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文邂逅网络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首先罗列初中学生作文写不好的种种现状,并深入分析其成因,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语文读写交流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乃至语文素养。
  关键词 网络环境;读写活动;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07-02
  在今天的社会里,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眼界大开,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他们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教师本以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会更自主,知识面更广,笔下自然会妙笔生花,但现实是作文在邂逅网络后不是变得丰富多彩,而是变得举步维艰了。
  1 现状
  1.1 缺少真情实感,言之无物
  当下初中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往往能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笔者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常发现不少的作文内容空洞,平铺直叙,一叙到底,字数凑到五百字就结束,感觉味同嚼蜡,难以给人愉悦之感。有时批作文写评语真的不知道写些什么优点。
  询问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缺少写作的素材,没什么东西可写。记得有一次写“幸福的一家子”,有学生告诉笔者说:“我知道我生活的很幸福,就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笔者对其引导:“父母每日辛勤工作,操持家务,为你分忧解愁,难道没有一件事令你深深感动?”学生答:“这些事很正常啊,都是他们应该做的!”没有真情,如何作文?
  1.2 语言表达能力差,随意性大
  初中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不够流畅,错别字多。有些学生在表达上往往会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语句表达不通顺。写景抒情都很随意,想到哪写到哪,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这应该说和当下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有关。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是比较自由的,想到哪说到哪,无需交待前因后果,想结束就可以结束。有时又故意拔高主题,空喊口号,随意拼凑。本来是一篇写生活小事的作文,偏要以“啊,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样的形式结尾。同时因为平时习惯了在电脑上打字,在写作文时往往会把一些常见字写成错别字。应该说这也是网络惹的祸。
  2)滥用网络语言。笔者在批改學生作文时经常遇到一些奇怪的文字、字母、符号和数字,诸如“7456(气死我了)”“偶(我)”“我倒”等,甚至出现所谓“火星文字”的表达,这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网络语言”。
  1.3 抄袭现象泛滥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笔者是深有体会。尤其令笔者头痛的是学生作文的抄袭现象在网络时代已几乎成为人人为之的行为。有的学生课堂作文往往语言单调,字数有时都凑不满,但一布置回家作文,交上来时能洋洋洒洒七八百字,写记叙文语言优美、故事感人,写议论文论证严密、思路清晰,叫来一问原因,抄的!以前学生抄作文可能要翻箱倒柜,翻阅好些作文选,有时还要修修补补,才能符合教师的要求,现在学生抄作文可简单了,在“百度”或“谷歌”里只要打上作文题目或相关的关键字,一排排的优秀作文就等着你挑了。
  2 分析
  分析学生作文问题的所在,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内容与表达。
  首先应当看到,现在的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时下课时学生在一起也总是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但提起笔来就一片茫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言之无物。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以为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特别是写给老师看的作文,一定要符合老师的审美情趣,并没有明白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通顺的语言来记录自己熟悉的事情和表达真实的感情。
  其次,学生的生活阅历有,但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作没有主题;或者是他们心中就不知道写什么,脑中乱七八糟,笔下像挤牙膏一样,半天写不出东西,最后,东拉西扯拼凑完成写作任务。看着交上来的短短的几行作文,究其原因是缺少感悟。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事实也的确如此。就拿旅游来说吧,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边没有什么美景可以欣赏,于是有的人不远万里去外地甚至外国去找美。有一次,一个学生告诉笔者:“我长大后一定要去日本旅游,去体会一下樱花树下的浪漫!”笔者问她:“你见过樱花吗?”她说:“没有。”笔者告诉她:“太仓大街上整排整排的都是樱花树,一到春天樱花烂漫,煞是好看!”她说:“啊,那就是樱花啊!”固然外地甚至外域的美景也是美,但重要的不是风景有多美,而是心态如何。心态决定有没有美景,也决定美的感观质量。只要心中有美,看到的一切都是美的。
  假如你走进大自然,就会感觉到美无处不在,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的和谐之美,有静听布谷啼叫的安静之美,有小溪潺潺的灵性之美,有高山耸立的伟岸之美,还有各类野花静静开放的朴实之美,有庄稼茁壮成长的生机之美……但如果心中无美,即使去了美丽的地方也只能慨叹花了冤枉钱。只要有感而发,只要有写作的灵感和欲望,那就能拿起笔一气呵成,写下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
  3 对策
  面对网络巨大的诱惑力,很多教师和家长选择了规避这一风险,让学生远离网络。笔者认为与其不遗余力地“堵”,倒不如光明正大地“疏”。现在的中学生喜欢网络,那么就创设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会读,学会写。于是笔者所在学校把语文读写活动搬上了网络,教师通过文学社网站、文学博客、班级论坛、QQ群等形式与学生交流互动。
  3.1 推荐优秀作品,引领学生感悟生活
  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把一些有悖于学生身心特点的书籍或文章硬塞给学生,学生喜欢才怪。如果是被迫阅读,学生就会把其当作一项苦差使,那么再好的文字,读来也会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痛苦,一种损失;而如果阅读的时候被文字所创造的意境所俘虏,眼睛和心灵都被深深地吸引,阅读便会变成一种不自觉的享受,这样的阅读才是有益的阅读。由于教科书的性质,往往以选择从前的经典为主,但这样就带来一个很大的弊端:课文的内容乃至表达方式,与现实脱节,严重缺乏时代性。由于学生的阅读面相对有限,同时鉴别、遴选的能力还较弱,所以课外的阅读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网上构建读写交流平台,首先想到的就是能把时下的优秀美文推荐给学生。由于教师的鉴别能力相对较高,发布或转帖的作品往往经过了一定的删选,可信度较高,而且注意到了时效性和学生的心理阅读期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发布一些课文中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根据现在的时事或新人新作发布一些相关的评论性文章。在这样的文章的感染、刺激下,学生易于开阔思维,激奋情绪,丰富想象,产生兴趣,进而拓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善思维,以阅读促进写作,让学生做到读写并举,直至实现文字转化机制。
  可以在网上空间开设一些有关阅读的栏目。如“美文欣赏”,在这个栏目中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名家名作,也能领略到时下网络文学的精品,有时也加上教师一些自己的点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蕴;在这个栏目中还特设了“太仓作家”这个子栏目,让学生了解太仓当代文学的发展情况,也让学生知道优秀的作家作品离自己并不遥远,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小作家、小诗人。
  3.2 交流读写感受,启发学生有话可说
  教会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地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以我手写我心,释放自己的真实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學生的作文难以得到充分的交流。作文评价方式的单向性也使得学生在学校里与教师当面交流会觉得有压抑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
  网络发展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笔者在网上通过论坛、博客、QQ等互动方式与学生交流读写感受,启发学生有话可说。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更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觉得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相对约束较少,往往能袒露心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教师与学生交流就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
  3.3 展示学生佳作,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内在生命力,希望自己的成绩、才干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内在生命力的成长,并为这些内在生命力构建最符合其发展的土壤。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传统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正规发表的作品,然后通过论坛、博客等途径将自己的成果呈现在网络上,让大家共赏。这样,老师、同学、家长甚至陌生人都有可能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写下评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得到评价的途径不再单一化。因为网络环境的交流被学生认为是平等、民主的交流,所以如果学生能接收各方面的建议、赞扬、批评……就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其发展性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
  在网上构建交流平台后,形成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网上交流与合作,从一定意义上改变学生写作的方式,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正确的导引和有效的帮助。网上师生交流改变了往常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法,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展开思辩,在多层面的对话中历练生活、获取体验。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从专业实习的角度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敬业的社会中坚力量而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实习;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44-02  1 研究背景  专业实习是在校大学生获取岗位应用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良
摘 要 主要介绍教育本质的认识方法,并对流行的几种教育本质观进行介绍与评论。教育的本质在于将内在于人自身的潜在可能性,通过一定的条件将其转化为现实,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育本质的内涵,也更加明确了挖掘和研究教育本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育本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20
摘 要 论述翻转课堂对教学的影响,设计出模型图,并以学习理论为例,阐述如何在大学课堂中使用翻转课堂模式。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校教学;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3-02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1]。他们为了
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亮点”,是推动教学相长的有效措施,通过完美的教学布局,融入整个教学的需求分析,结合课堂专业内容的讲授,突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能形成多媒体课件的亮点,并整体突出课件教学的优势。  1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目的教学有鲜明任务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具有很大的目的性,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与教学相吻合的,目的教学应该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想衔接,找准基本的课件方向,
摘 要 通过对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对策建议的阐述,以天津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作为案例,论述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四方联动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增力,为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政校行企;产学研用;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69-02  1 对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理论认识
摘 要 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2—2014年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样本,分析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对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出一系列改进对策。  关键词 医疗器械;营销专业;毕业生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059-03  1 引言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聚合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教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体现出自身的教学价值,针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4-0037-02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也为了对小学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各个小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抓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也在积极地迎合学校的教学改革。
摘 要 在单片机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方式,将完整的控制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模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完成模块设计,最后合成并调试成功。  关键词 单片机实训;直流电机;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33-02  Application of Student-centred Teach
摘 要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系统阐述多媒体教学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本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抛砖引玉。  关键词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39-03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的技术在各级各类教学中的
摘 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陕西省应用型高校试点院校,学校处于转型阶段,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构建了多层次、多方面及多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