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自性•自由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IND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德群是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中的第一位中国人,是法国画坛公认的世界级艺术大师,近年来,他的抽象艺术愈发受到国人的认识与关注。朱德群的抽象艺术,将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墨、书法、诗意融汇贯通,将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创作之中,传达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思索,对生命本真的探寻。
  朱德群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的抽象艺术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抽象油画,烙有深刻的中国印记,传达着浓厚的中国情趣和中国精神,为中国绘画传统增添了活力。在接受香港电台专访时,朱德群说到:“你看我的画,可能感到莫名其妙,实则妙在其中”。他是以另一种方式,阐释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境界,这种耐人寻味的阐释,启迪了我通过中国的“妙悟”美学理论去深入研究朱德群的抽象艺术。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妙悟”学说,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以其智慧观照的特性明显区别于西方的直觉理论,与寻求自由、纯粹与精神的视觉表征的抽象油画有着相通之处。
  皮亚杰认为:“每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1]这种“过渡”需要时间和能量的积累,经由儿时家庭的艺术教育启蒙,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求学经历和台湾师范大学的任教心得,朱德群已然具备了实现这种“过渡”的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具备只是基础,并不必然形成他的抽象艺术风格。朱德群抽象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因为他在抽象艺术领域的“妙悟”。
  “悟”就是打通思路,是突变性的思维转换,“执迷不悟”和“恍然大悟”这一对成语恰好表述了思路从“穷”到“通”的脑筋急转弯过程。[2]“悟”不期然而至,具有随意性,突变性的思维转换,需要机缘。机缘标志着一种相互逗发境界的形成,含有“时机”的意义,即在特殊时机中的特殊感悟,[3]这个“特殊时机”就是瞬间的契合。
  在朱德群的抽象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影子。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气”是气氛,“韵”是韵律,气氛和韵律都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在他的绘画过程中,充分将中国画的理论融会到了创作之中,在无形中也使得观众感受到了隐约的中国画痕迹。朱德群自己更是直言中国传统绘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一九六一年左右,我开始怀念水墨的趣味,可是当时的巴黎买不到宣纸,我只有利用吸墨纸来画,聊慰我的乡愁。”[4]一九五七年的作品《哈佛港》中,朱德群以稀薄的油彩渲染,水墨丹青的笔触跳跃于画面,但是这种笔触在画中时隐时现,捉摸不透。明暗,轻重,刚柔,灵动与奇妙的美感充斥着整幅画面。一九八二年的作品《寒》表现得更为出色,朱德群把中国写意画法融于抽象油画创作,使人联想到混沌初开,寒意中万物萌生的宁静之地。
  蓝色调一直是朱德群最为衷爱的色彩,这和他喜爱大海的神秘、充满幻想力、包容性和诗意等特质有关,这些蓝配以青绿,形成了他具有个人特色的色彩。如同法国艺术家克莱因有着“克莱因蓝”的色彩之称,或许有一天,也会发表出“朱德群蓝”。与克莱因单色的蓝不同,朱德群的蓝色调更为丰富,更多变化。1988年的作品《蓝地A》中温和、柔软、喜悦的蓝;《塘畔》中原本多彩的空间被晕染成蓝色的空间,隐约中还可看到未被晕染之前的色彩,朦胧神秘而又意趣盎然。1989年的作品《蓝世界》中浓烈耀眼的宝石蓝如大地,稀释如薄雾的淡蓝、淡紫成天空,天地之间协同为充满生命力的宇宙。马蒂斯说:“色彩所固有的特性,不是把世界作为一种物体的现象来表达,而是作为一个现实中唯一存在着的世界——画家脑海中的世界来表达。”[5]朱德群将厚重的油彩表现得如水墨般轻盈通透,不留痕迹,叙说着他脑海中的美丽世界,只留下了观者面对着梦幻般的油彩细细品味。
  朱德群由于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的的特殊经历,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上的东西融合,而是从精神性上把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他觉得中国画和油画只是绘画工具上的区别,实际上是共通的。论及朱德群最喜欢的中国传统画家,首推宋代山水画家范宽,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范宽的喜爱。朱德群一九五六年的作品《源》深受范宽水墨画的影响,简直可以称为宋人范宽的现代版,这种相通不是技巧层面的,而是神似。画面中山峰迎面屹立,近、中、远、高各景错落有致,山峰的笔法像极了毛笔勾勒的皴法,微蓝淡灰的涂抹奇妙地显现了云气弥漫,远山含黛的景象,近处乱线交错,树密云深,山溪映影,坡路深深,墨酣笔畅。整幅画面用色沉稳,稀释的油彩,更增春意盎然,是一幅绝妙的抽象版《谿山行旅图》,也是作者跨越了宋、元、现代三段时空的尚未定型的朱德群山水。
  朱德群的抽象艺术因其“尚未定型”而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细细体会他的作品,会发现在抽象的画面上,有意无意之间流露着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这源于朱德群幼年时接受的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他自幼学习古代诗词,特别推崇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中国文人画对他的影响根深蒂固。贡布里希说:“艺术的整个对象和难题是把想象跟自然一体化”。[6]朱德群在创作中将含蓄抽象的诗词内化为一种浓厚的诗意,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诗人让•克拉朗斯•兰贝尔称朱德群的作品是“对自然空间的诗意感受”。
  朱德群每天阅读最多、最投入的便是《全唐诗》和《全宋词》,[7]他将阅读的过程称为“神游诗词”。[8]中国古代诗词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面对壮美的自然,他会即兴赋诗;面对绝妙的诗词,他会挥洒油彩。在朱德群的抽象艺术世界中,诗词歌赋就是无形的画,画就是有形的诗,虽然表达的工具不同,立意却是相通的。
  朱德群在接受香港电台专访时曾经说到:“我画得东西,都是自然的风景,抽象这个东西就像是中国人说的‘莫名其妙,妙在其中’。”[9]朱德群将诗词中的意境、气韵通过色彩表现在画面之中,以他独特的感悟,描绘着“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10],“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11],“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12],“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13]。朱德群充满诗意的抽象艺术很难找到比诗词更好的注解,诗词的意韵和画面的意境在朱德群的抽象艺术世界中殊途同归。
  朱德群以抽象油画艺术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语言去说。这种对于“内心”的强调体现着朱德群独特的艺术哲学和智慧。
  朱德群的抽象绘画,很多都是他壮游自然山水之后的心得体悟,他的画面不是对于自然的再现,而是籍由自然对于自我情感的抒发,正所谓“不以眼去观物,而以心去妙悟”[14]。看过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回顾展之后,朱德群感触很多。“在国内我就希望画面画得比较活泼,越自由越好,能做到自由奔放,当然更好。我发现他(尼古拉•德•斯塔埃尔)的画非常泼辣、自由。他对我有很大影响的地方就是自由。”[15]
  朱德群曾说:“引发我作画的是感情的冲动,是直觉上恍恍惚惚的一片不真实的影像,惟其是恍惚,才有画的必要……构思和体会是在动笔之前,画的时候我就不想了。”画的过程中不去多想,任由色彩在画布上舞出自由的笔触,其实艺术家要意识到争取自由并不难,难的是真正达到艺术的自由境界。换句话说,艺术家要想把握艺术的自由本性需要经历一个争取自由的过程。许多年后,朱德群始终没有忘记他在杭州艺专的老师吴大羽说过的话:“先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再扔掉它,走自己的路。”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是争取自由的必经之路,走自己的路是达到自由状态的必然结果。好似“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凡事都有一个因果,这里打基本功是因,自由就是果。
  其实,抽象艺术就是自由的冒险。对具象绘画而言,形既是约束,也是一种标准;抽象画无形,虽然摆脱了束缚,却也失去了标准。艺术家接受自由的可能性,就要接受自由的风险,如何把握自由又不误入迷途是抽象画家的难点。对于一种人自由是养料,对于另一种人自由可能就成为了毒药。面对自由的冒险,有人的反应是逃避,回到自己熟悉的绘画形式,延续自己成熟的绘画符号,因为这种逃避可以减轻恐惧,增加安全感,从而保持信心。然而朱德群不是那种怯懦的逃避者,他将自由视为自己艺术的生命所在,而自由也没有辜负他的期许。通常面对有形的画面时,第一眼就决定了一切,具体的形象局限了人们对情感的看法,印象的影响;当只有纯粹的色彩,不明所以的线条存在时,无形的灵魂与情感,反而能够更清楚且更单纯地被传递着,想象的空间也大了。朱德群的抽象作品,不介意观者如何去想象其中的内容,反而乐见观者在同一幅作品中解读到不同的意韵,作为观者,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朱德群自由的精神世界和真诚的内心情感。
  对于一些艺术家而言,生命和绘画是一回事。引用笛卡尔的话说就是“我画故我在”,“我在故我画”。就像尼古拉•德•斯塔埃尔所言:“我的一生有一种想画、看画、画画的需要,我的生命离不开绘画,它把我从各种印象和感觉,尤其是焦虑中解放出来。除了绘画,我没有找到其他解脱的办法。”朱德群属于这一类艺术家:生命唯一要做的、唯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创造艺术。肉体无法抗拒衰老,然而艺术可以超越它。引用朱德群夫人董景昭女士在2010年年初为朱德群回顾展撰写的序言作为全篇的终结:“当我写这篇序言时,心情是酸楚的。伴我渡过五十五个春秋的丈夫朱德群于一年前突患脑血栓,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右手亦不能再执画笔。对于画家,这是一个残酷的命运……德群在听我们向他述说筹办画展的情况时,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漠然神情,他的心态是淡泊的。如今,回顾走过的漫长岁月,已恍如隔世。只有德群执着的足迹,深深地印在路上,引导人们在他创造的宇宙中遨游。”
  (作者系徐州师范大学 教师)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王正.悟与灵感——中外文学创作理论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第2页
  [3]朱良志.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第53页
  [4]廖琼芳.华裔美术选集Ⅱ朱德群[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第53页
  [5][法]亨利•马蒂斯.马蒂斯论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第31页
  [6]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282页
  [7]祖慰.朱德群传[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第170页
  [8]祖慰.朱德群传[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第193页
  [9]香港电台节目.杰出华人系列——朱德群.2007年录制
  [10]唐•王维《田园乐》(其六)
  [11]宋•柳永《八声甘州》
  [12]宋•范仲淹《苏幕遮》
  [13]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14]朱良志.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第7页
  [15]熊育群.一直在奔跑:艺术大师对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3.第225页
其他文献
王谦在与刘波的对话中试图探寻版画艺术的相关问题,而在刘波的回答中体现出他在实践和制作过程中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刘波认为:版画的最大价值来源于它的实验性;科技的发展与版画技术的拓展密切关联,导致版画成为与时俱进的艺术,也促成了版画家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成为时代艺术的细腻捕捉者。  理性的追问,感性的回答,版画的本体与价值在他们的一问一答中浮出水面。    王谦:我以前对版画不太了解,刚才到你们工作
期刊
任惠中画过油画、水粉,在手法上比较开放,不拘泥于固定程式。挥笔自由,方掖多变,喜用卧锋横斫,皴法与质感表现相统一,善于从速写短线提炼笔法,以表现结构和感受。其中短线运用颇富特色:充满动势,有波折变化和飞白效果,富于弹性,排列穿插具有节律感,看上去仍是笔墨性格。它们有力而活泼,表现形与结构,也传达感觉和情绪。自黄胄在50年代创造速写式线法以来,许多画家也把自己的硬笔速写转化为毛笔笔线,但成功者并不多
期刊
一、从中国现代漆画教育谈起  中国现代漆画教育的源头可以上溯到20世纪四十年代。1940年,沈福文先生任四川省立艺专实用美术系主任时,率先在中国创立了漆器专业,把漆艺教育纳入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这也是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等院校都陆续开展了漆画教学。在中国,漆画的发展与传统漆艺有着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所以
期刊
主持语:  从古城、天坛、大宅门楼、古塔、沉船、各种老物件、废旧军鞋,到老爷车、蒸汽机、东方红拖拉机、飞机残骸,再到车祸、四川地震,这些看似遥远的往事,因为他们,凝固成了值得珍藏的旧日时光。泥、火、釉的多重变奏,在他们手中脱掉传统的外衣,蜕身成了重温历史记忆、反思人文精神的实验性探索,这就是本期的聚焦人物——钞子艺、钞子伟。    艺术圈里的兄弟、兄妹搭档不少,但孪生兄弟却很少见,钞氏兄弟就是其中
期刊
主持语:  袁运甫是新中国许多重大美术实践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其艺术成就横跨彩墨、水粉、重彩、线描、壁画、环境设计等绘画及公共艺术领域,是我国艺术教育、公共艺术等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大美术观”和丰厚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活动的主将之一。先后为北京饭店、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华世纪坛、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贵宾厅等创作了大型壁画。1981年,袁运甫首开先河,孤身到美国纽约举办了具有破冰意义的
期刊
主持语:  东子做陶瓷,谢朝阳画水墨,二人都运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的材料语言。但不同的是东子的陶瓷上,西方文化符号明确清晰,批判精神彰显,而谢朝阳的水墨传达出的是抽象艺术的某些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传统中国画的水墨精神以及中国老庄哲学的意味。  他们是敏感的艺术家,他们都在思考艺术创作差异性问题以及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如何可能!他们的对话是在探讨艺术创作如何既不囿于传统,同时不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内
期刊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白盒子艺术馆  受访人:孙永增  采访人:韦羲    白盒子艺术馆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核心地带,是一栋典型的包豪斯建筑,外观保留了最初的模样,内部则是简洁的白色,因其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和连续举办的活动而名声鹊起。与馆长孙永增先生对话的当日,也是白盒子艺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脸谱”第一系列展开幕日,我们的对话,也就从这次展览开始:    孙永增:正好今天下午,我们影像
期刊
“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在一生为情作戏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看来,情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它可以冲破礼教的枷锁,也可以让人痴缠而不能忘怀。情之一字,既可谓美好,亦难掩哀伤,甚或夹杂怨怼,正是因其具有丰满而复杂的人性内涵,故而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母题”。  爱情是美的,付诸文学艺术的爱情更是美的极致。它可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
期刊
白盒子艺术馆位于北京798艺术中心区,是1952年由前民主德国建筑机构负责建筑设计、施工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工厂区。艺术馆在保留原建筑的精神外,在废弃厂房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由白盒子(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创建,拥有近千平米的展示空间,包括艺术设计中心,影像中心,和艺术商店几部分。主要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演活动,关注国内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长期致力
期刊
现代设计来源于现代艺术,艺术与设计的融合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这种交融中寻求发展,徐仲偶可谓是另辟画路,游走于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平面与空间之间,怀抱传统精神,把握中国艺术的书写精髓,注入了一种当代文化的意识与创造激情,融现代气质和古典韵致于一体。并从写实风格跨越到抽象的写意,从传统的中国艺术元素中概括提炼出墨与彩结合的抽象符号,这不仅是绘画语言的转化,更是他追求艺术自觉和艺术走向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