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h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有带领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生成长 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悟地因以仿效。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在思想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越明显。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善于模仿的孩子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微观社会关系。父母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态度等因素,对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均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这种“先入”式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
  二、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终究要跨出小家庭步入大社会之中,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群及事物。当今社会改革开放、通讯发达,报刊、影视、手机、电脑、网络等信息量非常大,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展现得淋漓致尽,充斥孩子们的视野;面对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孩子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家长应妥善利用这一特点,给孩子以诱导,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社会事物的辨别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净化幼小心灵。通过对社会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剔除其糟泊,吸取其精华,让孩子健康成长。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长的正面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是优化孩子心灵的重要催化剂。
  三、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养成的智力环境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自己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的任何性格都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养成的智力环境。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不同的性格。例如父母对多子女之间有不公平的态度,往往是使孩子忌妒心理个性形成的起因。父母对子女过分照顾,不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怕孩子遇到危险或被小朋友欺辱,儿童就会形成胆小、依赖、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孤僻、适应集体生活困难等。若父母对孩子冷漠、漠不关心,儿童多愿从他人处求爱护,想方设法吸引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表现为“人来疯”,有的喜欢惹事生非或攻击他人,有的也会表现情感淡漠,或内向性格。当父母对孩子管教过分严厉、粗暴时,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则会使孩子形成胆怯、软弱,自卑或粗暴、反抗、不诚实。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儿童常常表现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主见或判断力。
  四、家庭教育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学者T.帕金斯说,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习惯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教师角色,因此,家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发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识字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良好的语文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有效提高识字效率。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非常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教育家卢梭认
期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个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会让学生记忆一辈子,更奇怪的是学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也特别愿意听这样一位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的教导。相反,一位过分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感悟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中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感的熏陶。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把朗读和语言的感悟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读”中去领悟词句,在“读”中去感悟情境,在“读”中去积累运用语言。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课堂上,通常教师讲解和论证都是一个相似的观点,直到让学生了解为止。 而教师很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更很少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来论证一个观点。 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和课堂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爱自己动手动脑,只是一味地等着接受。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逻辑性较强的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归根结底还得需要教育改革, 将几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若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中,农村教育的发展会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密切关注城乡教育公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农村教育质量提高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化枯燥为有趣,体验知识的获取;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单一为多元,增加知识的密度;架起桥梁,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以下谈谈我的一些肤
期刊
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高中物理,根据学生的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当然,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激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以及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魅力,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学校现代教育进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灵魂和引领者,必须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学校管理者和具备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素质。他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而是教书育人的教职工和尚未精工雕刻加工的青少年。一个好的校长,能创办出一所好的学校,能带出一批好的教师,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这所学校体现着校长的办学理念,浸润着校长的心血,展现着校长的风采,凸
期刊
【摘 要】德育指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就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人生观世界觀教育和政治教育。幼儿德育主要指的是道德品质教育。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包含着许多高尚的道德品质,代代相传着许多道德故事,构成了社会道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的个体化,是一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  【关键词】幼儿 德育 情感  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认识不够  由于幼儿是活泼多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