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笑的忧伤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诃夫——一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处在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阴影下,却没有成为那个时代的“多余人”。在他的笔下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身份地位不同,经历和自我情感不同,却被那个时代的关系网涂上了共同的情感色彩——“忧郁的人”。
  一、人的奴性·自由
  时代是专制残忍的,让每个人因恐惧丧失了自我意识,在官僚和贵族的夹缝中被压迫窒息,成了蜷曲蜗行的可怜虫。
  这是契诃夫对那个时代许多小市民形象的速写。《套中人》别里科夫的生活信条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来啊”,他的外表和内心都是软弱的,总在逃避现实生活。而在那个市侩鄙俗的黑暗社会,真正能让他与世隔绝的“套子”便是——死亡。在滑稽可笑的氛围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那种压抑背后深深的悲剧性——一切新生的事物被权势压制,精神或行为成了桎梏。
  剥开《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一层层外衣,我们依然能看到旧社会黑暗势力对人的挟制,一切卑尊屈膝地匍匐在权势脚下。直至小公务员因打在将军头上的一个喷嚏而忧郁致死,我们更深刻地看到十九世纪80年代末,人与人之间畸形病态的关系。
  契诃夫对“小人物”的苦难与不幸,他怀的更多的是怜悯而不是一味的讽刺厌恶。“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点一点挤出去。”这是契诃夫对那些在时代角落战战兢兢窝藏着的小人物的希望。他希望人能打破自我封锁,不要陷在无聊和琐碎的事物构成的泥淖里,看不见本来可能值得一做的事情。他希望这些小人物能够惊醒过来,追求自由的人性。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的价值尊严也常常被淹没在金钱权势和喧闹人潮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权势践踏底层劳动人民的人格,甚至是无视他们的生命。人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至少在精神层面,依旧是负重前行。读契诃夫的这类作品,或许可以给我们当代一些思考。
  二、人的冷漠·善良
  同在一个时代的屋檐下,却都是彼此孤立的人,不发生任何关系,不会有所眷恋和谅解,孤独,没有一个可以诉说倾听的人。
  这是契诃夫对那个时代不幸的苦难者给予的同情和悲悯。小说《万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对爱和光明的渴望都只存在于他的幻想中。“他陶醉于甜蜜的希望之中……他梦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两只脚丫子,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台旁边走来走去,摇晃着尾巴……”这种忧郁的色调在现实和梦境的强烈对比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作品《苦恼》中,贫苦的马车夫失去儿子的痛苦却无人诉说,身边疾行的人群看不见他的苦恼,他只是孤单单的一个人而已。《忧伤》中的镟工让这种个人的忧伤发挥到极致,“他还没表明心迹,她就死了”,“这四十年像烟雾一般的过去,只有酗酒,吵闹和贫穷,简直没有人生的乐趣。仿佛老天爷故意跟他捣蛋似得,他刚要可怜她的老妻,偏偏她就死了。”
  人与人之间不复有真诚善良,在陌生的城市中游荡,孤零零地走在荒无人迹的小径,听到的只是荒野的一些呼声。契诃夫只是把平凡的生活摆在我们面前,他想让更多的人懂得爱的意义。当我们在关注自己的生活时,是不是也可以聆听身边人的心声,给他们一些情感慰藉?
  回看我们身边的生活,其实每个人都是情感的孤独者,在彼此的面具背后隐匿着彼此的疼痛,在孤独中寻得短暂的依靠,却在真诚面前不知所措。或许,读契诃夫的小说,也能唤起我们对善良和真诚的渴望。
  三、人的爱情阻隔·美丽
  爱情是人类最为美丽的情感,它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在相互的隔膜和融合间诠释爱的意义。而婚姻可以成为爱情的救赎,却也是牵绊。
  在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带阁楼的房子》中,画家和丽达的妹妹热尼娅陷入爱河,却遭到民粹派自由主义者丽达的强烈反对。丽达表面标榜“与民同甘共苦”,实际上却与人民距离非常遥远,而画家希望拯救整个人类的灵魂,追求永恒的幸福。画家的态度也透露出了契诃夫对人类爱情价值的追求——他关心的不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是俄罗斯的光明未来和人类的普遍幸福。
  另外,契诃夫在作品《带小狗的女人》中,也表达了对爱情婚姻内在自由的思考。当他遇上有生以来真正的爱情时,“他已经娶了妻子,而她已嫁了丈夫;仿佛是两只候鸟,一雌一雄,把它们捉住后硬让他们生活在两只单独的笼子里似的。”婚姻成了爱情的束缚,再也没有延续的可能。
  契诃夫发现人不单为没有信仰痛苦,也在为拥有信仰而痛苦,不单为没有财富而痛苦,也在为拥有财富而痛苦。他对生活的辩证性思考,在《灯火》中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弄得清。”这恰恰体现了他对生活真实性的体验——生活总是变化无常的,而恰恰是这样的变化无常才是最美丽的。
  契诃夫笔下就是这样一群“忧伤的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怪人,又是在生活重压下丧失追求渴望的人。奴性、冷漠、爱情的阻隔,他用良知叩问人类最美的境地——自由和善良。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下,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的两极——笑与哭,悲与喜。无论是讽刺还是悲悯,契诃夫都只有一个愿望:他深信人生能够而且应该过得更好。如果每个人在他所处的角落,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他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和创作属于一切时代。
  参考文献:
  [1]童道明.忧伤及其他——契诃夫作品选[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徐祖武.契诃夫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符·维·阿格诺索夫[俄].20世纪俄罗斯文学[M].凌建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介之.文学接受与当代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我们的人生,是一段来不及整理行囊的旅程,即使我们曾经走远过,最终辗转回到最初我们开始的地方,因为我们始终保持初心,脚走的再远,心如匪石。  在记忆的远处,在那个只知道棒棒糖是世界上最甜蜜的礼物的时光里,我们曾经个个都是生活的梦想家,自由徜徉在天地间,无忧无虑,用垒起的石块填满突发的创想,用散着泥腥味的泥巴大变一场“泥人张”的绝活,世界在我们手中插上翅膀,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章法,明亮的月亮下,陪着的
期刊
摘 要: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凝聚着鲁迅的诚与爱,它不仅蕴含着真挚的诚与深厚的爱,同时也批判了虚假的瞒和骗,在诚与爱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不屈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诚;爱;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叙事散文集,由10篇回忆性的散文组成。从时间上看,第一篇《狗·猫·鼠》作于1926年2月21日,最后一篇《范爱农》作于1926年11月18日,前后只有9个月,较为集中;从内容上看,虽说是
期刊
摘 要: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是新时期小说的潮头作品之一,也是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以其先锋性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与之前文艺政策倡导下的小说不同,这部小说中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一改之前的革命浪漫主义,注重个性与感性表达。本文力图从个性解放、情感自由和自然崇拜方面对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浪漫主义做出阐释,使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浪漫主义;新历史主义;《红高粱家族》  莫言的以其小说创作
期刊
摘 要:“80”后作家郭敬明影响了一代青年读者的阅读及成长。而打动青年读者那根心弦的奥秘或许就在于其作品中的青春形象以及作品中的青春情感叙事。突出表现在作品中真挚友情的谱写、美好爱情的描绘与温馨亲情的感悟三个层面。郭敬明作品中的这种情感叙事表征了“小时代”年轻人的独特心绪,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与现实影响。  关键词:郭敬明作品;青春情感;叙事维度;“小时代”;心绪表征  青春成长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也
期刊
摘 要:《伤逝》讲述了勇敢地冲出旧家庭束缚的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追求爱情的自由,不顾他人的目光,但眼光依然局限在小家庭的安宁中,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渐渐失去依附,最终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去的悲剧。本文着重分析涓生和子君看似一致实则不同的爱情观,两人的爱情看似平等实则不平等。以上矛盾也反映出在社会大环境下,爱情是“物化”的,物质是美满爱情的基础。  关键词:伤逝;悲剧;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创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文学类型的相关理论、以谈歌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为观照点,对谈歌小说进行解析。现实主义是贯穿谈歌艺术创作的重要线索,但其小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体现在文学形态上,谈歌小说体现了现实型与理想型的交叉。  关键词:谈歌;《人间笔记》;现实型;理想型  凭借小说《大厂》蜚声中国文坛的保定作家谈歌,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家园笔记》《热风》《城市守望》《票儿》《大舞
期刊
摘 要:《家事如雨》是一部温馨的家庭小说,讲述了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生活变迁,反映出八十年代的社会伦理关系。本文主要从夫妻、父母、子女、婆媳、妯娌等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主要人物围绕着秋月、姑姑、妹妹等几人而展开,重点分析在八十年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社会伦理关系。八十年代的普通市民家庭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而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伦理关系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具有极其重要
期刊
摘 要:高加林作为中国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上的知识分子,他的人生辗转透露出了知识分子奋斗前进品质的同时还兼具着违心、茫然的性格弱点,本文试图从高加林作为知识分子的奋斗、爱情的抉择到时代的反思这三部分来重新论述《人生》这部作品。  关键词:知识分子;奋斗;抉择;反思  “在中国本世纪初30年代,小学毕业的脑力劳动者即被称为知识分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一般把具有中专毕业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以创造
期刊
摘 要:由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认知条件,对《原野》的接受阐释经历了一条从误解、曲解到正解,再到多元化理解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后,王延松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原野》进行了大胆的阐释与创造,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阐释可能性,大大开拓了曹禺剧作的审美现代性及思想内涵。  关键词:阐释;创造;王延松;《原野》  在曹禺所有戏剧作品中,《原野》无疑是最富有争议性的一部。自1937年问世以来,《原野》以其先锋的艺
期刊
摘 要:《爸爸爸》作为寻根文学的典范之作,诠释了韩少功的“寻根”理念,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但文本中对劣根文化的书写,面对现实采取的逃避态度,以及盲目排斥新文化等,又暴露出作品的不足,显示出寻根文学的失落。  关键词:寻根文学;韩少功;《爸爸爸》  传统文化在文学思潮中,一直处于被反复抛弃拾起的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理解再度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命题。1985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