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页“做一做”(解决问题)。
  片段一:请你提出问题
  (出示第9页的情景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从这幅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树上有6只小鸟,飞走4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
  生2:有一些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
  生3:还有许多漂亮的喇叭花。
  生4: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师:看着图中呈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生2: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3:图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
  师:现在咱们就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想一想怎样运用今天所学的乘、加或乘、减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
  教学思考:情景图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素材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二:请你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很热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我们把飞来的3只小鸟看成1组,把树上的6只小鸟分成2组(每组3只鸟),把飞走的4只分为1组多1只,这样就有4个3和1个1。列式为:3×4=12(只),12+1=13(只)
  生2:还可以列综合算式:3×4+1=13(只)
  生3:我们小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飞走的4只小鸟看成1组,把飞来的3只和树上的6只合起来分成2组多1只,这样就有3个4和1个1。列式为:4×3+1=13(只)
  (教师把这两种方法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生4:听了两位同学的算法,我受到启发,又想出一种解法。我把树上的6只小鸟看作1组,把飞走的小鸟和飞来的小鸟合并起来是7只,看成1组多1只。列式为:6×2+1=13(只)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动脑筋想一想下一个问题怎么解?
  生5:对于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树丛中有4只蜜蜂,左、右两边的喇叭花上分别有3只和4只蜜蜂,把每4只蜜蜂分为1组,这样就把蜜蜂分成2组多3只。算式4×2+3=11(只)
  生6:我把蜜蜂按3只分为1组,可以分成3组多2只。列式为:3×3+2=11(只)
  老师表扬学生,小朋友们个个兴致勃勃,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时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不知对不对?”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和蔼可亲地说:“别怕,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该生说道:“我是把3组小蜜蜂都看成4只,就有了3个4,因为有1组实际只有3只,所以算出来后从总数里减去1,列式为:4×3-1=11(只)
  师:前面几位小朋友都是用乘、加的方法来算,其实也可以用乘、减的方法来做。乘、加和乘、减都是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做题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就用那种方法算。
  教学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以说促思、以思促学,多角度,多侧面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片段三:请你展示算法
  我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这个问题留给学生独立解决。鼓励他们上台展示算法,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的算法有:5×2+1=11(朵);4×2+3=11(朵);2×5+1=11(朵);4×3-1=11(朵)……
  师: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常常有很多种,你们可以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做。
  教学思考: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就能独立运用。于是我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算法的平台,意在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
  蒙自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镜子”。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所反映出来的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呢?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应把学生看成
期刊
“各位同学,别忘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别忘了回家要向长辈问好,别忘了……”诸如此类的提醒,是小学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们忘记了教师所交代的事情,忘记了平时要求掌握的知识,忘记了积累的经验……而我们在提醒学生这样“别忘了”或那样“别忘了”时,是否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有没有忘记了什么?  老师,当我们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时,自己却操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当我们要求学生写字要规范时,自己批改作业
期刊
近日,中国物理学会举办学术会议,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演讲中谈到,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小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大学生是否学得紧张勤奋。这样的“标尺”,听起来新鲜,细细一想,颇具深意。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因而学习内容不断增多,学业负担相应增加,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周遭,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问问小学生,“你觉得学习轻松愉快吗?”恐怕许多
期刊
【课前思考】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亦积累了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的素材,这些素材有利于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此课又是学生首次系统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所以教师要重视引领学生由“形象——表象——抽象”逐级提升。也就是从具体事物的感
期刊
教材简析:  《月亮的心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教育。文章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1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一文,主要写“我”和几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发现一只嘲鸫袭击一只幼龟,便“拔刀相助”,使其“脱离虎口”,结果好心办了坏事,给其他鱼贯而出的幼龟带来了灭顶之灾。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为引导学生具体、形象、深刻地感受“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以此为凭借提升学生语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第三组课文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日月潭》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课文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美丽风景;然后介绍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分别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不同秀丽风光。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既是一篇学生
期刊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页。  片段一:回归生活,引入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为“口算大比拼”竞赛的同学排出名次,并举例说明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整数大小要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要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今天我们对同学们的立定跳远成绩排一排名次,有信心吗?(课件出示下表。)  四(1)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表      师:在
期刊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阅读专题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笔者执教该课,以下面的教学片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革命先辈崇高品质的敬仰。  〔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哪个词描写了“父亲”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动作?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个动作的?  生1:“望了望”这个词描写了
期刊
“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段。(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片段1]  黑板上整齐地列出两组算式:  0.3元=0.30元  0.1米=0.10米=0.100米  师: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每组小数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从左往右看,小数部分多了一个“0”。  师:增加的“0”在小数部分的什么部位?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2:应该是小数末尾增加了一个“0”。  师:那么,从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