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保值增值秘笈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读书兴趣是基础
  藏书的经验必须建立在读书的兴趣之上,通过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而认识作者,感知作者的人格魅力及作品的伟大,多看、多比较版本,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书。一般藏书可分两个大类: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个人认为非虚构类的图书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书热闹一阵就恢复平静,有些书却藏在深闺人未识,但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要想保值增值就必须在无人问津时下手。要懂得各种版本知识,更要把写书的人琢磨透。比如说吧:你要懂得余秋雨和陈寅恪这两位大家的区别在哪里。余秋雨,無论他怎么写,他的书永远买得到;但陈寅恪如果在某本书中多说几句,这书很可能出过一版就再也不重印了!同样都是一版一印,但从保值增值这个角度考虑,你会买哪一本?
  上文中举“余秋雨“和“陈寅恪”之例,只是说明一个选书的标准。这两个人名并不固定,任何书友都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购书经验来填空。
  02藏书如交友
  藏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你想和哪种人交朋友,你欣赏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过程既有风险也有机遇。能把一本书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就是你在享受由作者和出版社在特定环境下给你带来的双重红利。你必须火眼金睛地看透哪些作者是你真正的朋友,你必须事先预知这是一笔红利。否则,“保值”和“增值”都无从谈起。


  二三十年前的藏书行为和现在的藏书行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那就是好书越来越少了。不少经得起摔打的好书都不是近十年内出版的,比如《吴宓日记》,现在都能卖上万块钱一套,我记得很清楚,多年前这套书某书店打六折还卖了好长时间。不少书友感叹:哎,早知道这样,我当初趸它一百套!你知道谁是吴宓吗?他在日记里涉及到了哪些中国第一流的学者?为什么他的日记现在这么吃香?三联书店为什么不重印它呢?现在市面上和《吴宓日记》一样有收藏红利的书比二三十年前多还是少?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莫衷一是,但起码你应该记住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吴宓日记》就是三联出版的。三联书店曾经的掌门人——沈昌文先生年初刚刚去世。
  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卖新书、旧书的电商平台已异军突起,纸质书的消费环境也已经彻底发生改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一方面要瞪大眼睛在电商低折扣的新书中发现好书,一方面还要继续在旧书堆里翻找,步履不停地寻找那些还没被别人重视或发现的锦灰堆。
  03识书需要专项知识积累
  收藏旧书很难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外文旧书、线装古籍等等,每个类别的藏法都不尽相同,每个藏家的预算、喜好、出发点、经验素质、知识积累都不同。运用孔夫子旧书网动态,关注那些曾买到过好书的店家,第一时间看到新货上架,这比身在茫茫书海却无从下手要好得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自己识人识书的经验,认清出版环境,做好知识积累,认真学一下版本知识和出版掌故还是迫切需要的。
  收藏旧书有一种感觉特别重要,那就是只收自己懂的东西,盯住一个类别做,书前、书后拐弯抹角凡是和书有关的知识轶闻都要学,都要掌握,久而久之一眼就能看懂卖家的出价是高还是低,有漏就马上下单。不要试图开大型超市什么书都卖,卖不出去也是枉然。有些书哪怕用黄金打制也不见得能增值保值,藏书切忌追求那些莫名其妙的花里胡哨。印量低的书不一定能保值增值,有些也仅仅是噱头。
  有一句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如果一本书像丰田汽车那样,还有收藏的必要吗?书是消费品,但它又不能算是很纯粹的消费品。我们虽然说是在藏书,其实还不如说是把某个被定格的历史空间收藏了起来。越是不容易被复制的历史空间,就越是值钱。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1990年底,一位中国女作家赴日本交流,会场上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她:“你从满洲国来?”这句话令她错愕,更感到羞辱。  她来自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那里属于中国,从来都不是日本人的故乡。  01  一件小事在普通人心中,是一个结。引到作家笔下,就成为一篇旷世大作。  迟子建怀揣着这件事,一直想写点什么,为她土生土长的这片东北土地整理那段幽暗的历史。一旦动笔,这将是她写作生涯中最艰巨的考
期刊
76年前的夏天,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在敌人的经济、军事封锁下,第一版《毛泽东选集》在重重困难中诞生。  整风运动的学习风气提供了有利的氛围  1941年至1942年间,中央书记处编辑出版了大型文献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前者收录文件500多件,后者近200件。1943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两条路线》(上下册)。以上这些文献集的出版,对整风运动中帮助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
期刊
“科技应当是为人服务的,而不应成为摆布人类的暴君。如果人类无法摆脱技术的专制,如果可以容纳一切的芯片惟独不能容纳梦想,如果人们尚不能全然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行为方式,那么,真正的现代化,就还没有到来。”随手翻开某作家的书,读到这段写于新千年来临之际的话,竟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时下的大众阅读。  现在的我们,早已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然而,诚若那位作家所担忧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1637年的冬天,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怀着梦想来到了美国,成为了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那一年他29岁。约翰和新婚妻子住在查尔斯镇(今马萨诸塞州),河对面的剑桥镇,有一所新成立的学院。  约翰的梦想就是在这里好好当一名牧师。只可惜,他在1638年因肺结核去世,临死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了那所新成立的学院。  这是
期刊
1  父亲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送书。他是家电工程师,带很多学生,学生毕业后从事家电维修行业。  学生们未必都是爱看书的,可他不仅喜欢聊书,还喜欢送书。我大抵可以想象,并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被老师送书的感觉。然而多年来,父亲执迷不悟。有时我会跟他说:“书非爱,不要随便送。”  “不送,爱的机会更少了。”他倒是想得通透。  我和父親有一样的坏毛病,也喜欢送书。公司不少同事未能幸免被我送书的遭遇。反正无
期刊
“直播带货”的兴起,起于疫情。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湖北的农副产品滞销,于是央视主播、知名网红、明星、当地领导纷纷出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网络上助力湖北,将湖北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通过网络直播把货卖出去的行为被人们称为“直播带货”。这种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销售奇迹。“直播带货”也成为当下的网络热词。  这种看似新潮的“直播带货”,其实根本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不少名人早
期刊
01  天净沙·饿了  剁椒鱼头烤鸭,糖醋排骨对虾,水煮肉片凤爪。肉串鸡架,溜肥肠炒豆芽。  02  如梦令·宵夜  吃着干锅牛蛙,眼盯葱爆腰花。抽两口中华,干掉啤酒两扎。老板,老板,再拍一盘黄瓜。  03  咏鹅  鹅,鹅,鹅,  曲项让我捉。  拔毛再卤水,  成盘摆上桌。  04  相见欢·吃吧  腰花豆皮猪红,多放葱,无奈冬天易冷,还有风。  蛋煎饼,要薄脆,热烘烘。自古会吃的人,最轻松。
期刊
红裙宽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头巷尾,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古代服饰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成了时代潮流的元素。穿汉服,更要懂得服饰文化,我国服饰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制衣的?  “华夏”名称与服饰相关  中国自古以来称为“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与服饰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这里将帽子、衣服的华美叫作华,将人口众多的国家称为夏。《春秋左传正义》
期刊
饮食进化史,其实本身也就是一部杂糅的历史。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到宋朝已达到了一个高峰。比起其他事物,没有什么比饮食更能勾画出时代的图像了。当宫廷、官场和民间饮食一一展现出来后,不知不觉间,人们就会品出宋朝的富庶、精致、大度、奢华。  在《宋:吃货的黄金时代》中,刘海永对宋朝各个阶层的宴会、日常饮食等情况进行了一一书写,把宋朝饮食文化的发展背景、品种丰富状况、百姓民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数字形态不会也不该成为未来社会唯一的知识获得方式,图书馆蓬勃的生命力仍将持续。  01日本高梁市图书馆,全年无休方便人们阅读  在日本本州西南角的冈山县内,有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高梁市。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该市近年来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当前,高梁市人口数量不足3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过40%,人口结构问题成为困扰当地经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