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提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随着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推进,越来越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讲枯燥的理论知识,政治作为社会人文科学更应走进学生的心灵,贴近学生的实际,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习得轻松、幸福。
  学生中有很多不喜欢政治课,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将考试内容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诸于学生。空洞的说教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久而久之学生当然就产生厌烦心理,教学实效可想而知。我认为,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获得知识的过程。
  创设情境,体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知识和情境,我们要进行选择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利用已有的经验,建立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内在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感到“原来你就在这里”。在经济生活中讲到“个人所得税”时,我拿出当月的工资条,让大家一起动手算算,要不要纳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同时也可以把生活原型搬入课堂。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把学生组织起来排成小品,自己扮演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角色,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切身的体验,大家认识到了父母的艰辛,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购买名牌衣服等等给父母带来了多大的负担。大家在讨论中表现积极,纷纷表示:原来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让我们过苦日子,而是让我们要克服攀比、从众、求异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健康合理消费。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课堂少了原来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真实、平凡的生活体验中主动获得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进行了熏陶。
  留心社会资源,营造生活意境。一堂课的灵魂不是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认识,一种精神。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而我们思想政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的内容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直接反映。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带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渗透能力。如在讲到《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时,我引入“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时还播放歌曲《生命》:“从没想孤独远航/自己还需要成长/常被妈妈挂心上……”放完后同学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也认识到了这批大学生的伟大。同时,我也插入一段视频:当时大学生们“磕头作揖,(渔民)就是不救,他说他要救死人,要一万两千块钱”。对于不救的原因,是因为“活人不救,救了只是精神可嘉,了不起就是表扬,救死人划得来,捞上来就有一万多块钱”。看完后同学们义愤填膺,议论纷纷。此时,我正好趁热打铁让大家就从人生价值角度去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大家都很积极,有同学说:当时那些大学生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真实,救人,只是救人而已;也有人说:谁也没有想到救人后是否会得到什么荣誉或报酬,也不会料到会成为新闻的焦点;也有一些同学提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我们现在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在一个特殊的场合,自己的生存和另一个生命发生冲突时,我们是否有勇气舍弃自己的生命。或许,有些人不乏勇气,他们缺少的是“人情”,像那些渔民……一堂课下来,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生活,同时也在课堂上学会了生活的道理。
  与时俱进,符合学生实际。我们的政治课要关注好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生活场景。因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师的人生阅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有些时候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更多的探讨他们所关切的问题。中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歌曲,许多歌词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如在讲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时,我先问学生:“最喜欢哪位歌手啊?”很多学生马上很兴奋地说“周杰伦!”“他的《青花瓷》大家都知道吧?”然后我一放歌曲,大家的兴趣就上来了。我趁机问大家:“大家知道青花瓷是谁发明的?”学生们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我告诉大家青花瓷是工人在长期的烧瓷过程中发明的,没有固定的发明人。马上有同学就做出了反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这样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堂课的学习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教学要回归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课堂,真正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可信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等一些现实问题的困扰,很多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播和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在思想、人文、精神等方面内容的涉及,最多只谈一点科学探索精神和缜密推理的负责精神,很少谈到数学文化。新课程的实施使数学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已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数学文化在数
【内容摘要】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比较分析,总结命题规律,指导高中教学和复习迎考。这是研究高考的必不可少。高考作为当今第一大考,以其的公平性在选拔人才上无可替代。  【关键词】人教版课程 语文 高考 规律 教学 备考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试题的命制在高考环节中至关重要。研究高考命题是指导考生复习备考和老师教学的关键环节。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高中
2009年10月1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后的座谈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温总理讲这16字是国家的最强音,不仅感动我国1600万教育工作者,更感动全国人民!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总理的讲话以“以人为本”思想为立意,以教育事业发展为旨归,积极谋划做好“育人育才”。总理一席话,正如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新教材的讨论也越发多起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越发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笔者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是感触颇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管窥之见。    一、新理念下不得不变的教材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多次教材的修订变化,大家的感觉是变来变去差不多,面对高考,该怎么教还怎么教。但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而产生的新教材,我们在使用时却明显
【内容摘要】本文从写景散文常用的对比和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景的常见思路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景技法这三个方面来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阅读写景散文的兴趣,领略文章中景物美的特征,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引导对比动静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落实在语文教学中,那就是讲求教与学必须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
一、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获得外来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Carrell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吻合。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
【内容摘要】如何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校园政策,京剧进校园有哪些制约因素,中小学该怎样开展戏曲教学课程,一直是笔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尝试戏曲专题课的教学,积累了点滴心得。对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开展提出了七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戏曲 专题教学 戏曲进校园 反思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生活中特别热爱戏曲。京剧、豫剧、评戏、越剧、曲剧、昆曲、川剧、秦腔、柳子戏、晋剧等各个剧种
【教学设想】  “美”,学生有所了解;“美学”,学生可能知之甚少。《谈美》作为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因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是普及学生美学知识的好读物。  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导”,注重于“趣”,旨在于引导学生“读”,并读之以法。其中的“趣”,既指《谈美》著作中有趣的举例,也指学生对生活中因解释不清的美学现象而产生的阅读欲望。其中的“法”指在导读的过程中,由教师示范、学生归纳并学会运用的读书方法,如
写作是什么?为什么写作?  如果问一个中学生,他可能回答是因为无奈而写作,因为教师布置了作文他不能不写。如果问一名记者,他可能回答是因为饭碗而写作,不写就没饭吃没钱挣。如果要问韩寒,他肯定回答是因为快乐而写作,看到自己的思想变成论坛上的帖子,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然而,驱散言辞的迷雾,我们最终可以发现,写作最初的和最后的奥妙都在于心灵。写作的动机、写作的内容、写作的形式和技巧,都直指人心。
【教学设想】  朱自清的《背影》被称为写父爱的经典之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写在“祸不单行”的特殊背景下,父亲吃力地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事,抒发父子间相怜相爱的动人感情。起初教学设计时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父爱的分析上,通过对那些细节描写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体察他们深厚、动人的殷殷深情,由此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并能将这款款的深情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后因看到一则关于国际青少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