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术馆对美术课延伸教育的作用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中学美术课本涉及到的美术门类中,美术作品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以课堂赏析与课堂实践为主要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普及美术知识点、打开学生美术眼界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审美通过艺术作品的输出不能完全局限在课堂上,由于课本的固定性与间接性,学生看不到原作,也感受不到当下艺术审美的脉搏。因此,美的传播,课堂是数据的输入,而美术馆作为课堂的延伸,是对数据的转化与升华。
  关键词:美术馆的特点 教学辅助 课堂延伸 读懂展览
  暑假,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暑期时间参观一个美术展览,并做好观展记录,形成文本,以便回校交流。笔者简单梳理了一些杭州知名的数十家美术馆,对于杭州的学生来说选择性非常大。但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有77%同学去了同一个美术馆,看了同一个展览。17%的同学去了别的城市的博物馆,4%则去了一些小型的画廊和商业的美术作品展,只有2%的同学去了杭州一些不知名的美术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宁波美术馆美育拓展部于2012年6月进行了一次观众问卷调查。在对112名观众的调查中获得了以下一些让人颇感震惊的数据。观众中年龄在20-35岁的占50%,20岁以下为20%;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75%;学生占40.9%;71.9%的观众来自本市;有41%表示经常参观美术馆,有23%表示很少参观。该馆管理层一直认为最大的观众群体是中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至高中年龄的只占观众的20%,大多数是20岁以上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成年人。所以说学生对于美术馆的认识是民众对美术馆认识的普遍现象,他们可以说出杭城许多博物馆的名字和地点,但对于杭城的美术馆却非常陌生。美术馆和博物馆同样是民众的终身教育中心和社会学习的场所,是提高全社会文化艺术素养的大学堂,其在民众眼中的活跃度却有着天壤之别,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一、美术馆与博物馆
  美术馆是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最常见的展示品是绘画,但雕塑、摄影作品、插画、装置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也会展示。虽然美术馆的教育与博物馆的教育在目标上有一致性,但由于美术馆在内容与形式上是专题馆,因此在实施教育功能过程中,除了具有博物馆的教育品性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教育资源的单一性。美术馆的教育资源为美术作品,且集中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即使将建筑、设计、摄影、电影这些普通民众喜爱,而且具有商业味道的应用美术引进美术馆,使美术馆成为展示多元化的现代场域,美术馆的展示仍然离不开“艺术”这一核心的作品,它回避了博物馆主展的大量人类生活“见证物”。
  2、教育文本的专业性。美术馆展览与陈列的都是艺术品,相对于博物馆而言,其距离观众的日常生活较远,属于专业性强的“教科书”。未受过专业训练或知识的观众,往往一时难以读懂这本“教科书”。美术馆的教育推广为什么任务重、压力大,其中原因就在于此。
  3、教育手段的有限性。博物馆的“博大性”,给它的教育方式、方法留下了大量空间。美术馆的专题性使它的教育手段带上了镣铐,不能过于延展。它的教育手段必须万变不离其宗——艺术,所以在多感官和情景教育手段的采用上就显得十分谨慎而又富于创意。
  4、教育对象的分众性。美术馆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动员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美术馆活动之中。事实上,美术馆由于其教育资源的专业特性,能参与的民众还是不够普遍。民众视美术馆展览的艺术种类而自行成为分类观众。虽然不乏次次到场的观众,但更多的是选择自己偏好的展览或活动,美术馆较少出现不分专业、不分身份、人山人海的景象。
  二、美术馆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1、弥补课堂内欣赏硬件的局限。美术课堂中,老师用各种影像作为学生欣赏的载体,这些影像资源的来源较有局限性。例如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对作品的色彩准确程度和清晰度上都有较高的要求,老师很难找到一些高质量的绘画,即使找到了高清大图,由于投影设备的色彩差异和与原画的尺幅差异,学生在教室内都很难真正体验到绘画作品本身传达给人的视觉感受。所以,当我们走进美术馆,与书本上的作品面对面的时候,对于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灵都会是一次震撼。
  2、美术馆是美术课堂知识的延伸。纵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小学六年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技法的教学,初中阶段是集合了技法与美术鉴赏,而高中阶段则更多地侧重欣赏评述。这样看来,在初中阶段学生养成主动欣赏的习惯,对高中的美术学习乃至一生艺术修养的提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术作品数以万计,教材基于学生的认知挑选的作品具有典型性却缺乏全面性,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除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家外,其他的很难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的课本中体现的美术作品很难跟上美术的时代发展,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现象学生们在书本中是接触不到的。因此美术馆成了课堂教学内容很好的延伸。
  三、让学生主动走进美术馆,我们可以这么做
  对于美术馆和博物馆,学生更愿意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更“接地气”。在认知上,美术馆的专业性将普通民众“拒之门外”,所以美术老师要起到将学生“领进门”的作用,真正利用好美术馆的资源,让美术馆成为美术课的第二课堂。
  1、加大对艺术作品的菜单式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课本中会涉及到不少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的学习。基本按种类和模块进行划分,专题性的艺术家和作品的赏析也是挑选时代典型的代表。所以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了解基本是片段式的,这和美术老师接受的以艺术史时间发展为脉络的系统学习相差甚远。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将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作为一根线,将学生已有的积累串联起来开展菜单式教学,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当学生对艺术史发展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当他们走进美术馆,看到一件件绘画或者雕塑作品时,对作品的陌生感就大大降低。
  2、教会学生读懂展览的方法。每一个展览都具有专题性,可能是一个艺术家也可能是一类艺术作品,或者是某项比赛的展览,而从每个展览文字展示上可以全面了解这个展览的信息。例如2009年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举办的菲钦作品展中,第一个大厅除了展讯外,策展方将菲钦的艺术生涯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同时把这次展览中所出现的作品结合在画家的艺术简历中做了介绍。如果在欣赏作品前能仔细阅读这些内容,读懂大师作品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看一次展览就成了一堂最现场的美術课。又例如一些比赛或是专题性的展览,在展讯中会主要突出一些重要的作品或是重要的艺术家,这将是观展时重点欣赏的对象,因为这一类型的展览一般作品的件数比较多,若非专业的观众,一般在每张作品前停留的时间恐怕只有数十秒,在这类走马观花式的观展模式下,需要我们找到展览中相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欣赏。
  3、在课堂上“种草”。“种草”是当下很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走进美术馆,就要让他们对美术馆产生兴趣。“种草”要有说服力,首先要自己体验,所以美术老师作为美术展览的推广者,首先自己要经常走进美术馆,并经常关注各项展览信息,从众多的展览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同时在展览的选择上要关注展览的专业性与趣味性。现在的一些展览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大大提升展览的科技含量,用更多元的展览形式满足大众对展览趣味性的需求。例如浙江美术馆“敦煌特别展”,策展方几乎将美术馆改造成了敦煌的洞窟,让观众仿佛穿越,走进展馆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些展览无疑打破了传统的美术展览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老师可以在节假日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每个小组去观不同的展,做好观展记录后集中展示。
  关于美的传播,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美术老师直接的点对点输入,将教学大纲中的内容给予学生,也由点及面的打开视野。但美术馆的延伸是将美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走进美术馆是一种主动的、沉浸式的体验。它对于审美的传播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点,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而美本身就不是绝对的。因此,老师的课堂是一盏明灯,是要告诉学生前方是美的东西,而美术馆式的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循着明灯的方向去主动地发现美、辨别美,这样的审美教育才更有意义。
  (杭州东南中学 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移动端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平板电脑正在逐渐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利用平板电脑助力美术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畅享开放课堂,拓展课堂维度。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用平板电脑检索丰富的美术素材,开阔艺术视野,打开创作思路。利用多功能绘画软件丰富艺术体验,降低创作难度,帮助学生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并丰富作品功能,提升学生创作自信,增强教学交互性,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美术素养,
期刊
摘 要:以手机为工具,利用井字构图这一构图工具尝试应用美术教学,可通过三分法和趣味交点法,配合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出一套能突出照片主题的应用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在取景构图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相应的了解和提高。  关键词:井字构图 取景教学 突出主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摄影成为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能够了解摄影语言,掌握摄影技术,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摄影给学生提供另外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记录生
期刊
编者按: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有一种独特力量,“美术的力量”体现在其作为视觉化语言的不可替代性、美术中蕴含的审美内涵和价值,还有美术追求独特个性和创意的创造内涵及发挥的作用。 校外美术教育在文化强国、“双创”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推进美育的当下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美术教育必然会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认同和重视,行业水平也肯定会有巨大的提升,我们这栏目将持续关注校外艺
期刊
题记:  余杭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于2017年引進小圃书画工作室开设书法公益课,三年来,余杭区妇联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尽心尽责,为每一期的公益课做好服务。三年的努力,略有小成,现将部分学员的作品展出,激励同学们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期刊
摘 要:美育共同体是以提升美术教师整体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教师团队,其形式是作为美术教师的精神家园虚拟存在和现实的真实性学习组织并存。在实践途经上,通过外力塑造美育共同体的“形”,借助过程衍变提升美育共同体的“质”,追求美美与共铸造美育共同体的“神”来完善美育共同体的组织形态;以撰写日志,化解美育共同体成员的研修困惑;开发微课,提高美育共同体成员的教学水平;创作作品,增强美育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技能;案例
期刊
编者按:国画花鸟考级课程是在文化部全国美术书法考级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国画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是普及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此次开发的学生考级培训材料中的“学生学材”是学生进行考前培训的重要材料,本期推荐的国画课程分为1—10级,每一级别课程内容都根据教学进度要求以及同学学习情况均有不同侧重,并按照难易程度提供相应的国画临摹作品,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画构图、用笔、用墨、用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近现代美术教育萌芽发端,王一亭是积极的倡导者、赞助者,并身体力行参与美术教育,对近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记载,对王一亭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所发挥作用进行了集录,以期从王一亭之于民国美术教育之影响,窥见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之一角。  关键词:近现代 美术教育 王一亭 学校 社团  中国近现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美术社团和美术教育蓬勃兴起。上海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外来
期刊
摘 要: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青少年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作为宁海美术教师,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美术课程创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实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课程创生 十里红妆  课程创生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创生的。
期刊
曾 翔  曾翔,号一夫、木木堂、曲堂。祖籍湖北随州,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  曾翔是当代书法版图上的一个特殊范例。
期刊
滕柯明轩  我是杭州文澜未来科技城学校402班學生,今年10岁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喜欢弹弹吉他,打打羽毛球,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能让我静心的书法。在陈耘文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2019年举办的第六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并在现场书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感谢陈老师的指导,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会继续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