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前进的保证。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转变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32-0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于实施,语文教学应该有哪些改变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次,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智慧,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
2识字教学的策略转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
2.1 转变识字教学观念
2.1.1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识”,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
2.1.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
前面谈到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写字教学,一写字量比识字量要少;二写字与识字不同步。写字量少多少?拿人教版实验教材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要求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要求写250个字。一年级上册每课只要求写3~4个字;一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5~6个字。写得少,更容易写得认真,写得好。写字与识字的安排怎么个不同步?识字,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放在前面学,基本上不考虑字形的繁简难易;写字,则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在编排上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
2.1.3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教学目标,在识字方面也有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
3改进识字教学的策略
3.1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3.2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要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
3..3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一方面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如,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中,陆续出现了认班上同学的姓氏字,认广告、路牌上的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书报杂志上的字的提示。教师可据此进行课外识字的引导与交流。
3.4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小学生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在课改实验中,有的老师对指导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是把指导写字和学生练字的环节省掉了;有的老
4《程标》倡导的四大理念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阐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重点和实践追求。此次语文课程改革,倡导以下基本理念。
3.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在“前言”的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课标》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3.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可通过具体的语文教材来实現。如教《骆驼和羊》一课……
3.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基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总之,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O分钟要质量。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转变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32-02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于实施,语文教学应该有哪些改变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1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次,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智慧,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
2识字教学的策略转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
2.1 转变识字教学观念
2.1.1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识”,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
2.1.2加强指导,提高质量
前面谈到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写字教学,一写字量比识字量要少;二写字与识字不同步。写字量少多少?拿人教版实验教材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要求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要求写250个字。一年级上册每课只要求写3~4个字;一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5~6个字。写得少,更容易写得认真,写得好。写字与识字的安排怎么个不同步?识字,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放在前面学,基本上不考虑字形的繁简难易;写字,则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在编排上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
2.1.3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教学目标,在识字方面也有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
3改进识字教学的策略
3.1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3.2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要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
3..3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一方面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如,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中,陆续出现了认班上同学的姓氏字,认广告、路牌上的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书报杂志上的字的提示。教师可据此进行课外识字的引导与交流。
3.4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小学生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在课改实验中,有的老师对指导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是把指导写字和学生练字的环节省掉了;有的老
4《程标》倡导的四大理念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阐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重点和实践追求。此次语文课程改革,倡导以下基本理念。
3.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在“前言”的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课标》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3.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可通过具体的语文教材来实現。如教《骆驼和羊》一课……
3.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基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总之,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O分钟要质量。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使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有序。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惟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惟有教学的创新研究,才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