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充盈课堂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建设,加之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没有了保障。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抓好课堂主阵地,让传统文化充盈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前些年,在所谓“中西结合”思想的引导下,外国文化越来越受到追捧,导致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漠视。從“出国热”到“移民热”,从“英语热”到“美剧热”,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地区出现了许多“裸官”,崇洋之风愈刮愈烈,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历史经验证明,国家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守自身文化底线的基础之上。因此,重视民族的存亡,需要我们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
  一、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由于文化的差异,世界上存在多种语言、多种习俗。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一个民族如果切断了文化传承的渠道,最后面临的必然是灭亡。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同化引起自身文化的消亡。相反,正是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安然无恙,历经五千年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倒。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的民族精神,如爱国奉献、重礼务实、自立自强、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等。这些传统美德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心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也是我们一代代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心培育下一代是利国利民的奠定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国家命运前途。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青少年的自主性、选择性、主体性、参与性很强。他们总体上具有好学博闻、积极向上的特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表现出积极和消极并存的现象,表现出成才希望和堕落风险同在的情况。有些青少年在不良文化、不良信息的诱惑毒害下走向了堕落以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我们认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课堂。在课堂进行中,要想提高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旗帜鲜明地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外来文化正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抢夺阵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例如,七夕节斗不过情人节,春节斗不过圣诞节……因此,我们要抓好课堂主阵地,旗帜鲜明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班会、队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传统节日文化等资源的宣传,维护民族文化特色,保护中国文明成果。开发校本教材,讲授传统文化,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有条不紊地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工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继承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作为学生,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熟悉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古代名人画像和古典名言警句,利用和课文相关的经典诗文,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更好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采取多种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
  老师们要结合学校实际,创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和影像材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和兴趣。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剪纸、素描、书法、喷绘、印刷、雕刻活动中培养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
  学生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平台描绘古典诗文,利用广播创新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学习小组,重温古典名著,交流读书心得。举行演讲赛、诵读会,开展征文活动、绘画比赛,在说中感受,在写中领悟,在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美德。
  面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要借鉴历史,立足现
  实,面向未来,提升课堂内涵,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充盈课堂教学,在更高起点上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的精华真谛蕴含在现代文化之中,给青少年完整、科学的文化情愫和文化理念。我们要把信义明礼和爱国精神结合起来,把感恩教育和尊老敬贤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起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消除当前文化领域的种种乱象,让中华古老文明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这一站,就是二十年……虽然两袖清风,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选择了三尺讲台想想也是有诸多的收获!看着同学中的、学生中的大款,心里安慰自己道:他们是金钱的努力,我才是精神的富翁!的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份职业带给我的不只是生活上的温饱,而且还有很多的教育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看到每年的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时,这么多的俊男靓女涌向考场,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登上三尺讲台,作为一名老教师,对即将成为“辛勤的园丁”
期刊
实践性教学是遵循“实践逻辑”,重点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行动,效果。注重实践,注重操作、注重体验。《指南》中明确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认为二者是相统一的。  《规程》和《纲要》均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玩是幼儿天性,也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玩
期刊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
期刊
在知识成倍增长的今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而如何“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难。  因为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巧激兴趣”,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变为一种享受。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像
期刊
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促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吸引住。”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是《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因此,一个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变得有生气有灵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必须要重视教
期刊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的基本保证。笔者认为要加快青年教师成才,一是充分发挥“传帮带、压担子”的作用,二是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的名教师的课,三是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四是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  一、实施“传帮带,压担子”可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面对复杂的课
期刊
考虑当前教学现状,教师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点不少,但并不是每个知识点同样重要;对学生而言,这种模块碎片式学习知识点,很难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找不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给后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公式,尤其对内容的拓展方面,更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听课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提出以《高等数学》下册《无穷级数》一章的教学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压力也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一天中,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因此无论是无形影响力还是有声的教育,班主任作用都是最大的。  还有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发现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问题一:合作的时间不充分。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学生凑到一起不到两分钟,教师就示意停下来,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问题二:学生的参与讨论度不均衡。有的小组全员动口、讨论热烈,有的小组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