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jian99_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人智力、能力不仅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学困生学习困难是相对一般学生来说的。一般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极少数学生则不能,他们因智商低,能力弱,反应迟钝而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所以学习困难。按智商可以把他们分为二个层面,即重度学习困难学生和轻度学习困难学生。在当前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一系列规定之后,对“学优生”来讲,是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发展能力的空间;但对“学困生”而言,他们却在获得发展自由度的同时显得无所适从。老师上课的节奏加快了,作业量减少了,不能利用其它课给自己开小灶了……种种措施,使他们感到既开心,又担心。在课教学中,如何在减负的同时关心“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能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的爱,包含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和期待,同时还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爱戴。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把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机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在课前预习中指导“学困生”
  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圈点点。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
  數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比如,“小明家四、五月份的市内电话费共付79.68元。按规定每月月租费24元,超打一次电话费0.12元,小明家这两个月平均每月超打电话多少次?”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你家电话帐单上每一项收费的含义。知道什么叫月租费,什么叫超次费。第二天,学生都把帐单带来了,并兴趣盎然地相互比较:你家怎么用了那么多电话费,多了哪些费用算算。结果,上课时,并不需要教师解释,学生已对题中“市内电话费=月租费+超次费”有了充分的理解,为新授扫清了障碍。
  二、让学生当主角,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而且,戏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配角。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教师讲不如学生讲;教师教不如同学教。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
  此外,我觉得在课中经常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学困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举着手,嘴中大叫着“我”“我来”,甚至把他的手塞到你的鼻子底下时,应善待他们,让他们有上台唱戏的机会。其实,思维的火花,常常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当一段表达的激情被一次次以所谓的纪律压制下去,或是规规矩矩地举手,等了老半天才起来回答。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把想讲什么给忘记了。所以,讨论法是善待学生“插嘴”的好方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纠错、互相补充完善。
  三、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实用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道“猴子分桃”的应用题远比“制造拖拉机”更受学生欢迎。鉴此,我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给学生一张居室平面图,让学生帮助住户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在教约数、倍数时,让学生分乒乓球:把12个球放在若干盒子中,使每盒数量相等,有几种放法?在教应用题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做小当家。这样一来,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也有实用性。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教师不用强迫他们,好奇心已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了。
  四、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一千克鸡蛋有( )个等。
  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呈现,今后应增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更能体会知识源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
其他文献
俗话说:挑战与机遇并存,近30年的教育教学历程,让我多次经历改造问题班级的艰辛,更享受塑造问题学生的过程。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名字挥之不去,他就是“陈佳”。他是一名被外场学校因打群架,屡教不改而被开除在家呆了一学期的学生,想再次回到校园却没有学校敢接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来到前锋农场中学。学校的领导认为,无论如何是应该给孩子一次受教育机会的。于是接收并把他分到了我的班级。他还真是个很有号召力的学
期刊
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教育是门良心活,特别是做班主任老师须臾离不开良心。曾经我对这个“良心活”的理解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履行一名教师职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样我就能够对得起社会对我的认可、对得起学生和家长,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现在想想大不然已。特别是通过学习,真切明
期刊
我是一名农村语文教师,上课以来有苦有笑、有失败有成功、有气馁有上进等,可以说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我们的学校呢?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让课堂变得兴趣盎然才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一、师爱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关系融洽的学生,对你所教科目就感兴趣,好像是与老师的一种感情交流。我们的导师马克思说:“只有
期刊
孩子们如一棵幼苗,要想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就必须得到关爱和呵护。不同的幼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是不同的,这就要懂得各个时期的所需,孩子们也是一样,要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就必须懂得每个孩子们的所需,有责任地为每个孩子们引导,用“德育 ” 去灌溉,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在德育中时时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埋怨,多
期刊
人无法选择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但是为人父母,力所能及的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量为子女创造一个适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关心他们成长,更要关心他们成人。要教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踏踏实实的做人,要不断地将美德的良种撒向孩子的心田,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误区:  1.家长过分依赖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形成21世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素养;要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培养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因此,英语的阅读能力将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英语高考、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考试,阅读题量和分值都占有绝
期刊
上周,一位学生与老师课前在楼道上的对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下篇文言文能换种方法学吗?”  “文言文就要这样学!字字落实,句句理解,才能考好试。不这样学,你想怎么学?”  看到老师面有愠色,学生只好吐吐舌头,走开了。  我想探个究竟,便去听了听课。课后我与几位学生交谈,觉得学生的想法很有道理。一篇《孟子二章》(八上),该教师用了五个课时才算基本结束,而且前面有个单元几篇文言文也花了大量时间。
期刊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老师,会更深得学生喜爱。作为老师,必须要懂得何时处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教6年,我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能够驾驭课堂的物理老师,深知教育无小事,凡是必须用心经营,才会收获满满,而贯穿始终的是爱的力量。  一、爱我认真拣选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
期刊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本人所在的幼儿园结合园所实际,整合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传最美家风”特色德育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与家长协同,发挥“家风”的教育价值,形成幼儿园“六爱三节”家风德育教育环境,浸润幼小心灵。培养幼儿爱家(即国家、家庭和幼儿园)、爱学习、爱劳动、爱环境、爱他人、爱自己,节水、节电、节粮食的“六
期刊
随着CCTV-2《厉害了我的国》大型纪录片的热播,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也空前高涨。作为一名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厚重的底蕴决定了爱国的深度  国家养育了我们。这好比我们为什么爱父母一样,父母生养我们,你便与他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