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设置“电子眼”,避免“暗中执法”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5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設备设置合理、标志明显,并要求将设置地点向社会公布,避免“暗中执法”。
  近年来,一些地方滥设乱设“电子眼”抓拍交通违法行为,产生“天量罚单”的事件多次引发舆论热议。日常生活中,通过“电子眼”进行非现场执法,有时存在设置地点不合理、不公开,监控设备不合格、不达标,记录违法信息不规范、不告知等现象,群众对此颇有微词。其实,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设置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才是避免“暗中执法”的良方。
  随着科技发展,通过“电子眼”规范交通秩序,不仅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谓一举多得。但有的地方曲解法律本意,滥设乱设“电子眼”,设置的地方非常隐蔽,既没有提示牌,也不公开设在道路旁边、十字路口,甚至有的“电子眼”就藏在路边草丛中;还有的地方故意在部分平整、空旷道路规定较低最高时速,在同一道路上设置多个限速规定且之间没有缓冲地带转换……这些做法,虽然能够抓拍一些车辆违法信息,但由于不公开、不透明,很难充分发挥法律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更难以体现法治文明和社会进步。
  从法律上讲,处罚的本意都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俗地说,制定法律的目的首先应该不是处罚人,而是教育人、警示人,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引导人们自觉遵规守法。公安部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明确:“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其目的显而易见,公开设置“电子眼”主要是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以处罚为目的。
  从感情上说,车辆上路,永远都是安全第一,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惩处的意义。为了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科学设置一些“电子眼”,值得大力提倡。但设置“电子眼”要公开透明,如此抓拍交通违法,容易让人信服,也能起到应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否则,随意设置“电子眼”甚至藏着掖着,靠偷偷摸摸地取证来惩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起不到预防的作用,还容易让人产生怨言。而且滥设乱设“电子眼”,既难以有效保障行车安全,反而容易给正常交通秩序带来安全隐患,甚至还可能成为相关部门私利扩张的“罚款陷阱”,滋生腐败行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设置“电子眼”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是避免“暗中执法”的良方。交通违法多属“结果犯”,如果通过科学合理、公开透明设置“电子眼”,既令抱有侥幸心理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又有助于增强“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从而杜绝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确保交通安全,岂不是正符合法治精神,又体现社会进步?
其他文献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8期上,浙江桐乡郑婷婷老师发表《人物史教学凸现“人”核心地位的教学策略——以《圣雄甘地》一课为例》一文,详细介绍她讲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圣雄甘地》一课的感受和体会。郑老师说:“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编制人物年表、研读史料和品读故事等方法来了解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理解甘地形成非暴力思想的原因和非暴力运动能够成功的原因;认识甘地在印度民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鉴于改革开放作为宏大的历史主题,本文以多样化史料重构课堂,引导学生从民生出发,体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演进逻辑。十年动乱结束后,无论是短暂徘徊,还是思想迸发,围绕着“出路与出发”的思考,社会发展体现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理念。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放宽历史视
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乡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恐怕也是每个人有各自的标准。  2020年12月初,《民生周刊》记者来到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这里的3座村庄给出了3个答案。尽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村庄的发展模式未必适合每一座乡村,但至少在浙江义乌,3座村庄分别抓住了产业兴村、文化兴村、党建为纲这3个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里的党旗格外红  2020年7月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材已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选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和图表,配以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辅助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未对这些资源深入研究,甚至将教材搁置一边,去教材外寻找和开发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
一袭白衣,笑容爽朗,这是陈学敏给《民生周刊》记者的第一印象。查房時,他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会顺手帮病人掖一下被角,不忘安慰几句。  陈学敏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他带领的胰腺诊疗组开展的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 胰腺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孔腹腔镜下肝脏左外叶切除术等手术,几乎都是常州首例,全省领先。  作为一名医者,回首自己16年从医道路,陈学敏所取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性,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材料。早期由于产量低,钢铁仅作为结构材料或铁路轨道使用。直到19世纪中后期,欧洲炼钢技术飞速发展,钢产量得以增加。凭借优越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钢铁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钢铁工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19世纪中期至今,以生铁为原料在高温下吹炼成钢,一直是钢铁生产的主要方法。在此期间,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部分第一条便明确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1]由此可知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科教学与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只告知学生历史概念的“名称”,而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关注较少,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出现 “
《普通髙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纵观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各层次的描述,可知其是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的,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1]但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有其局限性,学生仅凭文献和图像资料难以产生“同情之理解”,做出的解释易抽象、片面、单薄。郑振满教授就曾指出:“从历史
部编历史教科书以唯物史观所归纳的人类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规律统领整套教材。它认为,人类文明史的演进受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合力驱动,一切历史冲突都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以中国史部分为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危机与复兴以及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是其灵魂,又分别是其纵向和横向的主线索。从纵向看,教材主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古代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的民族危机、抗争与探索,现代的国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历史课程要求,是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要求的全面补充和升级发展。它是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8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成为引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