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加以表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规律;能力
  规律又称法则,是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有自己内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待客观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语文教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蒂,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呢?按道理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而规范地表述,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却未作有诠释。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一、重视感知
  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教与学的双方,如果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就能打碎应试教育的桎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就能沿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反之,语文教学就会变味异化,就会受挫低效,与素质教育相背离。因此,不管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如何改革,不管语文教学产生多少新的理念,产生多少新模式与新方法,也不管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因为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母规律。它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过程与结果。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感知即是这特殊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学习任何课文,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超越這个阶段。那么,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是感知文本的主渠道,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或默读、或略读、或跳读、或精读、或查资料、或述情节、或列提纲等等,一句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加以选择。可是有的老师往往超越这个阶段,以长篇累牍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这正如张大文先生所指出的问题,是对其规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视,而空谈思想性与人文性。
  二、重视领悟
  如果说,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那么领悟则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是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谓领悟,就不仅是知,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懂,能回答为什么,能够举一反之,闻一知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悟,觉也,从心,吾声。”可见,领悟从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启发人的“悟”。这种“悟”的特点是由感性的量的变化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在具体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或其经典段落进行默读、品读,读出重点、节奏、韵律、感情和意境,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但明白文本写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样写妤不好,好在哪里。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深层的探究、评价与鉴赏,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三、重视积累
  积累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素养,顾名思义,靠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何谓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记。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经典、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就是多背诵名篇名句,特别是古典诗歌和优美散文;多记就是多记笔记,或存入电脑,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今多少硕儒、大师级的博学人物,其渊博的奥秘之一是善于积累罢了。当然,这种积累,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梳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网络化的过程。
  四、重视运用
  这里包括训练与实践两种形式。所谓训练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实践则是学生回到社会上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能力是不能传授的,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传授能力。要提高能力,就不能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如果说积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那么运用则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者不能偏废。顾明远先生指出,“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性,不同年龄段应侧重于不同方面:在小学,要更多地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让小孩尽早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但训练要讲究“度”,讲究科学。要避免过重过轻、过深过浅,或无指导、无计划、无总结,就会出现题海战术等不良倾向。
  总之,规律是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笔者认为,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概括为“感知——领悟——积累——运用”。体现了师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体现了“教学与它以外事物的联系、教学内部各要素成分及环节之间的联系、每一具体的教学因素自身内部的联系”的教学基本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本质特性;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课程目标,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对小学语文教学必将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素英.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政治课具有开放性、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日俱新,尽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讨论法,正是体现学科特点、适应教学实情、实践“新课标”理念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教学法的实质,探讨了高中政治课运用讨论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高中政治;应用分析  高中政治课具有开放性、时代性与实践性
期刊
摘 要:面对现代化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各方面的条件改变,我们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求知能力,求知兴趣,求知方式各有各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程的构建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导语精妙,抓住人心;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营造教学的和谐气氛,提高师生友好的互动性;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升学和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主动学习,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尝试了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下营造高效课堂,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  课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
期刊
摘 要: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本质;返璞归真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而家长也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培养、衣、食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这些看似不紧要的东西,却正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培养现代化、国际化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正常心理发展所需要的。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如果在幼年时期承受到必要的困难和挫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
期刊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一生……”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心就像那平静的湖面被扔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一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感谢有你,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40岁了,不觉得,无情的岁月已在她的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在她头上增添了几缕白发。岁月见证了她的勤劳,她的付出!  我就在母亲的呵护中穿过小学,越过初中,飘进高中。回想中考的那些日子,我的心一阵一阵的酸楚。现在才明白,母亲为了我付出得太多!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日益增多的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期刊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娇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就会使你受益终身;可是现阶段的农村由于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管教,和部分独生子女等客观原因,容易让学生养成诸多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