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兰亭集序》中魏晋风度的体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风度主要是指我国魏晋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格精神的统一体,主要包括文学创作、人格境界以及哲学思维等,指从三国的魏到两晋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对生命的感悟,在人格方面,魏晋名士主要追求自由,并且具有探究玄远世界的欲望以及脱离苦海的愿望等,这一时期文人墨士的主要心灵境界是重自然、轻人事,鉴于此,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文人墨客玄远清虚的生活风气,魏晋文人主要表现出琴诗自乐,追求自由生活的特征。魏晋风度作为当时我国士族的人格表现,成为当时一种审美潮流,该时期的风流名士崇尚超然物外、风流自赏,正是这种风度之下才出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一、山水自然风度
  《兰亭集序》开始便介绍了兰亭四周的景物,描写了高山、树林、清澈的溪流以及春风和晴朗的天气,情调欢快地写出了充满生机与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避开华丽的辞藻,用极其朴实的语句描写了兰亭旁的自然景物,使自然景物色调淡雅,一切崇山峻岭和高山流水都显得清纯靓丽、生机盎然,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王羲之对自然的向往与留恋,虽然兰亭周围的景色之雄伟壮丽,完全可以用更加浓烈的色彩文字勾勒出来,虽然作者也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但作者并没有刻意大肆渲染当前的景色,而是以饮酒赋诗为主,陶醉于美酒与美景中时,自然畅叙心中的幽情,在优雅的自然美景中,优雅地流露出自己对景色的爱慕,在《兰亭集序》尾声处,作者仍用“信可乐也”表现出了自己此时的从容与沉稳,体现出一种优雅清淡的魏晋风度,这也正符合王羲之本人淡雅与不张扬的性格。
  二、死生亦大的自我风度
  儒家孔子对死做出了“未知生,焉知死”的看法,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动荡,战乱不断,人们对生与死的概念已经变得模糊,《兰亭集序》在聚饮之后发出了一些感慨,作者阐述了有聚必有散的感慨,欢聚与离散使作者的情绪低落,之后又从聚会与离散想到人生的生与死,“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这正是作者对生与死的看法,对短暂人生的感叹。这一时期人们对生与死的这一看法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之间相继弥漫开来,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音调。从文字表面来看这种感叹似乎是悲观与消极的,但它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与命运的强烈留恋之情,是人格精神的一种觉醒,除了死亡之外对所有的迷信以及宿命的一种怀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为魏晋时期的辩才文人,但在人生理想与政治观点方面,不同于他人,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明确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东晋时期,人们为了逃避动荡的局面,很多文人居士都退隐山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充分说明了作者为了抵御战乱年代的现实精神,体现了魏晋风度。
  三、游目骋怀的自由风度
  首先,魏晋时期的士人描述山水景色的诗作较多,这些都是诗人寄情怀于山水的一种表现,使人们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与重视表达在对山水的热爱之中,将自然比喻成生命,体现了诗人亲近山水的一种心灵时尚,在描绘山水过程中,文人以一种清新淡雅的心态观察山水,并在其中进行独特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山水的向往,这象征着作者想要摆脱尘世束缚的理想,作者以自然、平和的心态来感受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体会人生的怡然自得,鉴于历史时代背景下,王羲之对社会与政治失去了信心,他选择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不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对人生的一种展望,充分体现出游目聘怀的自由风度。
  其次,魏晋时期的士人不仅寄希望于自然中,他们还以酒解忧,文人用酒来排解心中的惆怅,寻求解脱的途径,魏晋文人在酒的作用下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好地感受外界事物,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正是在作者酒后一气呵成的,我国大部分诗歌都源于酒后诗人的发挥,酒后诗歌中超凡脱俗的语句正是作者真心的流露,体现了魏晋风度。
  《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旷世佳作,这首古诗朗朗上口,被一代代中国人学习与赞美,王羲之通过诗歌表现出对生活与价值观的感悟,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是魏晋风度的完美表现。
  李英含,黑龙江大庆市大庆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人文性教学成为教育界普遍讨论的话题。所谓人文性教学,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人性境界、塑造其高尚人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在该课程中实施人文性教育是完成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人文内涵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学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期刊
最近,爸爸妈妈帮我报了一个数学提高班,——教数学的是一个姓邓的老师.rn“邓老师,数学很厉害的,而且教学有法,听说经他辅导的很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很多人都对邓老师赞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一项技能的练习,而且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在刚刚学习汉字书写时,就把字写得得体、美观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指导方法上加以强化。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正姿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初学者首先要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也感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轻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
期刊
语文阅读对于高中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阅读有利于锻炼高中生的语感,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和美感,激发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阅读,拓宽高中生的视野。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引
期刊
在古代,写作被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今天,写作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量不可谓不重,可是身处一线的我,却常常感知同行们和学
《玫瑰之名》,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著,沈萼梅、刘锡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中世纪一座意大利修道院,通过见习僧侣阿德索回忆的方式,
对于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的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笔者在平时的汉语文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藏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存在汉语文知识面狭窄,阅读理解能力差,汉语作文能力偏弱等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学生汉语课外阅读有密切关系。  一、汉语课外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浓,课外书籍获得渠道不畅通,现有汉文版图书层次太高,挫伤阅读积极性。  1.调查表明:44%的学生喜欢读汉语课外书,但苦
期刊
当你走过高一(1)班教室的门口,听到有人说“柳暗花明又一村”时,你一定在想:这一定是语文老师。但当你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一道道复杂的物理难题时,再看看讲台上瘦瘦小小的物
对于高考作文来说,素材非常重要,它关乎着作文质量。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引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不断修炼自己的观察力,运用好、处理好素材,才能写出丰满的有个性的作文。本文笔者结合高考实际,重点谈谈作文素材的处理技巧。  一、广泛涉猎,让“一般”素材变得“厚重”  广积素材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把精力投入到大量的阅读训练中。我们知道,试卷、阅读训练中的素材内容非常繁杂,有说明文、散文,还有古诗等等。只要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