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黄淮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立足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英语精、电脑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开辟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开创性地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纳入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实践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体系
2006年年初,基于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性思考,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学校出台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试行)》《黄淮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2010年3月,学校又修订并实施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逐步走向成熟阶段。良好的制度建设不仅起着保障和规范的作用,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方案》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方案》分为思想道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服务等6个课外实践教学模块、23门课程,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起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方案》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获得15个创新学分后方可毕业。
二、大力推进软硬件建设,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黄淮学院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在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项目化”建设,各个教学模块通过实践训练项目实现了载体化,目前学校有学科竞赛类、职业资格认证类、创新能力培养类、创业实践类等“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近百项,形成了“系(院)有特色、学校成体系”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格局。学校还将“课程化”建设引入“第二课堂”,针对学科竞赛、技能提升组织相应的专题式课程化培训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深层次衔接。“学分化”也是该校课外实践教学的特色之一,《方案》对所有的教学模块设定相应的学分,从而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基地化”是学校大力推进的“第二课堂”建设项目之一,学校将具有实践教学优势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个“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具有辐射和示范的功能,发挥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阵地的作用。当前,黄淮学院通过采取宣传典型、树立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开创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百花齐放、有序开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该校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
近年来,黄淮学院设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专项基金用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奖励;每年还设立大学生科研立项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仅2009年就有33名大学生的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学校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金,2009年共有9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达16.2万元,2010年有11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20万元的资助。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立的13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吸引了拥有科研立项课题和实践创新创意的千余名学生在此开展研究、探讨新知。
为使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2008年,《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获准立项,该课题围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对课外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三个计划”,构建各类实践创新平台
黄淮学院积极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举办或参加英语大赛、计算机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设计竞赛等全国、省级和校级竞赛60余项,涵盖了文、理、工等多个学科;开展电子商务师、助理会计、高级化学检验师、建筑工程监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40多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证书认定;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社会认知类活动,让学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构建起了以课题和问题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带着课题与项目去实践;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计划,进行创业教育与培训,给予创业基金扶持,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每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认定,对学生发表专业论文、出版著作、申请专利等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通过以上“三个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已经构建起了竞赛类、实践类、技能类、创新类、创业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创新育人平台,为各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多样化的舞台。
四、勇于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黄淮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新修订的《方案》特色鲜明,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更具鲜明特色。
实践教学模块须达标,课程内容提供“自助餐”。《方案》规定了必修的6个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必须完成这6个教学模块的规定学分。《方案》又在每个教学模块内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践课程内容,在模块内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来完成该模块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分。这一做法使《方案》在大格局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进行了定位,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专业技能模块,学生必须修满该模块的4个学分,但可以选择其中的职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也可选择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来修满4个学分;专业实训模块则提供了实践实训、专业论文、科研课题、国家专利、项目开发等7种“口味不同的课程自助餐”让学生自主选择。
大学生创业可获学分,基金孵化创业梦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大学生创业可修学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KAB、SYB、IYB、EYB等创业教育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获校级三等奖以上者也可获得2学分。为培育和发现优质经济项目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3月,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获得立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除获得2个创业学分外还将获得0.2万2万元的孵化基金支持。
把思想道德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思想道德实践需达标。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首要素质和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思想道德素质难以量化,各高校除奖惩以外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作出定量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理论教育教学。黄淮学院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思想道德的外在行为表现量化思想道德学分,学生至少要修满1个思想道德学分才能毕业,这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生的建议或成果被采纳将获“服务”学分。为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服务社会,让社会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规定学生所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论文等被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或团体采纳,所开发的产品、软件、程序等研究成果被有关单位或部门应用,能提供产品和相关单位证明和材料者,按照《方案》可获得2个实践创新学分。
学生假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第二课堂”将“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各系(院)要在假期前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课题,也可由学生自主定题,在假期前充分了解实践项目的相关背景,查阅有关资料,梳理相关问题或参加生产实践等,在假期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假期结束后各系(院)对假期实践合格的学生认定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从而使“第二课堂”形成了“课内——课外——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必修学分实践课。有人曾说:“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时代可谓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进而赢在起跑线上。
为此,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社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4个部分并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让职业规划的理念从入校就深深植入学生的头脑,以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朱鸿飞系黄淮学院学生处处长,徐成系黄淮学院学生处科员)
责编:赵 东
一、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新体系
2006年年初,基于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性思考,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学校出台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试行)》《黄淮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文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
2010年3月,学校又修订并实施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逐步走向成熟阶段。良好的制度建设不仅起着保障和规范的作用,也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方案》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方案》分为思想道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服务等6个课外实践教学模块、23门课程,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生课外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起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方案》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获得15个创新学分后方可毕业。
二、大力推进软硬件建设,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黄淮学院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基地化、品牌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在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项目化”建设,各个教学模块通过实践训练项目实现了载体化,目前学校有学科竞赛类、职业资格认证类、创新能力培养类、创业实践类等“第二课堂”实践项目近百项,形成了“系(院)有特色、学校成体系”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格局。学校还将“课程化”建设引入“第二课堂”,针对学科竞赛、技能提升组织相应的专题式课程化培训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深层次衔接。“学分化”也是该校课外实践教学的特色之一,《方案》对所有的教学模块设定相应的学分,从而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基地化”是学校大力推进的“第二课堂”建设项目之一,学校将具有实践教学优势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个“第二课堂”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具有辐射和示范的功能,发挥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阵地的作用。当前,黄淮学院通过采取宣传典型、树立品牌等一系列措施,开创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百花齐放、有序开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该校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
近年来,黄淮学院设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专项基金用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奖励;每年还设立大学生科研立项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仅2009年就有33名大学生的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学校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金,2009年共有9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达16.2万元,2010年有11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20万元的资助。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立的13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和1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吸引了拥有科研立项课题和实践创新创意的千余名学生在此开展研究、探讨新知。
为使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学校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2008年,《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获准立项,该课题围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对课外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三个计划”,构建各类实践创新平台
黄淮学院积极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举办或参加英语大赛、计算机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设计竞赛等全国、省级和校级竞赛60余项,涵盖了文、理、工等多个学科;开展电子商务师、助理会计、高级化学检验师、建筑工程监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40多项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证书认定;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社会认知类活动,让学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构建起了以课题和问题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带着课题与项目去实践;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计划,进行创业教育与培训,给予创业基金扶持,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每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认定,对学生发表专业论文、出版著作、申请专利等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通过以上“三个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已经构建起了竞赛类、实践类、技能类、创新类、创业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创新育人平台,为各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了多样化的舞台。
四、勇于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黄淮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0年新修订的《方案》特色鲜明,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导向,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更具鲜明特色。
实践教学模块须达标,课程内容提供“自助餐”。《方案》规定了必修的6个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必须完成这6个教学模块的规定学分。《方案》又在每个教学模块内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践课程内容,在模块内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来完成该模块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学分。这一做法使《方案》在大格局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构成进行了定位,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专业技能模块,学生必须修满该模块的4个学分,但可以选择其中的职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也可选择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来修满4个学分;专业实训模块则提供了实践实训、专业论文、科研课题、国家专利、项目开发等7种“口味不同的课程自助餐”让学生自主选择。
大学生创业可获学分,基金孵化创业梦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大学生创业可修学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KAB、SYB、IYB、EYB等创业教育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获校级三等奖以上者也可获得2学分。为培育和发现优质经济项目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构建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3月,学校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设立2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获得立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除获得2个创业学分外还将获得0.2万2万元的孵化基金支持。
把思想道德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思想道德实践需达标。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首要素质和基本要求,但长期以来思想道德素质难以量化,各高校除奖惩以外难以对学生思想道德作出定量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理论教育教学。黄淮学院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思想道德的外在行为表现量化思想道德学分,学生至少要修满1个思想道德学分才能毕业,这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生的建议或成果被采纳将获“服务”学分。为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服务社会,让社会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规定学生所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论文等被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或团体采纳,所开发的产品、软件、程序等研究成果被有关单位或部门应用,能提供产品和相关单位证明和材料者,按照《方案》可获得2个实践创新学分。
学生假期带着“课题”深入社会修学分。“第二课堂”将“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各系(院)要在假期前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课题,也可由学生自主定题,在假期前充分了解实践项目的相关背景,查阅有关资料,梳理相关问题或参加生产实践等,在假期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假期结束后各系(院)对假期实践合格的学生认定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从而使“第二课堂”形成了“课内——课外——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必修学分实践课。有人曾说:“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时代可谓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进而赢在起跑线上。
为此,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为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社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4个部分并纳入“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让职业规划的理念从入校就深深植入学生的头脑,以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朱鸿飞系黄淮学院学生处处长,徐成系黄淮学院学生处科员)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