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蝇蛆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汉族,幼儿教师,因游走性大关节痛 3个月、皮肤红斑1个月余,于2008年4月7日就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倦怠乏力,偶有游走性大关节困痛,时间位置不定,无晨僵、关节肿胀、发热、皮疹。2008年2月9日在本地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予“雷公藤多苷片、双氯芬酸钠片”等药物应用,关节疼痛渐加重,偶有皮肤游走性风团样肿块,皮肤红斑,时起时消,伴窜痛、痒感。2008年3月11日来本院门诊查风湿病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考虑:①反应性关节炎?②其他?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2008年3月19日在北京某医院考虑为过敏性疾病,暂不考虑风湿性疾病,建议抗过敏治疗,必要时复诊。2008年4月6日患者因大腿内侧皮肤红、肿、痛、痒,搔抓后挤压出淡黄色液体及一个透明米粒大小异物,可蠕动。次晨在左胸部又发现一个随即再来本院。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居住条件、卫生习惯良好,2007年7月在内蒙古草原旅居1周,无饲养宠物嗜好,无毒害物损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5/75mmHg。左侧胸壁、大腿内侧皮肤分别有2.5cm×3cm、3cm×3cm之疖样红肿,挤压有淡黄色渗液。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活动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患者所带异物1个长约5mm,干瘪,呈分节状,一端有2个细小黑点;另一长约7mm,圆润饱满,其余同前。请皮肤科会诊考虑为:皮肤蝇蛆病。查嗜酸性粒细胞0.097。嘱患者再次出现皮肤游走性疼痛肿块时即再来医院就诊,在之后2周内采用挤压、手术切开取出幼虫4条,因幼虫穿行游走挤压不出,手术难以发现,本院皮肤科按幼虫穿行方向采用注射器针扎固定再切开提高成功率。2008年7月2日自外阴部取出1只幼虫后,患者诉再无皮肤窜痛红肿,自觉乏力倦怠、关节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的幼虫(蛆)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移行引起炎症反应,一般只在牧区偶有散发病例,其误诊原因为:①本病为少见病,内地鲜有报道,接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只见常见病,忽视少见病;②首诊医师思维局限,关节痛就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而未注重结締组织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其后接诊医师亦未有突破,也未及早请其他科室会诊;③蝇蛆病本身早期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为流感、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出现典性临床表现如体表某部位破溃挤出或爬出蝇蛆即可确诊,医务人员未先做到让患者随诊观察;④追问病史没做到囊其详尽并综合分析,患者非农牧民亦非来自牧区,但发病半年前有牧区旅居史,新经济生活条件下人为活动范围扩大,饮食来源方式多样化,知识和诊断思路未及时更新扩展。该例患者误诊3个月不但遭受疾病本身痛楚还要忍受抗风湿药物的不良反应,更要承担幼虫进入体腔及脊椎管的危险。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对于不明原因的躯体及关节痛并皮损,要全面系统掌握病史,诊断思路开阔,必要时动态观察,适时请求会诊,严格参照诊断标准,把握用药指证,以免误诊误治。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在胰腺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已确诊的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临床诊断急性间质性胰腺炎1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4例,2例CT胰腺未见异常,29例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22例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10例胰腺内坏死,6例合并假性囊肿,1例并发蜂窝组织炎,2例合并胸水,侵犯脾脏1例。诊断慢性胰腺炎6例,胰腺体尾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激素的变化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影响。方法:选择18例25~45岁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于月经周期的第2~9天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样本。选择20例绝经1~20年的妇女,排除妇科器质性病变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于早8:00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样本。结论:从激素水平进步一证实了以往认为高雌激素可能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的观点。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生殖激素水平  doi:10.3969/j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74    典型病例    患儿,1岁,面部皮疹3月余,加重4天就诊。患儿3个月前面部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小丘疹,皮损时轻时重,当地卫生院诊为“婴儿湿疹”,4天前患儿突然出现发热且面部皮损加重。当地卫生院给予肌注退烧针及消炎药(用药不详)后热退而皮损好转不明显。近2天患儿又出现低烧。患儿精神稍差,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余(-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9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家族性的随意肌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在遗传咨询门诊遇到有同胞3人发病。现报告如下:  一家三代共7人,患引病者3人,均为男性,其中II1-父母正常,非进亲结婚。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院主编《儿科学》上的诊断标准。①病肌先出现在四肢近端而且两侧对称。②假性肥大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治疗的18例干眼症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干眼症均治愈。结论:干眼症发病率逐步提高,医生对该病重视不够,或是对该病缺乏认识,干眼症与某些眼表疾病的主诉、体征相似,常被医生忽视,导致误、漏诊。  关键词 干眼症 误诊 因素分析 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91    干眼症是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83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学生。自觉腰部酸帐疼痛来我院就诊。  行X线腰部及骨盆部位检查,X线表现:腰椎体上下骨皮质密度致密增厚,中间密度相对较低,形如夹心蛋糕样改变。髂骨的致密带与髂骨嵴平行,呈同心圆弧排列,形如年轮。X线诊断:石骨症。    讨 论    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粉毛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93    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196例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6例,均符合高血压标准,男132例,女64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发病年龄36~41岁,平均38.5岁;有家族性高血压史18例,饮酒史(每周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19    资料资料    患儿,男,7个月,因血水样便半天于2007年5月16日拟诊菌痢入院。患儿于当日早晨添加辅食牛奶后,于中午突然阵哭不安,连续呕吐3次,吐粪水,无发热,大便2次为黏液血水便。化验大便常规:黏液血便,镜检RBC(+++),WBC(++),少量脓细胞, 查体:体温37.1℃,精神差,营养一般,无脱水征。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患者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喉全切除患者术后病情的护理、个性化护理预案以及进行语音训练效果等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有22例能运用口型与动作配合的非语言交流表达需求,8例能利用电子喉发音。结论:必要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语音训练,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喉肿瘤 语音训练 护理
期刊
关键词 紫杉醇 化疗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00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2月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肿瘤120例,肺癌59例,卵巢癌38例,乳腺癌23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0~68岁,平均43.0岁;化疗前各项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三大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静脉输注紫杉醇共430次。根据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