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园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园教育理论下的学校教育必然要强调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经验出发,顺应学生发展天性,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田园教育理论下的实验教学是力求于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和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例如结合校本资源改进课本生物实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生物实验、利用兴趣拓展探究实验突破重难点、通过研学旅行开展拓展实验教学等措施,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实现在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田园教育;生物实验教学
  1“田园教育”概念界定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应充分地利用丰富多彩的田园资,使广阔的农村资源成为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孩子应尽可能的在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中接受教育。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书中指出“活的乡村教育不能用死的书本,要善用活的环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崇尚教育应该顺任幼儿的天性去发展,要“回归自然”。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田园教育理论下的学校教育必然要强调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经验出发,顺应学生发展天性,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并且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研究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概念的获得,规律的发现都需要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为载体的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并作出合理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目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部分材料、方法和情境等脱离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从而使得学生只是刻板照课本所给步骤生搬硬套的情况,甚至不能从所做的实验中生成该有的生物观念或规律。田园教育理论下的实验教学是力求于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和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回归生活本真,保障学生真的能实现在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
  3基于田园教育理念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3.1结合校本资源改进教材中的生物实验
  新课标要求学校发挥独有的地方特色,建设特色课程。高中生物教材知识与实践会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通过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所熟悉及便于获取的学校现有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生物概念和规律的生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验兴趣,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第4节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材中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利用菠菜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课本提供的材料(菠菜)单一,且不是每个季节市面上都容易买到,对实验的开展时间限制比较窄;另外课本提供的只是对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生的认知里叶片有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等多种颜色,叶片呈现不同颜色与色素是否有关系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校园中常见的植物,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基于田园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实验进行改进设计。
  本实验的改进亮点主要在于:一是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改为“探究黄叶与绿叶中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差异”。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操作的同时对熟悉的叶片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进行对比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贴近学生实际,增加探究欲望。二是在课本提供的菠菜的基础上增设了韭菜和韭黄、番薯叶(黄、绿)、睡莲叶(黄、绿)、五叶梅(黄、绿)。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这些实验材料都是校园里能看到的,或者生活中常吃到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又多样化,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实验的趣味性。
  3.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生物实验
  情境教学中,“情”与“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情”是其中的主观动机系统,“境”是其中的客观环境。李吉林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心理学上的情绪情感是能否满足个体需要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或者外部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时, 就能引起主体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而这种情绪情感性质的变化往往会改变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真实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建立所学有所用的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甚至把學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或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形成科学概念或规律,掌握科学方法。
  例如必修1第4章第1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课堂上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场景——糖腌萝卜条时萝卜条会变软,引入实验主题。又如必修1第2章第1节中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本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利用所提供的白萝卜、牛奶、豆浆、花生等材料,让学生进行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实验。这些实验直观地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中自己不熟悉的微观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3.3利用兴趣拓展探究实验突破重难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考虑进教学设计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知识很多是与学生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其中所蕴含的原理是能解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特殊现象。充分利用这些点,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探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进行生物实探究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生物学科成绩。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所提供的生豆浆和煮熟的豆浆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探究高温加热处理的蛋白质能否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现紫色?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设计的探究点是学生的易错点,一方面学生有实验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从直观结果能更好地理解突破这个重难点。
  光合作用是高考常考点,也是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知识点比较抽象,與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比较远,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探究实验——“比比各家的小白菜产量”,让学生利用学校的空中花园,分小组在相同面积的花圃中种植小白菜两个星期,最后对比哪个小组的产量最高。实验开始之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影响产量的因素和提高措施,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进行植护记录以供实验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趣味实验比赛,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和实际应用,通过直观实验数据理清关于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深刻理解各种因素对光合产量影响的原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4通过研学旅行开展拓展实验教学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不受传统禁锢,天性自由发展,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从该理论出发落实到研学旅行中,应该是带领学生到自然中去,在感受自然中学习领悟其中的科学真理,发展科学技能[4]。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获得均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因此,通过研学旅行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园,观察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组织学生到农耕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体验农耕活动过程中观察比较农田的演替,并思考人类活动在其中的影响等。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参观,进行动、植物分类学习,或者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生态位调查研究等。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将课本抽象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具象化地深刻理解,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4结语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的概念形成和规律总结必须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实验和归纳。在田园教育理念下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结合丰富现成的校本资源,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和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和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利用兴趣拓展探究实验突破重难点,或者通过研学旅行开展拓展实验教学等措施,能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在做中学,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新世纪需求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55.
  [2]张勇.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探讨[J].育才方略研究, 2021(2):136.
  [3]林崇德,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 2007(2):72-73.
  [4]杨冬雷.卢梭自然人教育的伦理探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4.
  [5]朱太红.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流程及案例展示——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考物理、各种物理竞赛中,经常会遇到由二个或二个的物体叠加在一起组成的连接体问题。本文阐述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几种方法——整体法、隔离法、系统法,如能灵活掌握好这几种方法,连接体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连接体;隔离法;整体法;系統法  1引言  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以某一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运动,这样的一个系统可以称为连接体。连接体有多种连接方式,比较常见的有: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本身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性与乏味性,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趋近于真实的学习环境,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正因如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对古诗词教学情境的创设加以分析,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构建  现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摘 要:在原有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基本都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中心展开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便利,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语文素养的打压。而想要跟时代的步伐,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一定程度的发展,就需要对原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课程改革的环境背景,学会修正自己的教学风格,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注重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为学生营造适宜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创新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最终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方面展现出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的有效开展,运用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实现语文
期刊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资助工作的难度增加,贫困生的贫困情况更加复杂并难以跟踪掌握,疫情引起的恐慌无助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且无法得到及时的改善,毕业生就业愈发困难,因此高校资助育人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后疫情时代需求,要改变方式方法,要把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资助管理  一场暴风雨似的新冠疫情结束后,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
期刊
◆摘 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实践性也非常强。基于此,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高职园林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可以承担起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管理等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将实践性特征凸显出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将实践能
期刊
◆摘 要:数理化解题犹如作战,审题则似侦查敌情。作战中若部队前行遇到江河障碍,则“开路先锋”舟桥部隊就会“遇水架桥”,保障部队快速通过。而在解题中若条件和结论关系隐蔽,除了加强审题,通过假设未知量构建它们之间的桥梁亦是解题的重要技巧之一。在数理化解题中,往往各种学科思想、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灵活搭配。而其中通过设辅助未知数“设而不求,铺路搭桥”并辅之以其它思想来求解问题就一种巧妙的解题方法。本文以该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的富强,信息技术领域也在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和高校线性代数教学的现状,研究如何将高校的线性代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和线性代数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最后由实践和探索对两者联合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  ◆关键词:信息技术;线性代数;实践探索  1信息技术与线性代数课程整合的现状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备课。本文从教材研究不足、多媒体应用不当,两个方面对农村初中化学备课现状进行了探究。并从丰富课程内容、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探究意识,三个角度对农村初中化学创新备课模式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备课模式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音乐教学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科;立德树人;实践教学  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体现。前任利用音乐,将其丰富的思想以及艺术精髓承载给下一代。在这个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音乐得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