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探寻实践情境,培养探究精神;演示动态情境,感受鲜活本真状态。各种有效情境的创设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出的本真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情境;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203-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理念。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结合课题《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中,构建本真数学课堂的研究》获得时实验成果谈以下几点。
一、有效生活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将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新知后展示欣赏:将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美吗?想不想尝试画一组美丽的图案?”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创作“美丽的花边”。学生在“移一移、画一画、议一议”中充分地观察、思辨,深化明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及时地延伸使学生意犹未尽,迸发出学生独特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境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赏、学、画、创”等一系列情境中,不仅培养了与他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引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会数学中的美、生活中的美。
二、有效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三、有效实践情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孩子也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直观体验”。
如《质数和合数》一课,为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足够的空间。通过对教材的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凸现崭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学生会发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从而获得质数的本质属性,在与质数的比较中,建立合数的概念。
四、有效动态情境,感受鲜活本真状态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从而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动态的演示更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们可以重组教材、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动态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新知的建构。如《口算乘法》例1导入,多媒体进行动画情景串演示。屏幕呈现6种交通工具的时速:马车约10千米/时,自行车约16千米/时,动车约340千米/时,轿车约50千米/时,火車约160千米/时,飞行约800千米/时。接着抛出例题:(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2)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视频显示自行车和特快列车行驶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特快列车的速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新课的探求提供口算前估算的依据。这一系列的知识形成,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上述环节,根据情感需要真的落实到了实处。通过生活经验、虚拟现实中化静为动,梳理学生的知识框架体系,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鲜活本真状态。
总之,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平台,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所以,本真课堂的构建,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有效情境;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203-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理念。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结合课题《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中,构建本真数学课堂的研究》获得时实验成果谈以下几点。
一、有效生活情境,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将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新知后展示欣赏:将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美吗?想不想尝试画一组美丽的图案?”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创作“美丽的花边”。学生在“移一移、画一画、议一议”中充分地观察、思辨,深化明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及时地延伸使学生意犹未尽,迸发出学生独特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境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赏、学、画、创”等一系列情境中,不仅培养了与他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引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会数学中的美、生活中的美。
二、有效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三、有效实践情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获取知识非要真切的体验不可。孩子也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直观体验”。
如《质数和合数》一课,为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足够的空间。通过对教材的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凸现崭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学生会发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从而获得质数的本质属性,在与质数的比较中,建立合数的概念。
四、有效动态情境,感受鲜活本真状态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从而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动态的演示更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们可以重组教材、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动态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新知的建构。如《口算乘法》例1导入,多媒体进行动画情景串演示。屏幕呈现6种交通工具的时速:马车约10千米/时,自行车约16千米/时,动车约340千米/时,轿车约50千米/时,火車约160千米/时,飞行约800千米/时。接着抛出例题:(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2)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视频显示自行车和特快列车行驶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特快列车的速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新课的探求提供口算前估算的依据。这一系列的知识形成,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上述环节,根据情感需要真的落实到了实处。通过生活经验、虚拟现实中化静为动,梳理学生的知识框架体系,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鲜活本真状态。
总之,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促进人的生命成长的平台,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所以,本真课堂的构建,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确保高效数学课堂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