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力是人初步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的观察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本文将从观察力的概念、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 观察力; 兴趣
1 观察力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具有主动性、持久性和理解性的特点。观察的过程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从而形成知觉、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说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它是数学研究获得感性材料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还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必要性
观察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特别是对学习数学的人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越是观察力强的学生越能发现问题,也越容易产生好奇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会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全面地观察事物,从而使学生们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3.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入手,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必备的数学观察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综合。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九册《组合图形》的时候,我曾经让学生观察投影“房屋的侧面”,因为房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能够容易找出熟悉的房屋构成部分。于是我接着让学生找出投影中侧面图的形状,这些都有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也更易激发起观察的兴趣。
3.2 培养观察力需注意的问题。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全面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3.2.1 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明确观察目的是培养良好观察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目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会是无意的、零碎的、模糊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利问题的解决。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方向,提高学生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除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外,还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 例如,五年级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们先要让学生们明白求表面积的意义,再用教具和实物模型演示,进行观察比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拿出模型进行有选择性地观察分析,先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分析圆柱体的表面积,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3.2.2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精确性。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3.2.3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深刻性。观察力的深刻性是指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要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地方,则可以大大地提高观察的效率,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全面性。观察力的全面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观察问题的一种品质。要想观察得全面,必须按照一定的目的、方面,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3.3 重视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参与。小学生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学习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己掌握、发现,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软尺量的方法;3、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们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等等。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后,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活泼,还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门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力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 观察力; 兴趣
1 观察力的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具有主动性、持久性和理解性的特点。观察的过程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从而形成知觉、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说观察是思维的“知觉”。它是数学研究获得感性材料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还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必要性
观察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保证,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特别是对学习数学的人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越是观察力强的学生越能发现问题,也越容易产生好奇和解决问题的冲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会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全面地观察事物,从而使学生们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3.1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入手,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逐步形成一定的必备的数学观察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和综合。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九册《组合图形》的时候,我曾经让学生观察投影“房屋的侧面”,因为房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能够容易找出熟悉的房屋构成部分。于是我接着让学生找出投影中侧面图的形状,这些都有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也更易激发起观察的兴趣。
3.2 培养观察力需注意的问题。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全面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3.2.1 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明确观察目的是培养良好观察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目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会是无意的、零碎的、模糊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利问题的解决。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指导学生观察方向,提高学生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除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外,还可培养学生自己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 例如,五年级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们先要让学生们明白求表面积的意义,再用教具和实物模型演示,进行观察比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拿出模型进行有选择性地观察分析,先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分析圆柱体的表面积,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3.2.2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精确性。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3.2.3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深刻性。观察力的深刻性是指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要通过观察能发现事物的隐含条件和性质,发现别人不易觉察的地方,则可以大大地提高观察的效率,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全面性。观察力的全面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观察问题的一种品质。要想观察得全面,必须按照一定的目的、方面,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3.3 重视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参与。小学生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学习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己掌握、发现,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软尺量的方法;3、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们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直线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等等。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后,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活泼,还掌握了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门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力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