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不缺少新闻刺激的中国汽车界,3月28日的一则消息又掀起了层层舆论“涟漪”,让业界颇感意外。“新闻肇事者”——通用旗下的欧宝品牌宣布,在2015年1月之前停止在中国的销售。这份官方公告意味着欧宝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老牌车企,欧宝在欧洲车市一度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但为国内知名的别克君威、英朗、科帕奇等车型提供技术平台,同时带给了中国消费者英速亚、雅特等个性车型。欧宝此次黯然告别中国市场,结束长达21年之久的“中国淘金之旅”,令人感到惋惜的同时,却又是无奈中的必然之举。
欧宝退出中国市场,是暂时离开还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在中国“淘金”,还不好做论断,但是,欧宝品牌在中国的败落,无疑为其他车企做了预警: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给众多车企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挑战。在汽车工业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汽车消费者们也应该享受到被尊重的权利。
惨淡经营 自尝苦果
欧宝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尽管官方给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不足,而是为通用汽车嫡系品牌别克让道。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最明显和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欧宝在中国市场惨淡的市场成绩。
欧宝汽车1993年就开始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但是迄今为止,欧宝在中国只有20家4S店,2家独立销售中心以及27家授权售后服务中心。残缺不全的渠道网络,致使欧宝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年只有数千辆之多。数据显示,2011年欧宝在华销量为5000辆左右,2012年下滑至4500辆左右,2013年欧宝的销量继续下滑,全年的销量仅为4300辆左右。
欧宝汽车在产品力和品牌层面上都没有找到适合国人口味的卖点也是其败退的原因之一。虽然以整车进口的形式保证了原汁原味的造车工艺,然而欧化的产品外观设计上并无亮点,很多还不讨中国人喜欢;内饰上也和别克品牌车型几乎一模一样。品牌形象方面,欧宝则做得更差,甚至如今即将远走之际,也都还没有多少国人知道欧宝到底是谁。尽管通用汽车努力提高欧宝的中国销量,欧宝在中国将仍然仅是个三线品牌。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策略将重点首先放在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上,而欧宝却一直居于末位,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欧宝很难在中国市场像别克、雪佛兰等同门师兄们一样大有作为。
得中国者得天下
欧宝的败退虽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正是中国汽车市场越发成熟和理性。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被国际各大汽车品牌看作其提升销售业绩的“风水宝地”,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攻城略地,造就了它们今天在中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的辉煌。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日渐普及,与汽车有关的技术和知识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汽车消费需求被点燃,快速增长,甚至发展到“井喷”状态。一些汽车消费理念渐渐与国际接轨,甚至开始反逼车企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比如,奥迪、宝马、奔驰等在中国市场的热卖车型上都是带有“L”的加长款车型,说明中国市场在国际一线车企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眼光和口味不可小觑。
中国有句成语叫“入乡随俗”,欧宝显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风格和想法,市场定位与中国市场脱节,最终败北。而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的大众、宝马、奥迪等品牌却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律,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诉求,积极放下身段成立合资公司,不断贴近消费者,迎合大众的口味,使得他们在全球汽车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汽车市场犹如一个金矿,巨大的诱惑让外资、国有、民营等资本纷纷踏入这个领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4月,中国整车企业数量达到了118家。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自主品牌在技术、资金、渠道、市场等方面的不足成为竞争中的短板。依靠模仿、抄袭、山寨等形式发展的汽车企业已经难以为继。没有创新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和对汽车用户的起码尊重,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想在中国轻松赚大钱将成为一种妄想。
欧宝走了,未来可能还会有若干个“欧宝”淡出中国。下一个“中枪者”会是谁?应该值得在中国的汽车“淘金客”们警醒。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老牌车企,欧宝在欧洲车市一度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但为国内知名的别克君威、英朗、科帕奇等车型提供技术平台,同时带给了中国消费者英速亚、雅特等个性车型。欧宝此次黯然告别中国市场,结束长达21年之久的“中国淘金之旅”,令人感到惋惜的同时,却又是无奈中的必然之举。
欧宝退出中国市场,是暂时离开还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在中国“淘金”,还不好做论断,但是,欧宝品牌在中国的败落,无疑为其他车企做了预警: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给众多车企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挑战。在汽车工业和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汽车消费者们也应该享受到被尊重的权利。
惨淡经营 自尝苦果
欧宝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尽管官方给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不足,而是为通用汽车嫡系品牌别克让道。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最明显和直接的原因莫过于欧宝在中国市场惨淡的市场成绩。
欧宝汽车1993年就开始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但是迄今为止,欧宝在中国只有20家4S店,2家独立销售中心以及27家授权售后服务中心。残缺不全的渠道网络,致使欧宝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年只有数千辆之多。数据显示,2011年欧宝在华销量为5000辆左右,2012年下滑至4500辆左右,2013年欧宝的销量继续下滑,全年的销量仅为4300辆左右。
欧宝汽车在产品力和品牌层面上都没有找到适合国人口味的卖点也是其败退的原因之一。虽然以整车进口的形式保证了原汁原味的造车工艺,然而欧化的产品外观设计上并无亮点,很多还不讨中国人喜欢;内饰上也和别克品牌车型几乎一模一样。品牌形象方面,欧宝则做得更差,甚至如今即将远走之际,也都还没有多少国人知道欧宝到底是谁。尽管通用汽车努力提高欧宝的中国销量,欧宝在中国将仍然仅是个三线品牌。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策略将重点首先放在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上,而欧宝却一直居于末位,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欧宝很难在中国市场像别克、雪佛兰等同门师兄们一样大有作为。
得中国者得天下
欧宝的败退虽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正是中国汽车市场越发成熟和理性。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被国际各大汽车品牌看作其提升销售业绩的“风水宝地”,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攻城略地,造就了它们今天在中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的辉煌。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日渐普及,与汽车有关的技术和知识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汽车消费需求被点燃,快速增长,甚至发展到“井喷”状态。一些汽车消费理念渐渐与国际接轨,甚至开始反逼车企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比如,奥迪、宝马、奔驰等在中国市场的热卖车型上都是带有“L”的加长款车型,说明中国市场在国际一线车企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眼光和口味不可小觑。
中国有句成语叫“入乡随俗”,欧宝显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风格和想法,市场定位与中国市场脱节,最终败北。而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的大众、宝马、奥迪等品牌却深谙中国市场的规律,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诉求,积极放下身段成立合资公司,不断贴近消费者,迎合大众的口味,使得他们在全球汽车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汽车市场犹如一个金矿,巨大的诱惑让外资、国有、民营等资本纷纷踏入这个领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4月,中国整车企业数量达到了118家。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自主品牌在技术、资金、渠道、市场等方面的不足成为竞争中的短板。依靠模仿、抄袭、山寨等形式发展的汽车企业已经难以为继。没有创新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和对汽车用户的起码尊重,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想在中国轻松赚大钱将成为一种妄想。
欧宝走了,未来可能还会有若干个“欧宝”淡出中国。下一个“中枪者”会是谁?应该值得在中国的汽车“淘金客”们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