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是一台反映高中三年教学的明镜,高中政治课教师,应树立前瞻性、发展性与全面性辩证的教学观,如果教师在高中三年教学中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学生的知识、技巧与能力、饯行分阶段有计划稳步推进,那么高三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可以预见的。
  关键词:逐步推进; 联系; 发展; 全面; 辩证观
  
  带完了又一届的高三回到新高一的起始段教学,回溯高三与高一、二教学,不免感慨些许。高一、二分别用两个学年承担《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四个模块的教学,而高三只用一学年完成一个选修模块教学和几轮五个模块复习的任务。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新矛盾越来越多,突出地表现为: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单科考试内容和题量的减少与高考复习任务不减反增之间的矛盾;高考题型结构趋于简洁、题目难度相对降低与考生成绩并未明显提高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与困惑的刺激下,笔者对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了其中影响和制约提高我们复习效率和效益的症结所在。纵观政治课高一、二教学与高三教学,试用辩证的观点盘点一下政治课高一、二教学与高三教学的关系。
  笔者认为在教与学方面存在以下的不同:
  
  一、高一、二与高三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要求与容量不同
  
  高一政治课承担着用一学年两个学期来完成《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学所要达到的是在模块内的教学目标。高二是完成《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的教学任务及其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而后理科生面临的是高中政治会考。而文科生是选修模块的教学,更快的学校已开始推进高三第一轮的复习计划。也就是说,高一、二是分步完成各个阶段的模块教学,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每一模块范围内游刃有余地贯彻和实现着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时间上是充裕的,在教学要求上也只要达到课标或会考的要求就可以了。而高三只能用一学年完成一个选修模块教学和几轮五个模块复习的任务。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考“能力立意”日益凸显,高考无疑是对高中教学质量与学校办学效益的全面检阅,高考的压力不仅来自学校、家长更来自社会,因此高三教学的课容量与强度及实效性都在考验着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与心理承受力。
  
  二、高一、二与高三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不同
  
  高一、二与高三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与心智成熟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高一、二学生相关的高中学习的知识有待丰富,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提高,心智尚不成熟,特别是起始段,处在初、高中衔接阶段,高一学生一开始就面临必修一《经济生活》模块,这一模块是四个模块中最难的,因此学生显得很不适应,所以教师的引导、培养与训练尤显重要。而高三学生经过了两年的训练、培养与锻炼已逐步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在认知水平、判断能力与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心智亦日趋成熟,这时候,高三学生更显露出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高三教师不仅要很熟练地把握教材,而且要有很强的复习备考的运筹帷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高一、二与高三在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要求、容量与主体对象上不同也决定了高一、二与高三教学方法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不同
  
  1.高一与高三组织教学的立足点不同.对知识讲授与把握的度不同
  高一、二阶段的模块教学旨在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强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呈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知识的感悟、能力的形成与践行觉悟的提高这些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求知欲的保护。特别是高一学生,例如《经济生活》第一课“商品价值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既具体又抽象,我设计了一情景“快乐农场”让学生体验物物交换的小游戏,在这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商品要顺利实现交换就需要“一般媒介物”,这一般媒介物就是一般等价物。而这一般等价物不仅能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且能衡量与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从而归纳出货币的产生与本质。教师一定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知识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好的向导,激趣和赏识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一半,因为这一过程会在学生的心理历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次高三复习课时,我发现一位学习较好的学生将高一的上课笔记带到了课堂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当然,高一、二政治课与其他课比较会遭遇方方面面的冷遇,它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将教学进行到底。而高三与高一不同的是,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再认、鉴别、迁移、重组与提高。记得一次在听一位高三下来老师上一节高一语文公开课,这位老师也如高三上课一样将知识点事与巨细全面地给学生讲了一遍,下面学生听了一愣一愣的,一则一头雾水,二则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应该说这是有失偏颇的做法。
  2.对知识讲授与把握的度不同
  高一、二与高三组织教学的立足点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上.对知识讲授与把握的度上应有所不同。例如:高一《政治生活》中讲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时,只要从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去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不必展开太多,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接触不多直到高三选修三讲到英、法、美等国的政体时,学生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才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高三的第一轮模块的知识点复习时则必须将知识点拓宽、拓深。例如《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一直是解读中国经济运行的一大关键,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近几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宏观调控”往往能和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政治学中国家职能以及政党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宏观调控”为主题进行命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一定要拓展。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的一个过程和规律。教虽无定法,但教学却有其规律性,教学一线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而不应拔苗助长,高一、二与高三有各自不同阶段的教学规律。高一、二政治科的模块教学切忌堆砌知识点让学生对本学科兴趣索然而望而生畏。教学不除了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更重要的是基于教材的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高。
  3.高一、二与高三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要求上不同。
  政治课不仅要让学生乐学,还要让学生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觉得政治课易学不枯燥。在高一《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时,我帮学生归纳了比较容易记忆的粗略框架:
  一条道路: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两手”(有形与无形手)、两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两个市场(国内与国外市场)
  三个角度:个人(消费者、劳动者)、企业、国家
  四个领域:消费~生产~分配~交换
  五个观:消费观、生产观、就业观、投资观、科学发展观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易学,易记。高一、二阶段是政治科学习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与锻炼的时期,需要任课教师的指导与强化训练。例如:在审题与答题上,四个模块都有其自身的知识逻辑体系、审题的技巧与答题的思路和模式。如果教师能在不同模块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学习习惯,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经济生活》中,在审题方面我指导学生先审“设问”,“设问”是问“是什么?”或“为什么?”还是问“怎么样?”的问题,然后由“设问”引导答题方向紧扣教材知识点同时引导对材料的解读,最后综合以上两方面归纳出答案。在答题方面,《经济生活》中关于“为什么?”的问题,答题思路包括(一)原因(二)意义。关于“原因”方面指的是《经济生活》中的道理与观点等。对此我与学生归纳了几个方面:诸如1.关系类(生产与消费、公平与效率关系等)2.影响作用类(财政的作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等)3.制度类。(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等)。“意义”方面可以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本质与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等来回答。
  如果说高一、二教学强调的是模块内的探究知识、积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与形成知识迁移等各种能力,那么高三教学就是对知识的再认、鉴别、迁移、重组与提高的过程,是对教材知识认知的第二、三次飞跃。高三教学不仅是本模块范围内知识点的拓宽与拓深,更是不同模块横向与纵向联系,例如:高三文综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地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而生,“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面临巨大的挑战……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应对“低碳经济”时代?此题设题背景是经济生活的材料而考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在也就是说高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多视角的目光来审视高中五个模块的知识,要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强化训练与提升。因为高考是对高三学生知识、技巧与能力的全面考查,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重大热点社会问题进行鉴别、比较、辩证地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因此要求高三教师对高中政治课五个模块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要对时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高一、二与高三政治课教育教学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是统一的。
  一、 高一、二与高三政治课在总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
  高中政治教学总体目标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三最后一轮复习基本上是时政推动模块的复习,若教师把握不好就等于增加学生的负担。我想,时政可分为长效热点与当年时政热点。而长效热点如: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与发展的质量问题;2.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3.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在高一、二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而高三时就只要针对性地将当年的时政热点如:一、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与新成果;二、政史地三科相结合的知识;三、突出地方特色等时政热点进行复习训练,就可以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二、 虽然高一、二与高三的教学的知识目标不同,但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培养与德育践行目标上是一致。
  高一是为高三积淀基础知识的,培养学习方法,技巧、能力。高一、二与高三都是高中三年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高一、二阶段教学的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很好地稳步推进,就没有高三的水到渠成,各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历次高三考试下来教师们在进行着质量分析时无非都提到很多学生在审题与答题上失分严重。我想学生不是缺乏审题能力而是“内存”积累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是需要教师的逐步指导与培养的,不是高三一年恶补强化训练就能一蹴而就的。高考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都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所以若有可能,教师为何不从战略的高度对学生的知识、技巧与能力、践行分阶段有计划稳步推进?若是,那么高三教学质量与效果是可以预见的。孙子兵法曾这么说,迂回不失为一条捷径,我想道理也在于此。
  总之,我们不能有轻高一、二而重高三的思想,同时也不能从高一、二时就开始“草木皆兵”进行高三式的综合教学,那样为时过早,欲速则不达。朱熹曾写下一首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高考是对高中三年的一场检阅,我想说,高考是一台反映高中三年教学的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
  高一、二与高三政治课教学既存在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又呈现量变与质变统一的发展过程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作为一线的高中政治课教师,更应树立前瞻性、发展性与全面性辩证的教学观,这是笔者的收获亦是笔者的快乐,更是笔者对新课程理念更深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6-25
其他文献
一、研究数学问题有效性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涵盖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如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课后留给学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课后的实习作业中所提出的问题,每章章节后的问题,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在新教材中也处处可见问题:章导言中的问题,“观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实习作业中的问题,小结中的问题等等。  所以研究新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
期刊
摘 要: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克氏原螯虾消化系统的胃、中肠、后肠及肝胰腺等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胃的柱状上皮层上覆盖几丁质层,贲门胃内具有特化结构-胃磨,幽门胃表面密集的刚毛深入胃腔。肠的柱状上皮层向肠腔内突起构成肠嵴,表面有棘刺,后肠的上皮层上还具有几丁质层。肝胰腺由指状肝小管紧密排列构成的多分支肝盲管组成,上皮细胞由F细胞、B细胞、R
期刊
摘 要:情境创设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紧扣教学内容,能够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发现情境中蕴藏的数学内容和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立足教材,善于挖掘思想内涵,将这些方法、思想“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在教学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从简单的实例中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理解蕴涵在这些知识中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情境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人性的培养活动,从来都是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为内容,这也是现阶段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标,而学生的习作就是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言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学生习作时,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有着莫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但现实集体备课中存在着“1+1≠2”、“1+1=1”、“1+1=0”等不足,这些不足作何呈现,应如何避免。  关键词:高中历史; 集体备课      高中集体备课是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辐射平台,通过主旨阐述,群体讨论,思想碰撞,彼此牴牾,让课程理念、三维目标等理论性问题得以明晰,并务实地提供课堂教学的解决与呈现方式,同时也可通过讨论交流将个人所思所
期刊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考量评价的标准及评价的价值取向,一直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主题式教学是新型历史教学的高效模式。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考量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标准,是本文提出的肤浅的观点:期待与同行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考量;教学效果; 主题式教学; 评价标准  Research the rules of judgment to middle sch
期刊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思维的空间是非常广阔性的,绘画、影视等都不可替代它。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这个道理。但它也有一定的具限性,不能准确的直观的描述事物,这就需要读者(学生)的第二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离不开学生的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个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悟其意    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表面的述说与他情感倾向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戏剧文学中的潜台词。这
期刊
摘 要:要想使演唱针对人物个性,让人物展现出丰富的艺术形象魅力,不付出艰苦的努力是无法进入这一境地的。为此,二本腔的呼吸在各声区的控制和调整;二本腔的发声状态在各个声区中的运用;二本腔的咬字和共鸣腔体的运用等三方面进行技巧训练与学习实践。  关键词:二本腔成因; 声区过渡; 共鸣腔体; 真假声运用; 吐字; 归韵; 发声     众所周知,在豫剧演出实践中,男声唱腔分好几道腔,即“大本腔”(真声)
期刊
摘 要: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德育渗透到作文当中去,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德育; 作文教学; 效果  Mor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middle school writing them  Chen Hai-feng  Abstract: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writing pro
期刊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并训练基本技能的主渠道,是形成良好学习策略和积极情感态度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仅影响着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全人”的发展,更影响着学生“未来人”的发展。然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有效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实施上缺乏有效的施教策略,导致低效甚至是无效课堂教学的产出。如:有的英语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师生、生生之间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