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学好本领,专注本行,振兴本地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日上午,位于洞口县雪峰西路上的雪峰博雅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雪峰博雅职校”)迎来入学高峰。“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教学楼大厅里的两行醒目文字,映入了每位新生的眼帘,“我们开设的9个专业,5个与振兴乡村经济有关,个个都是‘热门’。”校长雷百兴说。
   在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洞口县职业教育凝心聚力,扛起了“培养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大旗,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实实在在地提质增效。
   在雪峰博雅职校的校办工厂里,74岁的雕塑工艺大师黄龙舟正手把手指导一位本地村民,完善产品的造型。6年前,学校依托工艺美术专业的硬件与师资,自办石雕、根雕加工厂,为本专业毕业生及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角落里,两位正用手语交流的工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上前用纸笔交流后才得知,他俩一个叫杨丹,另一个叫杨林,来自竹市镇阳光村,均为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尽管先天聋哑,但二人在艺术创作中却比正常人更认真,不受环境的干扰。
   “我爸妈不让我去外面打工,我最喜欢的就是木雕。”21岁的杨林在纸上写道。黄龙舟告诉记者,毕业后留校就业,杨林一个月最多能赚四千元,这对他们而言,已属不易。
   为让这两个好学肯学的同村兄弟不受异样眼光,专业学习期间,黄龙舟与他们同吃同住,为他们减轻家庭负担,还“加餐”将精湛的雕刻技艺无偿授予。7年间,他俩不仅学业有成,还在与恩师的相处中收获了自信和尊重。
   “这个专业国家重视,大有可为。”3年前,张彤来到雪峰博雅职校,主动选择了农村经济管理(园林)专业,父亲张春华得知后,甚是欣慰。
   张春华是高沙镇的柑橘种植大户,承包了村里的园艺基地,近年来还入山养起了蜂蜜,是个靠勤劳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希望女儿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考上大学,去外面广阔的天地闯一闯,再回乡带领大家致富。”张春华说。
   班主任雷艳云告诉记者,进入高三学年,专业排名前三的张彤是学校冲刺本科院校的希望之星,“在她身上看到了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很有冲劲。”
   作为洞口县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的涉农专业已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生源。今年5月26日,该校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持续助力洞口的农业产业发展。
   2019年4月,该校生产实习处副主任严武来到竹市镇贻谷村,成为村里的帮扶工作队队长。驻村后,他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多以种植蔬菜为主,但种植售卖全产业链参与,起早贪黑不说,还缺乏市场竞争力。
   村里的种植大户曾令光家中有5亩辣椒地,平日里和妻子一同打理,年收入有9万余元。在严武的指导下,曾令光选择从事种植产业链上的育苗环节,利用大棚培育,提早两个月上市,迅速抢占了邵阳西南五县的市场,连续两年的年收入都翻了番。
   同时,严武还指导村民将田地里的草皮有效利用,晒干烧灰制成營养土,每亩地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成本。如今,村里已有5户辣椒苗种植大户,学校还会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生产指导,曾经的贫困群众许名立、曾令光等村民,也成了贻谷村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该村已发展柑橘生产80亩、山苍子种植100亩、蔬菜大棚育苗100亩,全村所有院落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网络、通硬化路,山村扮靓成了美丽的现代化村落。
   不仅是在贻谷村,2015年至2020年,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2077人次,帮扶竹市镇梓木村曾章龙、木瓜辉祥葡萄园卿光军、黄桥大型养猪场尹东云等一大批种植、养殖专业户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产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洞口职业教育正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智慧农业、生态修复、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发展,强质量品牌,立职教新功。
其他文献
“真诚地感谢双清区教育局的关怀与帮助,我会将感恩之情化为学习动力,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传递爱心。”9月11日,邵阳市双清区石桥办事处株木村学生小雷拿着助学金感动地说道。   近年来,双清区共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贫困学生7208人次,总金额828.7万余元。近两年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共499人次,金额426万元。本次滋惠计划初步预计资助人数为11人,总资助金额为7000元,资助人数和金额
期刊
“你知道吗?爸爸有很多时候都不想坚持下去了,但是一想到你八岁那年,我刚打完混凝土回来,浑身上下都是灰白的水泥点子,坐在家门口的长凳上喝水,你主动过来把我头发上、脸上的水泥点子一点点地抠下来,就又有了动力。”   “那我再给您抠一次吧,想想也好久没给您抠水泥点子了。”說完我就起身去给爸爸抠水泥点子。“唉!”我不禁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声,3年时间,爸爸的白头发愈发多了起来。爸爸不过40来岁,但有一次“六·
期刊
本报讯(通讯员 刘遵炳 刘雨诗)为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对火灾防范和抗御能力,9月13日,隆回縣司门前镇中学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学校聘请隆回县消防教官陈灿辉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利用视频、图片、PPT为全体教师讲解了防火的重要性和严峻性,重点介绍了日常用火与用电方面的安全防火知识,以及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能。
期刊
我总觉得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常常想起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父亲读书的情景:父亲捧起一本书,抑扬顿挫地朗读,我、哥哥和妈妈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遇到我们听不懂的地方,父亲便停下来,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都听懂为止。   父亲是乡村教师,书是他的最爱。我从小便熏陶在书香里。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屋子里能摆放书架的家庭凤毛麟角,而我的家里便有一个书架。那是木匠给家里做家具,用边角料做的。书
期刊
“刘校长,这是我们学农基地产的豆角、辣椒,请您尝尝鲜!”前不久,南谷中学校长吴思琦提了一塑料袋蔬菜送到我办公室。   “这么快就有收获了?真好!”我从他手中接过了还带着晶莹剔透露珠的新鲜蔬菜,十分愉快地和他一起分享了劳动的喜悦。   今年第一缕春风吹来的季节,吴校长推开了我办公室的门,说学校有一大片长满杂草的空坪隙地,他准备开垦出来,作为学生的学农基地,问我可不可以。我二话没说表示支持,临出门时,
期刊
“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老师扎根于此,我希望能当一束微光,照亮农村孩子的夜空。”9月10日,新邵县坪上镇中學2021级毕业生谢乐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年夏天,她成功考上了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免费师范生,5年后,她将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回到家乡为当地教育奉献力量。   自2006年开始,新邵县不断加强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鼓励和吸引优秀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
期刊
让孩子“吃一顿热乎午餐”   珍珠肉丸、辣椒炒腐竹、西红柿蛋汤……9月7日12时10分,距离邵东城区50多公里的堡面前中心小学响起了清脆的下课铃声。500余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序排队进入食堂就餐。干净锃亮的餐桌、美味营养的饭菜、灿烂淳朴的笑容让校园温馨而欢乐。   堡面前中心小学80%以上是留守儿童,学生的“中饭难题”在该校十分普遍。该校校长张立华告诉记者,以前,为孩子送饭的家长队伍、孩子们蹲在校
期刊
“匡美珍爸爸,这个学期的资助已经发放到位了,可以通过手机登录绥宁县学生资助查询系统进行查询。”9月3日,绥宁县民族中学教师唐彩云正挨个给班上受资助的学生家长通电话,确保他们每人都拿到贫困学子的资助,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  这是绥宁县多措并举确保资助走实走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绥宁县稳妥落实各级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对所有学段、对
期刊
9月8日上午,邵阳市大祥区田心学校语文教师曾俊男十分忙碌,刚获得邵阳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他,又开始新一轮磨课,为接下来的省赛准备。他坦言,“名师工作室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为我提供了舞台。”   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以来,大祥区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有力推进了全区教育教研教改工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名师工作室17个,其中省级工作室2个,区级工作
期刊
冷漠,凄清,又惆怅。灰暗的世界里只有我一人,在哪个角落,都是如此。   我是小馥,人如名字一般,具有浓郁的书香气。我不仅人美,还白洁如玉,成绩名列前茅。每当我认为我有大批的追求者和好伙伴时,现实却让我大跌眼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还是一个人孤独又寂寥地走向食堂、教室、寝室……还是那么无助,害怕;却还是装出冷漠与无所谓。   我还是那么纠结与迷茫,为什么没有人与我同行?为什么没有人和我分享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