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上的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因此,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近几年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现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漏洞,现就诗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粗浅地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误区一:突显作者简介,隐没背景介绍
  
  通常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对于一篇名篇名作,要对作者作详细介绍;但许多教师由于长年形成的应试教学习惯,只介绍作者的字、号以及所处的时代,便开始讲授诗歌内容,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学生在理解上会很吃力,在背诵要花去大量时间,而且在默写时还经常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别字;这就源于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的不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诗歌更是主体意识的河流,或抒情,或说理,都是有感而发,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面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就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误区二:注重字词理解,忽略字句赏析
  
  讲授诗歌要注重赏析字句,尤其在古诗当中。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炼句的讲究和艰难。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关键字句的反复探究、体味。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的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赞,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那么,如何来赏析字句?首先应该从诗歌中关键字句入手,通过对各种物象的勾连,体悟诗歌的内在情感和哲理。当然,这里还要更多地借助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因为诗歌文字所写的内容是有限的,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而读者则可以通过想象补充、丰富其内涵,正如刘勰所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更深层次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蕴藏另一层面的含义,这样更能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义旨。
  
  误区三:深挖情感内容,浅谈意境把握
  
  大多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情感内容的分析,总是很详尽地分析诗歌通过写什么景抒发怎样的情感,或表达作者怎样的胸襟。这固然重要,但这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象当中而竞法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缺乏对诗中意境的把握,对诗歌的赏析也就不全面。那么,首先什么是意境,又怎样把握意境呢?意境是客观物象同作家主观感情高度融合的结晶和语言呈现。而我们都知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简短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在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如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云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归出来兮辞》)。这些诗中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成为了一个意象,成为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真朴含义的领悟。
  
  误区四:紧抓理解背诵,忘却吟哦涵泳
  
  学习诗歌,首先要有情感,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和贯通上,更应体现在对诗歌的吟哦之上。而现在诗歌教学课堂,老师和学生成了五五开,半节课是老师讲解分析。半节课是学生背诵。课堂前后脱节,情感不能贯穿始终。学生即使背了,也是带着任务去背,而不是带着乐趣去背。这样,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背诵课。在教学大纲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歌的背诵,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当中也一贯注重诗歌的涵泳、体悟、意会,但在急功近利的今天,却丢失了这一贯的传统教学方式,失去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法国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诱导出来。诗歌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即让学生通过与作者的对话,去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悄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从而内化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成自身的创造能力。
  (河北涿州中学 072750)
其他文献
写作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用语,它比一般的口语表达更集中、更凝练。人们往往就文章是否文从字顺、有无语病以及语病的多少来评判写作者的水平。因此,评价写作能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无语病,人们对语言的要求甚至高于对作文内容及思想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都存在语感缺乏、语言贫乏、语句不畅等问题,有的甚至一直到高中阶段仍然未能达到“文从字顺”这一基本要求。写作涉及语感、语法、修辞、逻辑,以及心理、文化、社会
期刊
在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需要严肃思考、认真对待的创造性阅读随意化的现象。  分析这些创造性阅读所选中的用于创造的文本,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恐怕不是偶然,足以引发我们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考。  为什么会集中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阅读?自然,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范文大多是经典文学作品,在倡导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出现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阅读是必然趋势。这对纠正以
期刊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质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
期刊
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语文素养培养的最主要的依托。如何让学生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继而走进生活这个“面”,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其中的关键。    一、巧裁剪    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细心审议,精心编排的,他们编写的教材在学术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巧裁剪”。  首先,我们要
期刊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一种改革现象。小班化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提高其综合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并提高其学业水平。随着“小班化教育”理念和有关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其中教学评价的作用倍受教师们的关注。  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
期刊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语文教学如何跟上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形式,如何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致力研究的内容。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结构要素,这就是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而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下述四个要求:    突出情感因
期刊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终极效果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能力来,实现“学以致用”。我在阅读教学的摸索中,采取了“以读带讲”法,将其分为四个环节,即“预习—研习—训练—迁移”,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预习    预习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汲取知识
期刊
何谓“衔接”?它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我要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衔接”,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小学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相互连接,正如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这样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鞭育的发展规律的。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第一、研究
期刊
语文教学多年来一直处在程式化、模式化教学的单一空间里,绝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对知识的静态传授上,学生没有对文本的直接接触、观照、感受和解读,谈不上自主性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打破语文教学原来单一空间,构建语文教学的多维空间是发展自主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角色换位,构建“生存”空间    打破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
期刊
大千世界,美无处不在,而人人都有爱美的天性。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特别在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上,得到提高,受到教育。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它不像德育、智育、体育等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列宁说:“没有‘人的病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