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寻求途径 交给方法 悟中求知 提升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今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从课题入手学习课文。因为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集中。它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接触课文,最先看到的是题目。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篇课文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培养训练学生理解题意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辨别课文的体裁
从一篇课文的题目中,通常可以看出属于哪一类型:写人的、写事的或写景状物的。如《修鞋姑娘》、《少年闰土》、《黄继光》等是写人的,《飞夺泸定桥》、《十里长街送总理》、《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是写事的,《桂林山水》、《梅雨潭》、《蟋蟀的住宅》等是写景状物的。
(二)看题思文
知道文章是什么类型后,想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就应该去想:“文章围绕谁写了什么事?”“谁是怎样的人?”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如《修鞋姑娘》一课,就应该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写了什么事,修鞋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学生能很快把握全文。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应根据题目初步了解课文是写什么事,应围绕这件事弄明白哪些问题。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就应明白:“董存瑞为什么炸暗堡?”“怎样炸?”“结果怎样?”《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就弄明白:“谁送总理?”“为什么送?”“怎样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应该抓住那个:“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桂林山水》一课,抓住了桂林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来写。《蟋蟀的住宅》一课,抓住了蟋蟀住宅向阳、干燥、隐蔽、有门、有阳台的特点来写。
(三)练习巩固
学生有了解题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创造分析题目的机会。每上一篇新课文前,按照已掌握的解题方法,预习课文,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二,从抓中心词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文章中重要的词语。通过精读深思,咀嚼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咬文嚼字,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要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内让学生学习时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我在教《琥珀》一课时,我让学生按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入阅读,学生质疑——阅读——讨论——解疑,学生读得积极主动,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想想文中哪些词语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边读边想、边划、边写,然后各抒己见,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这两句话写得好,也连得好。“热辣辣”突出了气候的炎热,“厚厚的”写出了松脂多。如果没有前一句写“天热”这个条件,就不会有后一句写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的情况。有的说:“厚厚的松脂”与后面写松脂从树上滴下来的句子关系很密切。因为松脂是粘稠的,一般不容易滴下来,只有在交待了“厚厚的”才会有松脂为什么从树上滴下来,可见作者考虑得周到。也有的同学说:“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一句中的“刚好”用得十分准确。因为当蜘蛛与苍蝇离得很近的时候,松脂正好落在它们身上,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是一种巧合,“刚好”这个词把这种巧合和偶然性表现出来了。
其三,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中心句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不少的课文中有中心句,如能准确抓住它,将更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红玫瑰》一课中的中心句是:“我爱这带着晨露的玫瑰,更爱这眼前善良纯洁的小姑娘。”《海底世界》一课中的中心句是:“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梨花满咸阳》一课的中心句是:“咸阳人民那美好的道德情操,即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也没有泯灭,它放射出更可贵的光辉。”我们可以围绕中心句展开思维:“作者为什么说更爱眼前的这位小姑娘?”“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赞美咸阳人民?”只要找出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就能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
四、从抓过渡句子入手学习课文
因为过渡句把文章的前后两个部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在文章中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准确抓住过渡句,学生学起课文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如《伟大的友谊》一课的过渡句是:“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的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的合作。”《刻骨铭心的国耻》一课的过渡句是:“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在这些过渡句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作者为什么凭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怎样凭吊的?”只要找准过渡句,学生就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当然,阅读课文的方法很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情,针对具体的课文,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切不可千篇一律。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阅读是一件高兴之事,学会阅读,主动阅读,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家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寻求途径 交给方法 悟中求知 提升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今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第一,从课题入手学习课文。因为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集中。它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接触课文,最先看到的是题目。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篇课文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培养训练学生理解题意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辨别课文的体裁
从一篇课文的题目中,通常可以看出属于哪一类型:写人的、写事的或写景状物的。如《修鞋姑娘》、《少年闰土》、《黄继光》等是写人的,《飞夺泸定桥》、《十里长街送总理》、《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是写事的,《桂林山水》、《梅雨潭》、《蟋蟀的住宅》等是写景状物的。
(二)看题思文
知道文章是什么类型后,想想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就应该去想:“文章围绕谁写了什么事?”“谁是怎样的人?”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如《修鞋姑娘》一课,就应该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写了什么事,修鞋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学生能很快把握全文。如果是记事的文章,就应根据题目初步了解课文是写什么事,应围绕这件事弄明白哪些问题。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就应明白:“董存瑞为什么炸暗堡?”“怎样炸?”“结果怎样?”《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就弄明白:“谁送总理?”“为什么送?”“怎样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应该抓住那个:“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桂林山水》一课,抓住了桂林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来写。《蟋蟀的住宅》一课,抓住了蟋蟀住宅向阳、干燥、隐蔽、有门、有阳台的特点来写。
(三)练习巩固
学生有了解题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创造分析题目的机会。每上一篇新课文前,按照已掌握的解题方法,预习课文,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二,从抓中心词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文章中重要的词语。通过精读深思,咀嚼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咬文嚼字,要求学生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要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内让学生学习时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我在教《琥珀》一课时,我让学生按自己提出的问题深入阅读,学生质疑——阅读——讨论——解疑,学生读得积极主动,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想想文中哪些词语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边读边想、边划、边写,然后各抒己见,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这两句话写得好,也连得好。“热辣辣”突出了气候的炎热,“厚厚的”写出了松脂多。如果没有前一句写“天热”这个条件,就不会有后一句写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的情况。有的说:“厚厚的松脂”与后面写松脂从树上滴下来的句子关系很密切。因为松脂是粘稠的,一般不容易滴下来,只有在交待了“厚厚的”才会有松脂为什么从树上滴下来,可见作者考虑得周到。也有的同学说:“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一句中的“刚好”用得十分准确。因为当蜘蛛与苍蝇离得很近的时候,松脂正好落在它们身上,这是非常偶然的事,是一种巧合,“刚好”这个词把这种巧合和偶然性表现出来了。
其三,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中心句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不少的课文中有中心句,如能准确抓住它,将更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红玫瑰》一课中的中心句是:“我爱这带着晨露的玫瑰,更爱这眼前善良纯洁的小姑娘。”《海底世界》一课中的中心句是:“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梨花满咸阳》一课的中心句是:“咸阳人民那美好的道德情操,即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也没有泯灭,它放射出更可贵的光辉。”我们可以围绕中心句展开思维:“作者为什么说更爱眼前的这位小姑娘?”“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赞美咸阳人民?”只要找出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就能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
四、从抓过渡句子入手学习课文
因为过渡句把文章的前后两个部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在文章中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准确抓住过渡句,学生学起课文来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如《伟大的友谊》一课的过渡句是:“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的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的合作。”《刻骨铭心的国耻》一课的过渡句是:“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在这些过渡句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恩格斯在生活上是怎样帮助马克思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业上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作者为什么凭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怎样凭吊的?”只要找准过渡句,学生就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当然,阅读课文的方法很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情,针对具体的课文,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切不可千篇一律。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阅读是一件高兴之事,学会阅读,主动阅读,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家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