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讲,加强能力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终极效果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能力来,实现“学以致用”。我在阅读教学的摸索中,采取了“以读带讲”法,将其分为四个环节,即“预习—研习—训练—迁移”,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预习
  
  预习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汲取知识的多少,而犹如阶梯,有其桥梁作用。如何进行预习呢?简言之,所谓“预习三步法”。
  (一)粗读。即粗略读课文,了其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受课文。具体操作是:(1)结合文章题目及其特点浏览全文一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决语言障碍,包括课文中有关字词的练习和《语文活动设计》中的字词练习。(2)结合文题下边的注释及“课上练习”和“学法指导”中有关作者、作品、背景及文体知识的介绍和诠释,对“通读”过程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细读。即细细咀嚼课文,结合课后考与练习和“学法指导”或者“预习提示”中有关的问题和要求,试着理请作者思路,弄清结构概括大意,理解主旨。要求学生“眼、口、心、脑、手”均到,圈点、勾划、加序号、作标记、写看法、记心得、作批注。久而久之,使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研读。即结合“学习目标”或“预习提示”中的课本要点概述,对于在文章的段落中进行研读学习。读进去还需跳出来,有针对性的分析体会课文标达上,构思创意上,表现手法上及语言修辞等方面的技巧和特色。与此同时,把不懂不清或肤浅不透的问题,疑点做好标记或单独摘记下来,以备课堂上研习。
  
  二、研习
  
  预习乃学生个体对课文初步探索,其间必有正误见解,有肤浅的认识,有疑、漏之所在。这一切都须经课上集体研讨学习和教师的明确指正。具体地说,研习过程大致归结为“一说二交流三归纳四梳理。”
  (一)说。即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或研讨的题目,进行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讲课时有意识的给不同层级的学生以机会,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二)交流。即在“说”的基础上,进行相互间的信息或见解交流,对相左或相悖的观点进行论辩。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重在点拔诱导。
  (三)归纳。即师生对共同讨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此过程或纠正或补充或阐发或引申,最终使问题条理化,明确化,并用清晰简要的板书明确出来。
  (四)梳理。即对所学知识,所论及的问题,在自己头脑里清晰化、条理化、明确化。此过程实际是实现自我真正吸收和消化的环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整理课堂笔记,尤其是知识规律方面。如谈及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应从四个角度寻求:①列数据②用副词等修饰语③运用表肯定毫不含糊的语言④说明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此外还包括解题思路、方法及寻找做题突破口等方面的整理。2、结合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全文内容的回顾。(3)对预习中问题正与误,偏与全的反思,弄清“其所以然”。
  
  三、训练
  
  训练,是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相长的需求,也是“研习”过程中的延伸,更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其措施体现在两方面:
  (一)课内练习。即当堂处理“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有关习题,如文题的含义,结尾的好处,创作的思路,线索的设置,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
  (二)课外练习。即课本外的练习,运用课本内所学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放到课外习题中去训练。
  
  四、迁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读的能力培养起来了,还需放到写的实践中去提高,此过程暂且称之为“迁移”。所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将读的收益迁移到写作中去达到“为我所用”,实现“读”的提高,“写”的培养。
  如何实现迁移呢?其归结为“一导二练三创新”。
  (一)导。即“研习”过程中的诱导。(1)讨论明确某一论题后的适当引导。如{驿路梨花)的文题之妙,引导学生写作中如何拟题。(2)全文写作特点归纳中的引导。如学《祝福》中祥林嫂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引导学生描写人物时学仿“画眼睛”手法和抓特征的技巧。
  (二)练。即动口、动手的练习。课堂上研习后的谈体会练习。课上当堂有针对性的“小作文”写作练习。
  (三)创新。即由局部、单项过渡到整体、综合写作中的“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的创造。羽翼丰满,技能的掌握,还需到生活实践中去磨砺,发展个性,求异求新,真正实现写的飞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循循诱导,教之以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以致用。“以读带讲”法正努力实现着这个目标,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河北阜平中学073200)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创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要发展学生独特的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善于表现真我,写出个性鲜明富有创意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一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触发想象联想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是不合理的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
期刊
有位青年老师在《琵琶行》的公开教学课上,像演示理化实验那样让学生在同一高度分别将大小两把珠子撒向瓷盘,让大家明白“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不同听觉效果;还有一位教师则让会口技的学生当堂表演,以理解“间关莺语花底滑”。这几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十分可贵,但他们的这些力气化得并不值得,甚至是弄巧成拙,和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征,“模糊美”正是诗歌最普遍的特征。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这种“模糊美”的意境讲
期刊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一、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期刊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注重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因此,信息的传递往往限于单向交流,而没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这一局面出现了转变,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引领孩子放飞潜能,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  一、营造民主的气氛,激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支持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有了民主的气氛,师生就会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
期刊
写作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用语,它比一般的口语表达更集中、更凝练。人们往往就文章是否文从字顺、有无语病以及语病的多少来评判写作者的水平。因此,评价写作能力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有无语病,人们对语言的要求甚至高于对作文内容及思想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都存在语感缺乏、语言贫乏、语句不畅等问题,有的甚至一直到高中阶段仍然未能达到“文从字顺”这一基本要求。写作涉及语感、语法、修辞、逻辑,以及心理、文化、社会
期刊
在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需要严肃思考、认真对待的创造性阅读随意化的现象。  分析这些创造性阅读所选中的用于创造的文本,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恐怕不是偶然,足以引发我们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考。  为什么会集中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阅读?自然,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范文大多是经典文学作品,在倡导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出现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阅读是必然趋势。这对纠正以
期刊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质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
期刊
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语文素养培养的最主要的依托。如何让学生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继而走进生活这个“面”,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是其中的关键。    一、巧裁剪    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细心审议,精心编排的,他们编写的教材在学术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巧裁剪”。  首先,我们要
期刊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一种改革现象。小班化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提高其综合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并提高其学业水平。随着“小班化教育”理念和有关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其中教学评价的作用倍受教师们的关注。  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心理发展
期刊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语文教学如何跟上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形式,如何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致力研究的内容。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结构要素,这就是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而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规律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下述四个要求:    突出情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