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真爱神话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赛可,女,湖南益阳人,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介批评与话语、传播与社会、新媒体、影视文化产业等方面研究。【基金项目】一、作为神话制造者的电影符号系统
  从符号学视角来看,电影作为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体系,其意指行为与社会文化心理结合在一起。因为符号不仅简单地明示某物,还通过占有符号产生“内涵”(connotation)。这种符号与内涵共生形成特殊信息的现象被称作“神话”(myth)的制造。神话在此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传统故事神话,而是被建构来为文本读者或观众传送特别信息的关于人群、产品、地点和思想的思考方法。[1]借助于罗兰·巴尔特对于神话的深入剖析已经认识到的是,神话的原则是将历史转变成自然[2],从而使得某些社会意义变成世界常识而被轻易接受,成为信仰体系里的一部分。神话因而在文化与社会层面上成为了“一种关于社会现实的言论,通过将现实独立于政治争论之外来表现对意识形态的支持。”[3]服务于社会强势阶层利益。辨析与破译神话,了解意义的扭曲,并寻求被消解的其他思考方式,无疑有助于增进主体的主体性,认识被隐匿的相关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有可能打破社会意义作为意识形态时其所承载、依托与运转的权力结构。而电影作为一种造梦的又具有“真实效应”[4]的大众艺术,其神话制造普遍且影响深远。解析、破译电影中的神话也由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一项持续的工程。
  迪斯尼于今年5月推出的真人版童话电影《沉睡魔咒》(Maleficent)在北美周末票房榜2014年5月30日-6月1日以及日本票房榜上都拿下冠军。且因其对一些旧神话的呈现、质疑、破坏、拓展引起人们的热烈反应与反思,其中,爱情、真爱等成为了反思关键词。如有观影者在新浪微博里分享,“冲着演恶魔的朱莉去的,没想到她是仙女,冲着英雄救美的英雄去的,没想到真爱之吻来自于同性。”且较多观影者将该影片与迪斯尼去年年末推出的《冰雪奇缘》(2013)联系起来,如观影者认为“最近看的两部电影《沉睡魔咒》和《冰雪奇缘》,发现以爱情之吻打破魔咒的规律没了,取而代之是姐妹之情和陪伴之情”。
  爱是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具有原型的力量,也常为电影所形塑。与迪斯尼之前推出的公主系列动画片不同,这两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在爱之原型塑造上有大的改变,如有影评认为影片颠覆了迪斯尼过去童话中的传统爱情观。[5]然而仅仅理解为对“爱情观”的颠覆是片面的,未能抓住这两部影片神话制作的深层结构。电影文本冲击到的不仅仅是“爱情”观,而是“真爱”(true love)观。真爱是两个文本中的重要叙事推动关键词,只有找到真爱,才能救助原有平衡关系被破坏后受难的主角,化解冲突,归于平衡。新旧真爱的话语都可以视作神话,下文即试图分析两种神话的相遇以及新神话之制作结构。
  二、制作真爱神话:劫掠与容纳
  真爱在哪里?迄今主流电影中对此的俗套化呈现是将真爱定义为异性之间的爱情。迪斯尼这两个文本却以真爱作为叙事核心,冲击了旧的真爱神话。其真爱神话再制作之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颠覆且剔除了传统童话里王子与公主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神话
  在童话里常将真爱理解成爱情,且常常是公主与王子的一见钟情,.但是,这两部影片却嘲讽且剔除了这类真爱神话。在《冰雪奇缘》中,安娜公主(Anna)要与才见第一面的汉斯王子(Hans)立即订婚既是剧情推动的重要情节,也是公主王子速成式真爱神话的表征。然而不仅为姐姐艾莎(Elsa)听后不同意且情绪失控,引致秘密泄露,亦为贩冰人克斯托夫(Kristoff)质疑与不断重复,“你竟然与一个才见面的人订婚?!”最终亦因汉斯王子表现出的阴险残酷与虚情假爱,揭示出一见钟情式爱情神话之荒谬。
  ·博士论坛李赛可:制造真爱神话 而在《沉睡魔咒》里,仅仅见过一面的菲利普王子(Prince Phillip)也最初被视作真爱之吻的主人,但是该文本却在剧情高潮时来了一场大颠覆,千辛万苦寻找的王子之吻并非源自真爱,无力拯救爱洛公主(Princess Aurora),而女巫玛琳菲森(Maleficent)对公主的母亲般的爱被演绎成真爱。一见钟情之爱情神话由此在这两个文本中被颠覆与剔除。
  (二)新的真爱神话并未完全排斥旧神话
  首先,文本明显承认且突出了作为人类原型之“真爱”的存在。真爱依然是两个文本的核心主题,是化解剧情冲突之关键。再者,文本虽然在有限的剧情结构中将真爱停落在姐妹之间,或女巫与公主之间。但是新的真爱神话更多表现为对旧的狭义真爱观之理所当然提出质疑,对真爱范围进行拓展,而男女之间真爱究竟存在与否其实并未下定论。在这两部影片的大团圆结局里,《冰雪奇缘》中的克斯托夫与公主安娜,以及《沉睡魔咒》中的菲利普王子与爱洛公主都有真爱发展的可能。
  可以看到新的真爱神话包容了异性真爱发展的可能性。且正是这种开放文本设计的包容性,使得真爱之吻依然可以出现在男女异性之间,但是爱情不再是真爱的全部,真爱可以突破爱情,归于亲情(《冰雪奇缘》),或突破血缘亲情,归于人与人之间经过长时间培养而累积的感情(《沉睡魔咒》)。
  (三)两个动画文本反俗套而行之,劫掠旧神话,重新构织了真爱神话
  神话是“一种劫掠的语言”[6],任何事物都躲不开神话的侵袭。而为了摆脱旧神话,让其被质疑、揭露以及扬弃,罗兰·巴尔特曾指出,“抵御神话的最佳武器,或许就是转而将神话神话化,就是制造人工的神话。”[7]这也是迪斯尼这两个动画文本在神话制作上的巧妙之处。
  具体实现上,两个文本都将旧的真爱神话作为文本重要内容,让剧中人物演绎旧的真爱神话,并最终质疑与颠覆旧神话。在叙事手段上采用了“异常叙述”[8],强调且促使观影者关注文本里出现的文化与结构老套路。如《冰雪奇缘》中安娜公主对汉斯王子的爱延续了王子公主式的真爱神话,然而却从笃信走向了幻灭。而在《沉睡魔咒》里最初亦寄真爱之吻于王子,搞笑式的表演更加体现出对俗套的嘲讽,潜隐着对其他王子公主速成爱情神话的戏谑。
  在这里,旧的真爱神话成为了第三符号学链的起端。正是通过将旧的真爱神话变成新神话“形式”,俗套的真爱之吻引起人们的期待,而期待却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落空,在这两个故事中都失去了作用,进而使对于真爱的新理解,如姐妹亲情、无血缘的养护之情等概念成功植入到真爱的蕴涵中。这里异常叙述既是对于俗套的呈现与打破,也是人工神话的制作,两个文本由此在真爱主题上带来深刻的揭示与反思。
  结语
  对神话的破译是一种政治行为,因为神话使历史成为自然,而自然不过是种用途,以永恒为借口使人类困于这一自然中。[9]迪斯尼两个动画文本通过劫掠旧神话,创造了新的人工神话,且神话的开放式设计使其并非又试图成为另一种自然,而是增进人们对于真爱的反思,推进真爱的更多维度与可能的实践。可以看到的是,人们关于真爱的话语已经有所拓展。如从豆瓣、新浪微博的影评中反映出的人们对于真爱的反思,无疑成为了文化中的新成分,推进人们关于真爱新的理解与实践。
  参考文献:
  [1][3]乔纳森·比格内尔.传媒符号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13,19.
  [2][6][7][9]罗兰·巴尔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90,193,196215.
  [4]让·米特里.电影符号学质疑[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57.
  [5]电影网.评电影《沉睡魔咒》:成在朱莉 败在只有朱莉[EB/OL].(2014-06-24)[2014-07-15]http://www.1905.com/news/20140624/765860.shtml.
  [8]弗朗西斯·瓦努瓦.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2-223.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是当今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速成长期一直延续至今,影视制作公司每年拍大量的戏,却为严重积压播出无望叫苦连天,老百姓却又常常抱怨没有好剧可看。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但电视剧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电视剧本体 纪实性 新闻性 家庭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
【作者简介】  微电影《父亲·父子篇》海报微电影在网上已经出现了几年的时间了,其编剧或者导演大多是一些初涉电影的人士,他们所导演的微电影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偏离电影惯常的叙事方式,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自弹自唱,更多地像是实验电影,鲜顾观影者的感受。  筷子兄弟是近两年崭露头角的微电影导演,2010年推出首部作品《老男孩》,因其优异表现而使得这一年被行业内称为“微电影元年”。随后,筷子兄弟又陆续
【作者简介】  电影《白鹿原》剧照二、“村公社”、“大宅院”、“祠堂”  ——固定空间里的多层权力关系“村公社”、“大宅院”和“祠堂”是中国建筑文化在特定历史文化下的空间产物,这些固定的空间是新时期电影中故事常借以叙事的场所,已超越了其物质的具象属性,电影对建筑的以影像的方式表现,构成电影叙事的空间,尤哈尼·帕拉斯玛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建筑师的偏爱,“我个人对电影如何通过在脑海中构建和创造精神空间从而
一、《里约大冒险》的故事介绍与题材来源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的大概故事情节,以及它的题材来源,从这些故事选材与题材来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部动画电影是一部3D动画电影,是《冰川时代》系列导演的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这部动画电影主要讲述了居住在美国小镇上的蓝色金刚鹦鹉的经历,它是一只世上仅存的公金刚鹦鹉,于是,一个鸟类博士来到这里想要解决问题,告诉养鹦鹉的人说如果
[摘要] 《麦克白》是一部超越了道德的评判、撼人心扉的悲剧。在剧中麦克白是真实的、生活的,是具有强烈的穿透力的。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上场的第一句台词,给他的性格和整个剧作定下了基调。“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阴郁而又光明的日子”,这句自相矛盾的台词也正好与女巫的“美即是丑,丑即是美”相呼应,在莎士比亚的这部著作中,读者可以很清楚看到在麦克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的超越以及美与丑在其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对立与统
一、当下的“大数据”热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所谓“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传统数据库软件,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有学者判断“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即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可以被数据化,而数据化是指把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宏大而言,整个世界都可
一、 明星与明星制探源  明星制度源自20世纪初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是好莱坞片场的产物。那是一整套完整的电影制片、销售和宣传体系,这一体系囊括着猎寻、选拔、培养、定型、包装和市场测试这六大程序。明星制的运作核心即制造和推出大牌明星,以大明星作为影片的支柱,利用明星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制造观众所崇拜的银幕偶像。“明星”一词的发明者卡尔·莱姆尔明确认为:“‘制造明星是电影工业最基本的事情;’它的特点
[摘要]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看了不少,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我最钟意的还是她那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爱》。这是一首凄美的散文诗,全文总共320个字,文字质朴,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暖暖的情意,多少次重读都觉得蕴义深远。挥卷沉思,似乎心也跟随者张爱玲描述的那个场景,去感受那一生遗憾的际遇与滞留在心底的那一抹暖色。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爱》 缺憾 暖色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看了不少,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我最钟意
[摘要] 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和唯美的画面,恰恰凭借一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丰富的内容,在瑞茨、纳德等人“罪”与“罪”的挣扎中引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度观众的思考: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坚守信仰才能通往真正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罪”与“罚”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宗教信仰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201
【作者简介】陈怡泉,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港台电影、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恋恋风尘》剧照 谈起台湾电影新浪潮,熟悉亚洲电影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场发生在1982-1987年间的电影运动,除了全面提升台湾电影的文化品格,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现代化与国际化。而此前,台湾电影更多沉浸在“政宣”、“武侠”与“言情”中,虽有过新风,却从未真正变革。而这场新浪潮,则将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