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诗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像一条波澜壮阔的血脉,汩汩流淌和绵延着不朽的人类文明,琳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有一种原生态的性灵之美。每一次读《诗经》,都觉得那是和花草植物、鸟兽鱼虫、器物、甚至是爱情,做诗性的对话。
  年少时,我曾觉得《诗经》里的那些草木,朦胧、遥远,渺不可及,后来才知道,那些草木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蒿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说的是桃花。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房前屋后,井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深处有人家。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雜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黄米煮饭不大好吃,但做酒做糕包粽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粽子,特别好吃,特别香,粒粒晶莹剔透,也算物尽其用。
  黍和粟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一直到今天,我回到老家,仍然能在田间看到种植的黍子。它们虽不是主要的农作物,却是不可或缺的物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芣苢》,说的是车前草。这种植物在我的老家叫马蹄草,叶片厚实,大小不一,小圆叶,抽穗,长茎,碎花,花落结籽,可入药。之所以叫马蹄草,是因为它喜欢生于路边,马踏车碾,生命力顽强。
  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拾柴就是去打猪草,挎着一个小小的柳条筐,和表姐结伴,一起把各种草叶采集到筐里。自己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可笑吗?一点都不,我们出来打猪草就是为了从猪的口中省下一点粮食。
  《诗经》里的植物,三千年后依然绿意葱茏,茂盛葳蕤,很多草木我生活过的村庄都有。每一种植物都令我记忆深刻,它们曾像亲人一样生长在我的周遭,与我和谐相处。那些花草树木听过我的忧思愁苦,分享过我的快乐喜悦。
  《诗经》之美,足以令人领略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寻找生命的精神原乡,体会植物之物。自然神奇,万物有灵。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鉴于改革开放作为宏大的历史主题,本文以多样化史料重构课堂,引导学生从民生出发,体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演进逻辑。十年动乱结束后,无论是短暂徘徊,还是思想迸发,围绕着“出路与出发”的思考,社会发展体现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理念。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放宽历史视
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乡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恐怕也是每个人有各自的标准。  2020年12月初,《民生周刊》记者来到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这里的3座村庄给出了3个答案。尽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村庄的发展模式未必适合每一座乡村,但至少在浙江义乌,3座村庄分别抓住了产业兴村、文化兴村、党建为纲这3个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里的党旗格外红  2020年7月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已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选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和图表,配以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辅助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未对这些资源深入研究,甚至将教材搁置一边,去教材外寻找和开发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
一袭白衣,笑容爽朗,这是陈学敏给《民生周刊》记者的第一印象。查房時,他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会顺手帮病人掖一下被角,不忘安慰几句。  陈学敏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他带领的胰腺诊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 胰腺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孔腹腔镜下肝脏左外叶切除术等手术,几乎都是常州首例,全省领先。  作为一名医者,回首自己16年从医道路,陈学敏所取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性,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材料。早期由于产量低,钢铁仅作为结构材料或铁路轨道使用。直到19世纪中后期,欧洲炼钢技术飞速发展,钢产量得以增加。凭借优越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钢铁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钢铁工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9世纪中期至今,以生铁为原料在高温下吹炼成钢,一直是钢铁生产的主要方法。在此期间,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部分第一条便明确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1]由此可知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科教学与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只告知学生历史概念的“名称”,而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较少,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 “
《普通髙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纵观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各层次的描述,可知其是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的,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1]但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有其局限性,学生仅凭文献和图像资料难以产生“同情之理解”,做出的解释易抽象、片面、单薄。郑振满教授就曾指出:“从历史
部编历史教科书以唯物史观所归纳的人类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规律统领整套教材。它认为,人类文明史的演进受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合力驱动,一切历史冲突都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以中国史部分为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危机与复兴以及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是其灵魂,又分别是其纵向和横向的主线索。从纵向看,教材主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古代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的民族危机、抗争与探索,现代的国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历史课程要求,是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要求的全面补充和升级发展。它是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8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成为引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7月15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設备设置合理、标志明显,并要求将设置地点向社会公布,避免“暗中执法”。  近年来,一些地方滥设乱设“电子眼”抓拍交通违法行为,产生“天量罚单”的事件多次引发舆论热议。日常生活中,通过“电子眼”进行非现场执法,有时存在设置地点不合理、不公开,监控设备不合格、不达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