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寻抓手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以持久;而优秀的诗歌“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令我们感受到什么叫悲壮;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不悔”,让人对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感慨万千。“满江红”使我们热血沸腾,“我爱这土地”令我们心潮激荡。至于那些优秀的山水诗,使人心旷神怡,心灵澄澈。
   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也成为了我们今天高考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2010年考试说明中就明确规定“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赋分10分。
   案例自述:
   相见欢(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
   学生答案:
  1.交代了作词的时间是傍晚,地平线处夕阳西下,大江流向远处,连接下句,通过写大江流,由眼前的景物想到战乱时中原的混乱,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判分0分,满分3分)
  2.用了借代,指失散的亲人。(判分1分,满分3分)
   参考答案:
  1.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象征南宋国运日渐衰微。
  2.借代,代指达官贵人。
   学生答题失分原因分析:
   学生失分的关键原因是没读懂诗,像第二题中提到的“簪缨”不知是何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能再现情境,将自己融入到诗作营造的环境中。清秋时节,独上西楼向北怅望,只见广阔的天幕中夕阳西下,天地之间只有大江东流。“清秋”“高楼怅望”“残阳如血”“大江奔流”,勾勒的正是一幅苍凉悲壮之景。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这样的氛围,是难以理解后文中作者抒发的情感的。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面,诗中注解“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这已经提示学生要了解诗作的背景。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只有在相关的时代背景中才会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抓住这个“暗示”,解题就豁然开朗。
   教学反思:
   如果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赏析具体语句时抓住一些“暗示”信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例1.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字的妙处。(3分)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学生答案: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域之广阔和“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写征途的回转曲折。
   分析:
  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学生只分析到征途的回转曲折,显然是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紧扣它:怨征调频繁,怨战争的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写景,还有言厌之情。因此在答案中还要加上: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迷惘和厌恶。
   启示:
  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例2.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生答案:
  以景结情,映衬出士兵边愁缭乱深重。
   教师分析:
  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以景作结”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在结尾处宕开一笔,推出一幅“秋月照长城”的画面。这不仅是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的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发什么感想,于是诗歌就有了无限绵长的韵味。因此答案还要加上: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加韵味绵长。
   启示:
  命题往往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也就暗示此中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又如“联系全文”的暗示,可以有意识地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和结尾语句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能不拘泥于句子局部的理解,而能照观全文。
   教学反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缺少了对诗歌的吟诵,所以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时就把诗分解得支离破碎。在解题时用套路去死搬硬套解析诗歌,结果就把诗歌化为了干巴巴的文字。高考试题分值中赋分10分,这更促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诗,读好诗。
   叶圣陶先生说:“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回地诵。”吟咏品味,同样可以造就良好的诗歌审美心境。元好问诗云:“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通过反复玩味,体味出与众不同、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感情。
   诗歌具有感情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我们可发激发引导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其中,与意象合一,体会这份感情和这种美,与作者发生感情的共鸣和经验的交流,乃至补充、丰富和发展诗人所完成的意象。文字是凝固的音乐,让学生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将会引起情绪体验的高涨。
   让学生每天都接触到一些诗歌,引导学生去寻找诗化的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会提高学生解答诗歌的解题能力,更会提高其审美能力。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学习传承古典文化精髓应是我们的责任。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摆设。教师针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绞尽脑汁总结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片面地教给学生各种解题技巧,唯独忘记了教会学生怎样去读诗。读好诗,好读诗,应成为学生平时阅读的一种良好习惯。而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在没读懂诗意,没融入诗境的情况下就把老师教的答题模式拿过来死搬硬套,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本案例似是在解说高考语文诗歌答题的注意点,更大的目的则是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读诗,让他们学会读诗,用心去细细品诗。“诗言志”,唯有当我们在阅读中与古人心有灵犀之时,答题方能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据报道,华南师范大学7月就学生发生性关系和破坏他人婚姻发出严厉警告:与已婚人士保持“特殊关系”的学生会被开除学籍。此规定一出,立即引起了高校学生和社会的热议。  据悉,华南师范大学把同居和破坏别人婚姻都归入违反校规,违反者将受到警告、处罚甚至被开除。但在任何惩罚前都会举行听证,学生有权申诉。无独有偶,近日《重庆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理管理规定》正在该校试行,“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
引发学生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学研究。  一、对体育“后进生”的再认识  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质差、缺乏体育热情和兴趣、意志薄弱、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后进生”是一种性质上的评价,而学生能力的大小、成绩高低、素质强弱等只是量的变化,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
英语语法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法与句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纪律,它是关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划。学生虽然在中学或其他课程中已学过一些英语语法的基础知识,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语法学习属应试型被动接受且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籍此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打下必要的语法基础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
“研究性学习”,即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孩子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活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发现阶段,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幼儿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角色定位,确定师生关系  1.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研究性学习”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由观众变为
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的身体练习。与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自由体操等具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相比,健美操的音乐因其动作、风格特点的需要,而更强调旋律的激昂振奋、节奏的鲜明强劲。健美操的音乐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加之讲力度、求速度、变化快、节奏感强的肢体动作,使健美操体现出鲜明的律动,充满着青春活力,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一、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健美操的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履行培训人才、发展科技文化、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高校最根本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文化建设和文化辐射的功能,但最终还是归结到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背景下,师范院校以继续教育为平台,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显得十分重要。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内容很多,要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把学生直接带到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毕应龙说过:“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如此。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错就错,随机应变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将错就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碰到了错误的回答,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错误,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错误,激发学生
多年来,我总有一种困惑:每每阅读教育报刊时,常可见各种各样的教育评论,大到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匡正,小到对点滴教育行为的检视,这些文字确也能够振聋发聩、激浊扬清,给人以方向的点拨,以思路的引领。不过我也常常因为听到教师朋友的另一种议论而生发隐忧,为什么教育报刊一涉及教学领域基本上只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除此之外,就很难看到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以及深入分析的教学评论,而真
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当年曾拜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坐在屋子里,把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转,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然后再来编故事。”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在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能力这一基本功。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外出时都认真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