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方面的起步较晚,相关基础条件薄弱,经验也相对匮乏,因此积极展开对专门对地方院校的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院校 ; 科技竞赛 ; 组织管理 ; 模式研究
  【基金项目】科研立项:邢台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Y1603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89-02
  一、地方本科院校组织和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重要意义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培养创新思维重要平台,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准备和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深入探讨探索延伸等能力被充分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近十几年来在原来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而来。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还停留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层面,学生接受的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课下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书本。学生接受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知识教育,专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途径来进行相关的学术训练。通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从而推动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反过来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究。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2015年的河北省“挑战杯”课外学科知识竞赛和2016年河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中,有几个参赛团队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最好荣获佳绩,名列前茅。这几个团队的核心成员无一不是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经过了科技竞赛活动的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更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又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成效反响非常好。
  (二)有利于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仍主要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既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其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相对固定,与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将进一步激发释放教师的工作的热情,促进其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扩大视野,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准备和比赛期间,教师与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教师以及参赛学生之间有较为频繁的沟通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同事和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参加校外的科技竞赛活动,教师与其他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为今后更好地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原来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上改建发展起来的,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积极组织培育优秀的教师、学生以和参赛研究项目,在有关赛事中斩获优异名次,不但有助于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反过来倒推学校科技竞赛活动的相关保障机制的完善。从当前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在内部选拔环节中,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的参赛团队和项目,主要以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以及教学理念和手段较为先进的教师组成。这些团队的师生又大多来自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比较浓厚的院系,具有优良的学风,积极组织和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科技竞赛组织和管理现状
  笔者通过新媒体线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从所在高校选择了100名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进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摸底,约80%的学生听说过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这其中约30%的学生有兴趣或有信心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但约50%的学生认为这些活动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参加的想法。
  目前面向高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主要是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术团体根据高校的各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开展的。目前知名度较高的赛事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科知识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可以说,这些比赛涵盖了各个学科不同专业,参赛的院校既有“985”、“211”等类别的高校,也有省属重点大学以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参赛团队之间以比赛为契机,进行了沟通交流比拼,达到了正视自身优缺点、取长补短的目的,发挥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比例仍然较低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参赛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但就笔者通过访谈、新媒体线上问卷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自身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对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很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足,实践机会比较少因而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另一方面在于一些学生对本学科的科研缺少热情,认为学好基础知识最为重要。还有的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是因为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投入,且短时间内可能成效并不明显,考研、就业等现实问题无法忽视,缺少搞科研的恒心和毅力,造成參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实际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赛事良莠不齐
  在早期,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主要由“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科知识竞赛“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品牌赛事构成。随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种类日趋繁多,举办单位相关资质也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赛事活动的数量呈“泛滥”趋势。一些团体、企业举办竞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收取参赛费用而从中牟利,所举办的赛事活动的目的和质量无法保障。
  (三)学校的相关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作为一项促进学校科研创新、教学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的平台,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和机制为支撑,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相对较晚,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一些高校片面的追求参赛成绩,忽略了大学科技竞赛活动在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推动作用;部分指导教师将自己的主要指导学生参赛的出发点落在“名”和“利”上,功利思想严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或完善科技竞赛活动的相关激励和保障机制,对有意愿参加科技競赛活动的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支持,一些具有一定持续研究价值的研究项目受到经费、时间、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课题的研究没有深度只是“点到为止”,项目成果流于形式。由于学校层面的经费、工作量认定、职称评聘等没有支持的政策,教师更愿意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上,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上,极大限制了教师、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热情和科研项目的质量。
  三、关于完善地方本科院校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和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1.高校作为组织实施科技竞赛活动的主体,应建立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机构,成立校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主管教学和主管团学工作的校领导为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研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逐步形成校级领导高度重视,教务、团委、学生、科研等职能部门与各院系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完善理顺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客观的竞赛活动监控评价体系,这是确保科技竞赛水平稳步提高的重要管理环节和基础性工作。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竞赛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客观的科技竞赛成效质量标准,对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宣传、集中培训、参赛人员的选拔、组织参赛以及最后的总结、表彰、作品展示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确保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有序运行,切实提高竞赛活动的水平。
  2.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政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一系列支持保障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规章制度,对竞赛活动等级、分类进行严格的甄别,杜绝参加不正规的赛事。将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竞赛的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并在职称评聘中给予一定的优待。在政策上、经费等具体方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支持学生大胆进行科技发明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些已经明确参加国家、省等有关竞赛的前期研究项目,学校可在前期准备阶段就及时介入,帮助该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成果的研发。
  (二)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1.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以开展实践教学为着力点,以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平台,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2.学校应围绕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将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纳入到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加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课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习实训等课外活动,提高实践教学成效,逐步构建能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1.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则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是地方本科院校打造科技竞赛活动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一方面,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科技创新的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一批视野开阔、专业扎实、责任心强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纳入到学校科技创新师资队伍中。定期派遣他们到高水平的高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竞赛指导能力和职业精神。
  2.建立学校的科技创新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促进科技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新媒体平台在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技术,把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管理逐步构建成为内容丰富且具交流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网络平台。把学校每次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组织实施、评比情况、成果展示团队介绍等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定期推送科技竞赛活动的知识介绍,开展线上问答,便于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实践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营造有利于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科技创新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和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不但有利于其科技创新的观念、能力的培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高校通过举办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文化节,开展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经常性举办科技创新类主题学术报告或讲座,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培育一批科技创新类的学生社团,把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召集在社团组织当中,促进其相互之间的学科专业交流。对代表学校在省、国家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的团队,要在校园内对其成员情况、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展示,对获奖团队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让学术精神、创新精神逐步渗透进校园文化中,促进每一名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充分做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是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乃至成效如何的重要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高校作为组织、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主体,应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规划,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制定完善的竞赛章程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将科技竞赛活动与教学改革工作有机结合,纳入高校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规划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业社、王放银、向文江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0期.
  [2]何军.高校竞赛活动的组织与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月第4卷第3期.
  [3]谭俊华.对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11月(总第477期).
  [4]陈小琼.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29卷第5期.
  作者简介:张涛轩,男,河北省平乡县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人应该明确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目标,进而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任务付出一定的努力。在中职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应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应结合多种活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最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明确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一份努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 德育工作 ; 实效性 ; 具
我科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3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11~38岁.均为车祸伤,伤后立即
【摘要】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 辅助教学 ;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77-0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
临床上血液病患者因化疗的骨髓毒性作用,可致严重感染及出血,为减低感染的发生率,骨髓抑制阶段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当白细胞数在(0.2~0.5)×109/L时,普通病房内的感染率高达10
本文从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c
【摘要】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行为管理对建设文明校园,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提升学生行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管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行为约束和管理监督。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单靠大学生的自律是不够的,高校必须加强日常行为管理,使他律与自律相辅相成,纠正大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培育良好品行,创造优质的育人环境。 本文在辅导员角色下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工作原则与实施途
我科自2008年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及完善开胸手术入院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全院收住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 250例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立了大学生在我国处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的必要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主要分析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
【摘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安全管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与其他阶段的安全管理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要认真分析幼儿园安全管理教育的特点,围绕孩子的安全教育开展工作,确保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本文就如何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教育的建议,以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 ;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国际化不可逆转,然而,现代高职院校外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因此,文章将从高职院校外事工作内容与特点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现状,分析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的意义,并提出提升与发展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 外事工作 ; 提升 ;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