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对应用题的解答总是有点欠缺,尤其是解答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因此,应用题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 应用题 ; 解题能力; 策略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指出: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然而,现阶段的应用题教学往往显得较为枯燥,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适时性不强,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很多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例题可以不假思索的做出来,但是稍加改动之后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二、教师往往为教应用题而教应用题,偏重书本知识,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小学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维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就要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愉快情境
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用题也是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开始的。然而,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利用挂图、实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动画等音像素材来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人、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显得更为直观,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应用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集中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准备一些小木棒、用硬纸片做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准备的材料,根据演示的画面或者老师的示范,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学会列算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
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跟不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学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要有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背景,以此来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让他们在探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但在提炼过程中,也要防止题材的低级化和庸俗化,使题材在思想上和教学上都具有真实意义。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炼以下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例如以学生节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买某物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选取以帮助总务处计算一下“一年级五个教室,每个教室摆放50套桌椅,一共要摆放多少套桌椅”为题材的乘法应用题。
3 学会审题,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应用题教学的难易程度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对于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解应用题的首要前提就是审题,只有完全理解题意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了解题中讲了什么事,弄清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问题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题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指的是题中已知数量和已知数量、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小学生联系实际,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理解。例如:王爷爷养了11只鸭,其中有6只母鸭,那么公鸭有多少只?学生首先要理解“鸭”包含公鸭和母鸭,求公鸭有多少只,就要从11只鸭中去掉5只母鸭,剩下的就是公鸭的只数,所以这道题用的是减法,11-5=6。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使他们在发散性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不见得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这就像学游泳,就算你已经掌握了游泳的理论,但不下水练习,也游不出好成绩。所以解应用题也必须加强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加强训练不仅是训练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还要训练他们看到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够想到与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会把一道简单应用题扩展为多步应用题。
例: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2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一步)
扩展题:
(1)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两步)
(2)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三步)
……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顺利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并转化为已知条件,这样必将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多的,然而,不管怎样,教师们应该记住: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学习兴趣是动力,掌握方法是基础,训练思维是途径,启迪智慧是目的。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必然可以受到良好的进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 应用题 ; 解题能力; 策略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因为简单应用题是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指出: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然而,现阶段的应用题教学往往显得较为枯燥,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适时性不强,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很多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例题可以不假思索的做出来,但是稍加改动之后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二、教师往往为教应用题而教应用题,偏重书本知识,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小学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维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技巧、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就要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愉快情境
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学生学习应用题也是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开始的。然而,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利用挂图、实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动画等音像素材来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人、事、物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显得更为直观,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应用题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集中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准备一些小木棒、用硬纸片做的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准备的材料,根据演示的画面或者老师的示范,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学会列算式解答加减法应用题。
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应用题跟不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学生学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要有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背景,以此来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让他们在探讨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但在提炼过程中,也要防止题材的低级化和庸俗化,使题材在思想上和教学上都具有真实意义。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炼以下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例如以学生节假日购物的事实,提炼出“买某物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可以找回多少钱”的加减法应用题;选取以帮助总务处计算一下“一年级五个教室,每个教室摆放50套桌椅,一共要摆放多少套桌椅”为题材的乘法应用题。
3 学会审题,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
应用题教学的难易程度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对于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解应用题的首要前提就是审题,只有完全理解题意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了解题中讲了什么事,弄清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问题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题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指的是题中已知数量和已知数量、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小学生联系实际,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理解。例如:王爷爷养了11只鸭,其中有6只母鸭,那么公鸭有多少只?学生首先要理解“鸭”包含公鸭和母鸭,求公鸭有多少只,就要从11只鸭中去掉5只母鸭,剩下的就是公鸭的只数,所以这道题用的是减法,11-5=6。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使他们在发散性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不见得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这就像学游泳,就算你已经掌握了游泳的理论,但不下水练习,也游不出好成绩。所以解应用题也必须加强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加强训练不仅是训练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还要训练他们看到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够想到与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会把一道简单应用题扩展为多步应用题。
例: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2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一步)
扩展题:
(1)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两步)
(2)服装厂计划做60套校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三步)
……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顺利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并转化为已知条件,这样必将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多的,然而,不管怎样,教师们应该记住: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学习兴趣是动力,掌握方法是基础,训练思维是途径,启迪智慧是目的。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必然可以受到良好的进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