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rui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氛围 新时代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多年来在农村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肤浅见解。
  一、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因学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 注重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學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1)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2)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以增强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1)引秋。①图片展示,你看了有什么印象?②你是否记得写秋的名句?③那诗人笔下的秋是怎样的?(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诵秋。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①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②正音。③读“课前提示”,想一想,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深情絮语”说明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怀着对求的热爱赞美之情。④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⑤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最后(品秋),体会诗歌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3)写秋。①诗人在诗中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 露珠、镰刀、水果、冷雾、网、芦蓬、白霜、小桨、渔船、草野、蟋蟀、溪水、牧羊女。②为何选这些景物?写秋,就是要抓住有秋天特色的代表性事物来写,以此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③但只是罗列有代表性的事物,会有诗情吗? 让学生明白意思没变,但我们的想象却没有了,更别说感受生动鲜明的画面了。“丁丁”:听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飘”:山谷很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饱食”拟人手法“栖息”:先品词意义;再悟,这里是秋天给农家带来了稻满仓,谷满地,一派丰收景象。这样,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了诗的意境美。
其他文献
摘要:素描是一种绘画形式,是学生学习绘画的基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势在必行,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枯燥的素描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教与学在互动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素描教学 主动性 培养  素描对培养学
期刊
学校安保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鲸园小学在安保方面从物防、技防、人防建设的基础配备上,实施全方位、人文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窗口带动作用,构建“三位一体”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一、物防建设是基础,构筑安全防范网  按照《山东省安保工作条例》要求,根据学校安保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在“物防”建设与管理上,实施层级管理。一层:校级隐患排查。每天校长
期刊
“老师,我问你个问题吧?”刚上完语文课,我还没有收拾好教具,一位平时就十分活泼的小女孩跑到老师跟前。  “好的,你问吧?”“老师,你怎么那么爱问我们问题呢?”“咦?”我不禁产生了兴趣,不由地蹲下身子,笑着问道:“跟老师说说,老师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老师,你老是爱问我们‘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所以我觉得老师老爱问我们问题。老师,是不是你也不会啊?”“哈哈哈哈,她是我们的老师哎,老师怎么可能不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 “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艺术化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强化学生的各种能力,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应当丰富数学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索,在活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尤其如此。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作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同。我们目前的班级人数大多在五十人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组织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难度确实很大,但未必就无法实施。本人想对此谈三点思考。  一、合作学习作为课堂上的形式之一  在我们许多数学课堂中,为了表现合作学习,不论什么内容、不管难易程度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動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目前教育教学活动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一带二,俩带三,仨带四的模式,效果显著。  关注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把握学生实际,科学分组,逐步形成一带二,俩帮三,仨管四的良好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每4人一小组最为恰当,各组由能力、性别、性格、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分为一到四号,并实行
期刊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過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
期刊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发展靠教师的素质。一個学校要想持续发展,良性发展,关键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需要。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办适合的有温度的水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如何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把现有的教师队伍整合成高效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真问题。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依据我校师资现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到中职学校后学习的文化课课程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讲要容易的多,他们更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因此在校园里需要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丰富着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学校里找回自信,使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校生活多姿多彩。  一、社团的建立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