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第一批十种图书出版了,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带动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活动进一步开展。这十种书,我想谈谈《论语》。《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基本经典,它包含了儒学思想的全部基因。不读《论语》,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上,它是中国人必读的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今天要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论语》是首选的入门读物。
  读《论语》要学什么?学做人的道理。关于《论语》的中心思想,流传千年的一句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许多人都认为《论语》的核心内容讲的是政治思想、政治哲学,是历代统治者用来巩固其统治的学说。其实《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对《论语》精神最好的概括,是《大学》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也是整个儒学的核心思想;全部儒学,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在于人的提高和完善,也就是以修身为本。
  《论语》提出的做人的道理、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精神面貌,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支撑了民族的发展。世代传颂,家喻户晓,代表着民族精神的一些名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國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正是《论语》倡导的为人之道的集中体现,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它的源头。
  文天祥抗金被俘后,坚拒元人的劝降,被监禁多年。就义后人们在他腰带上发现他的最后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憾。”他一生读孔孟的书,所学什么?就是成仁取义这样的人格追求。经过毕生努力修养,最后做到了,“庶几无憾”。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顾炎武说:“愚以为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这些先贤学《论语》等经典,都是把孔子《论语》思想当作自己立身的指南,毕生追求、践履,成就了他们的一生。孔子《论语》的思想,也就通过他们一生的事迹和这些名言得到传承、表现。
  《论语》为人之道的思想,也渗透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民族的文化传统。举个小故事来表明这一点。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将军,退休后住在纽约。他是个单身汉,家里雇有佣工。这个将军脾气不好,对佣工常常不是打就是骂,所以他家里的用人都做不长,经常更换,后来换了一个中国人。这个人叫丁龙,山东人。时间不长,丁龙受不了将军的打骂,也走了。不久,有一天将军家里发生火灾。正当这位将军非常狼狈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丁龙也在那里帮助救火。将军很奇怪,说,你怎么又跑回来了?丁龙就讲,我现在是不在你家做帮佣了,可是你家里有困难,我就应该来帮助你啊。丁龙说这就是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是孔夫子教我们的忠恕之道。这位将军非常吃惊地说,你真有学问,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教导你都懂,很了不起。但丁龙说我不识字,是我父亲告诉我要这样做的。将军又说了,那你父亲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丁龙又说,我父亲也不识字,这是我祖父告诉我父亲这样做的,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不识字,这些道理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原来他们丁家只是世代耕地,却一代代传承,都讲孔夫子的道理。将军不禁肃然起敬,还是把丁龙留下来了,继续帮佣,一直做到去世。丁龙临终前把自己积攒的一点钱,留给了将军。丁龙去世以后,将军就拿这笔钱,再加上几乎是自己的全部家产,拿给哥伦比亚大学,让他们办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讲座,讲座的名字就叫丁龙讲座。这是美国第一个专门以研究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讲座。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明,《论语》的思想已经渗入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代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准则,民族的文化传统。
  总之,《论语》所提出的思想,为中国人的人生指出了方向、道路。它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品格,培育、凝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是《论语》思想的意义所在。今天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中心的内容也就是孔子《论语》所讲为人之道。学习传承中华文化,中心内容是学做人的道理。希望“读《论语》,学做人”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人人都来读《论语》。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袁行霈主编,首批十种:《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管子》《孙子兵法》《史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二0一七年版)
其他文献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的学术自传。该书展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学者形象:一个四海为家、情深义重的漫游者,一个疾恶如仇、飞蛾扑火般的无政府主义者,一个超越边界、追求卓越的思想者,和一个老派保守、内心光明的长者。在书中谈论不同对象时,他的用语化为两极:一类是表现亲密关系的,如:家、爱、情感依恋。另一类是表现对立关系的,如:仇恨、愤怒、恼火、煎熬、讽刺、藩篱、无趣。两类泾渭分明的词
村上春树曾经以“到底有谁能区分下午四时半的暮色和下午四时三十五分的暮色?”(村上春树:《杂志的快乐读法》,载村上春树随笔系列《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二○○四年版,165页)做比喻,来形容当今社会同质化的杂志出版状况,种类纷繁与各具特色似乎难以兼顾。作为职业作家的村上春树,与出版业、媒体的联系自然是难以割裂的,那么,村上春树的文本中有关新闻媒介的描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
二○一九年六月十八日,美国脸书(Facebook)发布白皮书,宣布“启动建设一种简单的全球货币 ”,取名 Libra。二○二○年四月十六日,脸书发布白皮书 2.0版,对 Libra的定位有了较大调整,但仍然觊觎 “全球货币 ”的地位。在当今主权国家存在的世界里,货币是由各国政府或政府授权发行的,称为 “主权货币 ”,如人民币、美元等。作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往来的国际货币,则由强势的主权货币瓜分天
朱天文的名作《世纪末的华丽》写于一九九○年,故事讲述的是职业模特米亚与情人老段的耽美生活,探讨商品世界中的怀旧和真切经验的求索。米亚在二十岁之前就已经出尽风头,就其职业而言,目下二十五岁的米亚已经有点过时了,她因此做好了走下坡路的准备。在故事情节上,这篇小说没什么特别之处,米亚与一位年龄可以做她父親的已婚建筑师老段保持着情人关系,这种关系一如既往持续到故事结尾。《世纪末的华丽》的文本张力不在情节,
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没有谁能够有十足的把握预知未来,于是各种风险此起彼伏,接踵而至。为了尽力规避风险,期望由此产生,期望在本质上应该算是一种知识或技能。  如果规避风险是在避免损失,那么能够预见未来的利益同样也是一种知识或技能,它们都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从古时的占卜到今天仍在流行的算命或占星术,都显示着如何在风险来临之前或利益来临之前有所举措极为重要。在“神治”状态中,因
一  《文学史的权力》出版超过十年,据说已经脱销,出版社希望重印,这让我下定决心补写最后一章《国语的文学史之成立》。说补写,是因为这一章原来就在写作计划中,在讨论了影响至今的“中国文学史”,它的形成,如何受到近代以来自西向东而又糅合了中国传统的新的学术分类、历史叙述、教学制度、文艺思潮等各方面的制约之后,当然还要讨论它和现代“国语”即白话文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这里谈到的文学,主要是一种书写语
近读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阿瑟·贾德森·布朗博士所著《中国革命一九一一: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一书,我不禁惊奇地发现,在我们印象中腐败不堪的晚清同样进行了一场看起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甚至同样创造了今天耳熟能详的“经济增长奇迹”。  晚清的改革开放事实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辱,以洋务运动为标志为目的的系列改革开放措施。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戊戌变法的流产一定程
北京市李圣珍教育顾问中心位于北京东六环边的一所农村小学里,大门旁挂着的牌子字迹斑驳,几乎难以辨识。“这是7年前的牌子了。”李圣珍出门迎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时说。她今年64岁,头发染黑了,但发根露着花白的本色;声音有些沙哑,但嗓门很大。    走进李圣珍的办公室,她用抹布为记者擦去椅子上的灰尘,房间里简单的几件木质家具大多褪了皮。三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教育奇才”、“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慈母般爱
现代化发轫于西欧却传播于全世界,以其巨大的力量裹挟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共同体,并将其置于一种相似的地位,即“后发展国家”。“后发展国家”只是对特定国家所在的发展阶段和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所处位置的一种笼统描述,其实不同的后发展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经济表现,戴维·瓦尔德纳的著作《国家构建与后发展》为解释后发展国家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新颖的见解。  瓦尔德纳具体考察了土耳其、叙利亚、韩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汉学界,法国的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其于巴黎开创并由其弟子承续的汉学研究举世瞩目。当年胡适、陈垣等一代学人都曾一度喟叹:汉学正统要么在法国巴黎,要么在日本京都。从而立志要把汉学正统地位夺回北京。显然,胡适与陈垣注意到以沙畹为首的法国汉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沙畹研究领域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