发展,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覆盖率大幅下降。面对这一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新闻媒体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成效显著,目前已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对比
  (一)优势对比
  传统媒体是采用机械装置进行信息定向传播的媒体,以报刊、广播、電视等为主。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拥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体系,保持着强大的内容生产力,被人们广泛接受。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在媒体行业中保持绝对性优势,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不仅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保证信息质量[1]。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众对其忠实度较高。
  新媒体则是采用新兴技术构成的传播形态,如数字媒体、手机报、微信等,拥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加强信息收发者的互动沟通,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将互联网当成基础,新媒体获得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容纳大量新闻信息,为受众提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信息,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拥有较快的信息传输速度,并且能够为人们接收信息提供便利,使新媒体快速被人们接受。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新媒体可以结合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受众层面较广。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进行信息加工,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为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如边看信息边投票,能够满足受众的互动沟通需求。传播的内容、形式相对简单,无须排版等烦琐过程,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获取信息和表达看法。
  (二)劣势对比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存在信息传播受时空限制的弊端。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技术领域发展缓慢,未能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同时延续原有的运行模式,导致其面对新媒体缺乏竞争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给受众获取信息带来不便。通过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传统媒体未能有效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也忽视了受众的主观需求,导致受众不断流失。
  在内容生产方面,新媒体为追求信息传播效率,内容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具有“碎片化”“快餐性”等特点。目前,新媒体平台多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获得用户关注,却未能做到逐条甄别新闻信息的真假,导致平台内容缺乏真实性。与此同时,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使平台生产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平台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传播虚假信息,导致各种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引发舆论导向混乱局面,导致媒体丧失公信力,难以获得受众支持。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
  比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势可以发现,二者拥有各自的优势,而实现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媒体发展。依靠传统媒体丰富的资源内容,可以为新媒体内容生产提供有力支持,解决新媒体平台原创新闻资讯过少的问题。而依靠新媒体信息渠道资源,能够扩大信息覆盖范围,解决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受限问题,达到高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的效果。受众广泛参与到信息生成、传播等环节,也将成为信息资源来源。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受众互动,可以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途径,通过分享有趣内容创造更大的传播效益,推动媒体内容创新发展。实现新旧媒体融合,能够分享各种资源,拓宽媒体资源获取途径,一改过去媒体封闭式运营模式,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为媒体带来更多流量和收益[2]。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应通过资源重组实现存量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淘汰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机构的同时,为优秀媒体提供更大市场,迎来新旧媒体共赢局面。
  (二)增加媒体价值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在媒体平台上享受信息发送、接收、表达等各种服务。实现媒体融合,能够为人们沟通交流提供便利,并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需求实现信息产品或服务定制,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充分体现媒体信息传播价值。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传播范围开始萎缩,在收视率、发行量等方面的劣势日渐突显[3]。新媒体尽管取得了繁荣发展,但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不加制约将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能够为传统媒体注入新元素,同时为新媒体带来发展新动力,有效推动媒体转型发展。面对各自的发展困境,新旧媒体应认识到融合发展可以为自身带来发展契机,能够通过深度融合维持市场高效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传统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并通过新媒体加速信息传播和反映社会主流意识,能够为舆论的科学引导提供帮助,面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使媒体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迎合时代需求
  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促使各行各业开始打破行业间的壁垒,迎接即将到来的融合时代。面对行业间业务相互渗透的形势,传统媒体开始在内容、渠道和用户方面与新媒体融合,衍生出了新的媒介形态。实际上,21世纪初,国家就开始提出三网融合,直至近年来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模式才面向全国推广,使国家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能够在全球信息技术竞争中展露优势。在新旧媒体之间,同样需要紧跟传媒发展步伐,不断寻求融合途径,优化产业价值链条,满足受众和市场需求。在社会转型发展新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克服发展局限,通过优势互补创建新的发展模式,应对媒体发展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在各种要素的驱动下,媒体融合需要加强实践探索,在内容生产、市场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辩证思考现有模式的优势和短板把握模式的适用性,最终达成纵深化发展目标,取得显著融合成效。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路径
  (一)思维融合
  在媒體融合过程中,不能突破思维局限性将造成主流媒体在实现由线下向线上转移过程中遭遇壁垒[4]。融合互联网思维,推动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改革,才能通过转变管理体制突破融合困境。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实际就是通过积累流量而盈利的经营模式,追求开放、共享、合作和用户至上。创新经营理念,吸收掌握新媒体发展理念和运营手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转变传统媒体运营模式,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引入互联网思维,应建立完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一改过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媒体经营,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万物互联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间的信息变得透明和对称,加快了资源、信息的聚合、传播。想要实现资源共享,主流媒体需要加快移动端建设,持续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将线下低效业务的存量资源投放至线上,致力于打造扁平化结构的传播渠道,通过高效利用资源不断生产新媒体产品,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不单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与群众共享信息,才能确保信息广泛传播。为增强用户黏性,要树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经营思维,将群众喜闻乐见当成标准,吸引群众参与信息传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壮大媒体报道声势的同时,寻求合适的内容风格。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做到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探寻新媒体发展新思维和新途径,促使媒体实现机构改革和运营升级,为媒体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形成开放经营思维,加速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创建开放的环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顺畅沟通,根据受众的选择和需求实现高效运营,推动媒体行业融合发展。
  (二)生产融合
  近年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纷纷寻求与新媒体平台合作,通过打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快信息传递,实现新闻资讯的无缝对接。但从融合模式上来看,普遍存在“两张皮”问题,各终端内容同质化严重,并未从业务层面实现相互融通[5]。以媒体融合为导向,应推动内容生产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谋求适合自身的生产运营模式。
  在现代社会,新闻生产拥有较多落脚点和传播形态,构成了复杂且庞大的报道体系,只有构建细化生产流程才能为多样化内容的保质保量生产提供支持。打造全景化生产格局,由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提供内容或深度报道,同时追求内容全面、传播手段全面、覆盖全面和表现形式全面,才能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受众的信息需求。构筑立体信息生成环境,根据不同平台受众群体的需求完成优质内容加工,可以体现信息生成的专业性,通过为受众精准提供高品质信息服务获得受众支持。为此,需要加强平台间的生产联动,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媒体产品形式、内容的融合,呈现产品和服务多元化特征。依靠传统媒体品牌效应,在不同平台实现内容详细划分,如在央视举办的春晚等节目中,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分类显示信息,能够使受众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登录相应平台获取幕后、花絮等信息。《新京报》在“我们视频”中打造热点新闻内容的同时,在子栏目《陈迪说》下打造短视频内容,构成了多元产品矩阵供受众选择。而互联网中心SMG结合视频用户需求打造了“全民娱乐”视频品牌,借助网络流量反哺卫视节目。在媒介形态开始朝着移动化方向转变的背景下,平面媒体应创新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制作板块化、分众化的内容方便受众查阅信息,同时确保信息能够顺利在移动电视、平板电脑等平台上展示,为业务延伸提供支持。
  (三)市场融合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需要在信息传播方面取得“1+1>2”的效果。但目前许多传统媒体建设的新媒体平台更侧重宣传推广,未能真正实现市场运营,造成用户活跃度明显不高,导致融合后的媒体缺乏活力。追根究底,仍然是由于媒体未能实现市场营销渠道的彻底融合,造成二者在合作时依然尝试保留各自的市场份额,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营销优势。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真正实现管理融合,根据大数据应用分析在适合的平台开展精准营销,而并非实现营销信息全覆盖传播[6]。如南都全媒体集群的建立就实现了市场融合,面向大珠三角区域和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城市日报群、户外LED联播网、手持阅读器、周报周刊等各种信息终端,根据区域和用户群体需求实现多品牌营销,构成了巨型媒体网络,实现了市场全覆盖。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工矛盾,而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势,由传统媒体负责建立权威平台和提供优质资讯,由新媒体负责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和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能够有效把握市场信息传播规律,有效开展融合工作。而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在挖掘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同时,做到传播真实、优质的内容,才能减少融合冲突,实现内容有效整合的同时,提升媒体内容质量,稳定社会群体意识,为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创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促进取得良性发展。为此,需要建立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在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制约发布虚假信息、刻意制造爆点等行为,促进媒体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在实践操作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建立技术部、监督部等相关部门,通过联合执法约束平台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在确保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精准传播的情况下,可以带来更多用户,增强平台的社会影响力,突显平台市场运营水平,维持高效盈利状态。
  (四)平台融合
  为拓宽信息传播途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始分享平台,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同时,及时获得信息反馈。而实现平台融合,关键在于实现资源共享。如传统媒体以创建官方APP等形式将信息上传至网络,也能使网络媒体获取资源,为平台内容生产提供更多资源。
  从融合实践来看,媒体的融合源于传播技术的演变,而平台的融合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应建立完善技术体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作为主流媒体,应加快技术升级、创新,摆脱信息传播上受到的掣肘,从技术层面寻求与新媒体融合途径,共同构建能够为二者融合提供支撑力的技术体系。如在新闻采编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存储用户信息,方便不同媒体间的信息对接。通过随时调取和分析数据,为内容生产和信息推送提供可靠依据,能够增强媒体影响力,并确保群众接收到丰富的信息,可以自行辨别信息真伪。在建立数字平台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也能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享平台,采取0和1的数字构成加快信息传播。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平台特点主导舆论方向,也能抵制社会上各种虚假、负面信息,强化民众意识形态教育,肃清网络空间的不良风气。人民日报社等媒体则采取“技术模式”创建传播平台,构建了新媒体智能生产系统,可以利用微视频、H5等各种工具实现用户数据采集、内容同步和虚假消息拦截,有效推动网络舆论增量转变。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实现融媒体产品的智能审核、分发,提高信息传播水平。如央视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网络关键词搜索量、转发量等数据信息,及时获取热点新闻进行数据处理、编辑和视频录制,在平台上推出兼具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信息内容。
  五、结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拥有各自的优劣势,需要通过互补融合才能推动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把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趋势的基础上,想要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取得理想的融合效果,需要做到转变传统媒体思维,推动媒体经营模式创新,通过打造全媒体生产格局,给受众带来良好体验,并通过市场融合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在平台融合基础上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支持,最终实现媒体大融合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海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分析[J].记者摇篮,2020(04):141-142.
  [2] 黄聪慧.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和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2):76,102.
  [3] 屠王川.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63-64.
  [4] 赵雅静.传统报刊出版与新媒体融合路径分析[J].记者观察,2019(33):9.
  [5] 许丽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生产融合路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4):66.
  [6] 罗成建.凝心聚力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N].普洱日报,2021-06-04(003).
  作者简介:覃凤春(1983—),女,湖北松滋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
其他文献
随着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借助此类平台进行产品、店铺等的宣传.视频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基础大、传播范围广,借助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可以提
摘要:在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媒介环境下,各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社交网络环境中,传播方式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得益于分享的便利,众多类型的文创产品因其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成为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分享对象。在社交分享中获得理想传播效果的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凸显出来,其象征的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精英文化的神坛进入大众视野。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创产品;社交分享平台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艺术传媒类专业中,视听语言是一门必修课程。较广的涵盖面、多而散的知识点是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为主,缺少必要的练习和实践,极大地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对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成果进行改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视听语言教学观念。本文对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其视听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摘要: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从教学层面看,这些优秀诗歌作品就是现成的现代诗歌教学资源。《朗读者》对现代诗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依据课程标准,采取多种运用方式,合理运用文本外资源,促进现代诗歌教学。  关键词:《朗读者》;文化综艺节目;现代诗歌;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94-02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谣言信息,不仅引发了社会的恐慌和不安情绪,而且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从暴发到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期间所产生的网络造谣和辟谣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类型、传播特征、辟谣信息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谣言;建议  中图分
志愿服务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当前,越来越多人愿意在空闲时间参与公益项目.然而在目前公益服务资源整
摘要:当社会迈入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近些年,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追求利益最大化,抖音制造了不少热点并形成潮流新现象。本文从网红、微剧、热歌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抖音时代潮流新现象的产生原因、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向。  关键词:抖音;网红;微剧;热歌神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普遍提及,无论是媒体报道中还是一些热门话题中,都能够看到对人工智能话题的热切讨论。在传媒业中讨论的焦点便是“人工”是否会被机器取代?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其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逐渐走入人們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随着人工智能的日渐普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因此,有许多互联网企业、传媒机构等对人工
“学习强国”被众多高校应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基于用户体验理论,调查大学生对“学习强国”的使用体验,结果显示其学习性、权威性影响效果最强,使用频次和黏性受到外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大,用户主体使用的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需求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从APP角度、使用主体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以提升“学习强国”平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用。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生产进入了全方位互动共融的全媒体时代。媒介渠道也从自上而下单向的传播变为全方位、全触感、个性化的可逆性互动。在此背景下,铁路企业新闻报道、新闻生产如何跟上媒体发展步伐,提高信息传播能力,扩大受众群体,增长经济效益,同时站稳舆论阵地,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鍵词:铁路企业;新闻报道;全媒体;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