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欢中追寻终极意义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2009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文性概念自1966年由克里斯蒂娃创立起,便被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等诸多理论流派所挪用并加以改造。解构主义一派,以德里达为例,由于意义的不在场,阅读成了对能指进行永恒编织的游戏;而巴特更是宣告了作者的死亡,赋予读者以无上地位。结构主义一派,如热奈特,重申了作者意图的重要性,里法泰尔则从读者阅读与接受的角度切入互文性,这些对读者追寻终极意义,成为作者所期待的隐含读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结构主义互文角度,加之以对解构主义一派的分析,试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以及读者对终极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互文性;作者意图;读者接受
  互文性是文本在文本生态环境中的生存特征,文本之间相互的指涉、吸收、参照、改编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本生态系统。根据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符号具有非指涉性和差异性。同样的,文本也具有非指涉性和差异性。以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为例,作者在每一章正文开始前都设置了题记,并且大部分为引文题记。第二章题记中,作者引用了《堂吉诃德》中桑丘与堂吉诃德的一段对话,而在原文中也有一段主人公多萝西娅与妹妹西莉亚的对话,就他们所认识的卡苏朋先生交换了各自的印象。如果说光读正文中的对话读者仅能判断多萝西娅对卡苏朋先生的盲目崇拜与疯狂迷恋,那么联系题记,我们便能将同样务实的桑丘与西莉亚对应起来,而多萝西娅则与堂吉诃德一样具有幻想的性质,并且心地善良。如此,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米德尔马契》这个文本,更扩充到《堂吉诃德》这一划时代的鸿篇巨制,从而在差异性共存中建构流动的文本意义。这一互文是显而易见的,由作者直接写出,这也印证了热奈特关于互文本的论述:“有时甚至提供了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1]
  托·斯·艾略特指出,“一个人写作时不仅对他自己一代了若指掌,而且感觉到从荷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学,以及在这个大范围中他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2]联系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即文本是不能孤立于产生它们的更大的语言和社会文本的,故而作者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互文色彩,这也是我们通过互文本追踪作者意图与终极意义的理论依据。而从读者角度,互文本也是探寻作者意图的重要途径。
  里法泰尔在《结构文体学》中提到“超级读者”概念,它代表一种特定类型的读者,这类读者仿佛具有火眼金睛,能够准确定位至文本中的关键位置,从显在的文本表面找到隐匿的文本信息,并将之与纵横交错的文本网络中广泛存在的若隐若现的互文本联系起来,从而确立文本事实。这样的读者设定比起“隐含读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且不管伊瑟尔将其视为为了阅读的进行而引入的一个工具,即一个能使文本理解成为可能的合作者,作为普通读者,正是要无限靠近“超级读者”,才能实现真正的阅读。其实,我们大可忽略“超级读者”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抓住里法泰尔提出此概念的本质问题:读者需要通过互文本来理解文本,预设互文本的查找是阅读过程中的关键。
  但由于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应变性较强,读者在追寻终极意义的过程中极易偏向虚无主义。以索绪尔差异性为基础和出发点,德里达却得出了一个与其背道而驰的结论,即能指并不指向所指,符号没有确定意义。如此,在文本的狂欢中,巴特提出“作者之死”这般惊世骇俗的说法倒也完全符合解构主义精神。他们将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观念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互文关系带来了交流互动,但这应该是一个不断建构文本意义的对话过程,而不是一场永恒的碎片编织游戏,最终使文本意义在不断流变中走向虚无。究其根本,德里达的阅读观并不以阐释为目的,而纯粹是为了证明解构,这与其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目的不无关系。而笔者更认同里法泰尔的阅读观,“作者扮演着限制和决定文本的相互指涉性的角色……在潜藏符谱、共同母体、作者意图都被寻获之前,读者无法宣称他的阅读是最终的阅读。”据此,萨莫瓦约总结了互文性阅读模式:“它以深层把握修辞现象为基础,主要是把文学材料里的其他文本当成是本体文本的参考对象。”[3]
  再次回到《米德尔马契》文本,F.R.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说道,“她(乔治·艾略特)最好的作品里有一种托尔斯泰式的深刻和真实”。[4]这种“托尔斯泰式的深刻和真实”,非通过互文性不能理解。文本意义的生成,一半在于作者,一半在于读者。通过互文,作者得以构建膨胀的文本时空,以单一的文本,创造双重甚至多重文本的效果,叙事内涵得以增值。而副文本(如题记)的运用,更明确地显示出作者意图,它本身就是作者选择的产物。就副文本自身而言,它亦有它指涉的互文本,文本得以无限地交流对话,从而产生丰富的意义。对于读者而言,互文是他们得以与隐含作者真正沟通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树立能够产生积极意义的互文性阅读观,而并非是文本碎片的拼贴;其次运用这样的阅读模式,成为一个理想的“超级读者”。
  参考文献:
  [1][法]热奈特.热奈特文论集[M].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71.
  [2][英]托·斯·艾略特著,李赋宁译.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2.
  [3][法]帝费纳·萨莫瓦约著,邵伟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14.
  [4][英]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M].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6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运用文学类型的相关理论、以谈歌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为观照点,对谈歌小说进行解析。现实主义是贯穿谈歌艺术创作的重要线索,但其小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体现在文学形态上,谈歌小说体现了现实型与理想型的交叉。  关键词:谈歌;《人间笔记》;现实型;理想型  凭借小说《大厂》蜚声中国文坛的保定作家谈歌,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家园笔记》《热风》《城市守望》《票儿》《大舞
期刊
摘 要:《家事如雨》是一部温馨的家庭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生活变迁,反映出八十年代的社会伦理关系。本文主要从夫妻、父母、子女、婆媳、妯娌等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主要人物围绕着秋月、姑姑、妹妹等几人而展开,重点分析在八十年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社会伦理关系。八十年代的普通市民家庭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而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关系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具有极其重要
期刊
摘 要:高加林作为中国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上的知识分子,他的人生辗转透露出了知识分子奋斗前进品质的同时还兼具着违心、茫然的性格弱点,本文试图从高加林作为知识分子的奋斗、爱情的抉择到时代的反思这三部分来重新论述《人生》这部作品。  关键词:知识分子;奋斗;抉择;反思  “在中国本世纪初30年代,小学毕业的脑力劳动者即被称为知识分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一般把具有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以创造
期刊
摘 要:由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认知条件,对《原野》的接受阐释经历了一条从误解、曲解到正解,再到多元化理解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后,王延松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原野》进行了大胆的阐释与创造,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阐释可能性,大大开拓了曹禺剧作的审美现代性及思想内涵。  关键词:阐释;创造;王延松;《原野》  在曹禺所有戏剧作品中,《原野》无疑是最富有争议性的一部。自1937年问世以来,《原野》以其先锋的艺
期刊
摘 要:《爸爸爸》作为寻根文学的典范之作,诠释了韩少功的“寻根”理念,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但文本中对劣根文化的书写,面对现实采取的逃避态度,以及盲目排斥新文化等,又暴露出作品的不足,显示出寻根文学的失落。  关键词:寻根文学;韩少功;《爸爸爸》  传统文化在文学思潮中,一直处于被反复抛弃拾起的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理解再度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命题。1985年
期刊
契诃夫——一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处在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阴影下,却没有成为那个时代的“多余人”。在他的笔下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身份地位不同,经历和自我情感不同,却被那个时代的关系网涂上了共同的情感色彩——“忧郁的人”。  一、人的奴性·自由  时代是专制残忍的,让每个人因恐惧丧失了自我意识,在官僚和贵族的夹缝中被压迫窒息,成了蜷曲蜗行的可怜虫。  这是契诃夫对那个时代许多小市民形象的速写。《套
期刊
摘 要:《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美学著作,在小说中他所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白痴》中的主人公梅什金将他的悲剧美学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梅什金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仁爱的内心,但是,他一生所做出的努力却是无效的,最终的结局也是悲惨的,所以作者将“拯救与堕落”的主旨阐释了梅什金的悲剧人生,让读者意识到主人公深刻的思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必然产生悲剧的结果。  关
期刊
摘 要:《诗经》中的爱情诗占有很大的篇幅,在这些爱情诗中,一朵野花,一棵小草都在传达着人类最自然纯真的情感。本文通过分析《诗经﹒国风》中的几首诗歌,试图探索这些诗歌中的花草与爱情的关系。  关键词:《诗经》;花;草;爱情  欧洲人认为玫瑰花和爱神维纳斯是同时诞生的,故常以玫瑰花象征爱情。将玫瑰花鲜红的颜色,比作火一般炽热的爱情;用带刺的花梗暗喻美好的爱情不是轻易能得来的,需要经历艰难与忠贞不渝地追
期刊
摘 要:《庄子》内七篇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中《养生主》是庄子论述其生命观的一个短篇,是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文以《养生主》为例,论述了“知无涯,知殆而止”和“不近名、不近刑”并且要“缘督以为经”的养生要旨,同时对《养生主》中其余几则寓言故事加以分析。在解读《养生主》的思想意义时也引入了内七篇中其他有意义关联的篇目段句,尝试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庄子的养生观,以期更好地理解“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
期刊
摘 要:《红楼梦》中所刻画的众多生日的描写,可谓草蛇灰线,伏线千里。历来学者不乏从《红楼梦》中宝钗生日描写论证黛玉在贾府地位低。本文就结合《红楼梦》中的生日描写进行分析,得出几点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生日;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  一、薛宝钗生日  薛宝钗生日的大操大办,一直被认为是贾母对于孙媳妇候选人肯定的象征,是对于贾府宝二奶奶地位肯定的证据。因为在同辈人中,薛宝钗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的,这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