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李书文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书文,字同臣,沧州东南乡盐山王南良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后成为职业武师。
  李书文出身农家,家境贫寒,身材矮小不到一米六,双手过膝,机警过人,聪颖异常。自幼对武术特别痴迷,但许多武师都嫌李家贫困和李本身个子小不愿意收李为徒,遂决心拜名师一定要学出个样来。李书文到沧州武艺极盛的罗疃去学艺,拜八极拳第四代武豪黄四海先生为师,并得师爷张克明指点,李书文的师叔(二师父)张景星(字拱辰)非常喜欢李书文的聪明机智,总是格外教导,其艺大进。
  南良离罗疃18华里,李书文每天去罗疃张家把势房练拳,风雨无阻。农闲时每天去两次罗疃,每次都是行步、闯步,或是抖大杆子往返,李的神行之功逐渐练成。一次到师父家拜年,学抱肘一势,李回家时就一步一势打回南良,鞋子打掉了一只竟也浑然不知。就这样李在罗疃一练就是12年,练至如醉如痴。他的六合大枪进入化境,功艺俱佳。耗大枪架用杆子挑轧地的石墩子,或旧时马车的花轱辘车轮,非常自如。一麻袋绿豆,他用枪挑起转三圈,亦非常自如。练大杆子时能把树皮滑脱落。与人滑杆子时,不论里外缠、带还、刺扎,对手无不应声而仆,百试百中。持枪扎苍蝇,苍蝇落地而窗纸不破,壁不留痕。枪扎香头,火灭而香不折。枪点对方的眼皮、鼻子尖,达到触而不知的境界。
  李的八极拳、枪大成后,在张景星师的推荐下,过门拜劈挂宗师黄林彪为师学习劈挂。黄林彪为盐山“铁臂燕子”李云表之顶门徒,故而李书文的劈挂独树一帜,功架古朴,今天仍在霍殿阁、许家福、许家禄等支系中流传。这是罗疃八极拳与盐山劈挂的第二次结合。
  李出师后,到北京投奔在镖局的大师兄王忠泉。王忠泉只是口头答应给他找事做,实际并未给李书文联系工作。王忠泉在北京已经成就大名,六合枪法有“小罗成”之号,八棍头更是有“神棍王”之誉。在李书文一再催促的情况下,王忠泉说:“师弟,你要能赢了我,我就给你找事做!”王忠泉这样做是怕李书文艺浅出手失败给八极拳门户丢脸。王李二人比试之后,李书文果然赢不了王忠泉。李书文决心回去练三年之后再出来闯荡。
  三年后,李书文再返京师。王忠泉与李书文比试,王忠泉感觉到李书文功力大有长进,枪法技艺不在自己之下。心中高兴,从此老哥俩可以互相照应如虎添翼了。经王忠泉的介绍,李书文到某王爷府担任护院。
  王爷府护院是一个令习武者垂涎的职务。有一武师前来挑战,二人比试大枪,该武师抬枪便刺,来势甚猛,只听“哗啦”一声响,该武师的枪尖落地,前把脱手,李书文向前一枪刺去,正中武师后手,武师大枪完全脱手落地。
  武师为报枪败之羞,于是想出一招,在一木牌上写了“神枪李”三个字,高高挂在城门上。京城乃是藏龙卧虎之地,武功高手如林,见到“神枪李”木牌后,多有不服者,打听明白后,来到李书文供职处比试。有某大枪高手师兄弟三人找李比试枪法。其中大师兄可每手托一装满水的木水桶,行步如飞。京师各武林名家闻讯也来观战。李书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会有许多顶级高手前来寻衅?在众多武林人士的谴责声中,李书文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李书文百般解释,但众人哪里肯听,比武在众人的喧闹声中展开。
  先由某名家大师兄手执大杆子叫阵,李书文初到京城,对人事环境都不熟悉,不想动手。其以为李书文已经怯阵,越发逼战。李书文无奈只好也执大杆子应战。此人抖枪分心刺来,李书文不敢怠慢,一个缠战斜步而进,“噗”、“噗”两枪都扎在他的肋骨上。李书文已是手下留情,此人并没有大伤,但更加恼怒凶狠,于是又一枪扎来,大枪带着风声,急速刺到李书文胸前。李书文见来枪凶狠,腰膀加力,一个带还枪,此人的枪已脱把,李还手一枪,他便应声倒地,口吐鲜血。原来他在李书文使用带还枪时,不但前把脱手,同时站立不稳,被李书文带了个前仆啃地,迎着李书文的枪摔了过去。李书文也没有收枪准备,因此对方身受重伤,吐血不止。李书文命令大弟子王淑德马上给其止血红伤药,虽经医治,但终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某武师挂“神枪李”牌子为的是陷害李书文,结果李书文力挫群雄,用实力赢得了真正“神枪李”的美称。李书文自此带着“神枪李”的称号行走江湖。
  王忠泉与李书文同师事黄四海先生,李书文又得张景星先生执授,得技全面。王忠泉和李书文串换技艺,王忠泉学习李的枪法,李也得到师兄“神棍”王忠泉传授八棍头之技法,技艺更加全面。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马厂、小站练兵,聘李书文为武术教习,此时与京滓名家和日德教官较艺,李无不胜之。由于名气日盛,被选人紫禁城担任光绪皇帝侍卫,在北京每天五更天必到北京城墙跑一圈行步,40华里如闲庭信步。
  李书文在北京与少林高僧交心换艺,得少林易筋洗髓经。在天津与“鼻子李”李瑞东(1851~1917年)及其弟子(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乃金兰之交)交心换艺学得金刚八式、太极拳、揉手功。他一生尤重金刚八式和易筋经并将其吸收到罗疃八极拳中,习之毕生。李书文在北京、天津一带访友,所遇皆高人,吸收了诸多门派的优点,提高了八极拳的层次。
  这样,李书文先生就完全建立了八极拳的训练体系和技击体系,使八极拳更加科学完整地进入巅峰时期。李书文先生将八极拳的“刚”、劈挂的“活”、易筋经的“柔”三种特点结合在一起,将八极拳的“近距离”、金刚八式的“中距离”、劈挂的“远距离”三种技击拳种结合在一起,这是八极拳又一次质的飞跃。继李书文先生之后,罗疃八极门人皆沿此途。到光绪末年,经过投师、访友两个阶段的锤炼,“神枪”李书文技艺日趋完善,进人化境。
  宣统年间,在天津北洋学堂读书的马凤图加入了同盟会,踊跃参加反清活动,因为精通武术,他奉同盟会之命,积极团结北方武林人士,创建了针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中华武士会。宣统二年(1910年)马凤图与叶云表等同盟会成员,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得到天津太极名家李瑞东先生的积极支持,李先生德高望重,在地方上一呼百应。不久,应叶云表之邀,形意名家李存义先生也慨然参与,李先生率郝恩光等一大批弟子莅津,声势蔚为壮观。为了和京津形成鼎足之势,马凤图请来李书文先生。李先生带着张德忠、霍殿阁、崔长友、高熙臣、张子林等弟子到来,气派不亚于李存义。随后张景星也带着王忠泉、张毓衡、韩惠卿莅临津门任教。他们挟技游天下,艺惊中华武士会享誉津门,创造了八极拳的辉煌。八极拳成为“上三门”显学!“鼻子李”李瑞东、“单刀”李存义、“神枪”李书文是当时武技三巨头,“一京、二津、三罗疃”盛誉,即来源于此。
  “神枪”李书文的师叔张景星非常喜欢李书文的人品和聪慧,其随张景星继续学习,后来有谱也将李书文写到张景星门下。
  1907年后,驻黑龙江北洋新军标统许兰洲、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聘其为 军中总教习,从此开始了与许兰洲将军终生的友谊。1907年许兰洲、任国栋、陈富贵在黑龙江驻军,后分别升至师长、旅长、团长,许兰洲当时与张作霖官位相当。
  许兰洲、任国栋、陈富贵兄弟三人,陈福贵的力气最大,号称“无敌大力士”,曾任皇宫禁卫军,千斤大钟,抱起来能走数步。战马不驯服,陈抓住马蹄子一拽,就把烈马拽趴在地上。陈精太极拳、铁砂掌,力大功深,能拍裂石磨盘。李书文知道不打服他,军队教官也不好当。一次许夸陈能拍磨,李听后说:“磨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看看他能拍到我吗?”许连说:“李老师您可要手上有分寸啊!”到校军场,李与陈比试,李伸手一个抱肘,把陈打得倒在身后,李没让他倒地,用胳膊把陈挟在掖下,在校军场溜腿,陈说:“老师快放下吧,我是服了你了。”
  张作霖欲控制黑龙江省,极力拉拢驻黑龙江的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张作霖的亲家鲍贵卿为黑督,1916年5月许兰洲担任黑省帮办(副军政长官),使黑龙江成为张作霖的势力范围。1917年许兰洲欲主持黑省军务失败,许投靠张作霖,任总参谋长、吉黑剿匪总司令、六区联防总司令、骑兵军总司令等职。
  李书文往来黑龙江、天津、沈阳之间。此时其所教军中将校颇多,许兰洲、任国栋、陈富贵之外尚有张骧伍(宪)、柳虎臣、那玉昆、刘序东、沈鸿烈(东北海军司令)等,其中许兰洲、张骧伍与李书文之关系一直保持到李书文逝世,许兰洲将军及公子、张骧伍将军夫妇跟随神枪李学习时间最长,交往达二三十年。
  1921年,李书文、霍殿阁师徒将本门后学孟宪忠、魏鸿恩、魏鸿滨、董以清、董会亭、刘汉州、李萍兴、刘力雄、张子亭、霍庆云、高香亭、边廷杰、刘子呜、刘琪瑞、边廷斌、刘金山、李子坤等带到沈阳许兰洲军队中深造,许兰洲安排这些人到军中任连排长或教习,实际都在许兰洲公馆练八极拳。许兰洲总说:“在家种地是孝心,在这挣大洋寄家去不也是孝心吗!你们练把,势、吃牛肉大饼、有高人传授、有人给大洋,下功夫吧!”就这样,在许兰洲将军的推动下,培养了一大批八极人才,这些人功夫大成后,先后输送到许兰洲将军骑兵军、沈鸿烈将军的东北海军、李景林将军的第一师、张学良将军的军队任技击教官。
  1925年,李景林为直隶督办、直鲁联军副司令。李景林将军聘李书文为其军队武术总教官,李书文携徒霍殿阁等赴任。
  李景林将军为了验证李书文的神枪之技艺是否名副其实,请李书文演练大枪。李景林将军客厅有一穿衣镜,李书文对着穿衣镜拧了一把枪,然后就把枪立到墙角处。李景林说:“李老师您怎么不练了?”李书文说:“李将军我已经演练完毕。”李景林命令副官把枪拿到近前,一看大为惊讶,一只苍蝇钉在枪尖上,正好扎进去一半,翅膀还在“噗”“噗”摆动,再看穿衣镜丝毫未损,李景林将军连呼:“神枪!”
  还有一次李景林将军命人把一米长木橛子钉入墙中,外露2尺,谁都拔不动。李景林将军请“神枪李”拔出,李拿杆子一滑,木橛子“嘭”一声被拔出,李将军说“李老师的大枪功夫的确神了。”在李景林聘任期间,年过花甲的李书文与人比武仍战无不胜,枪扎李景林将军岳父的保镖“杨大爷”,“撩阴手”震死“神手”李高手,铁掌击毙从北京来挑战的二高手。
  一次李景林请来赵、王二高手与李比武,李景林想看看比武结果。李书文说:“请督办准备汽车”,李将军说“为什么?”李书文说“用汽车送他们到医院治伤啊!”李将军冷静地说“点到为止吧。”李书文问“你们谁先来?”赵拳师魁梧有力,凶猛打来,李不招不架迎上一掌,把赵拳师打得头陷进脖腔子里,晃了晃坐在了椅子上,另一位王拳师又冲上来,李仍是迎上去一掌,王头一偏,掌打在肩上,王坐于地上,肩被打脱臼骨折。
  沈鸿烈将军佩服许兰洲将军继续聘请李书文及其弟子徒孙担任军舰、海军陆战队、海军军官学校的武技教官,以加强军队战斗力。沈鸿烈将军雍容儒雅修养极高,对“神枪”李书文尊重有加,以“老师”、“李公”称之,执礼尤恭。沈鸿烈青岛驻军时聘请“神枪”李书文,李书文携弟子魏鸿恩(任海军教官时间最长)、李萼堂(沈鸿烈旗舰教官)、董以清、董会亭、徒孙刘子鸣前往青岛任教。
  1927年,许兰洲将军推荐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其弟子众人为护卫。
  1927年张之江将军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张骧伍将军为副馆长。中央国术馆委托当时各个门派及拳种的代表人物撰写其所擅长的武艺精华和救伤诊疗这两大类技艺文稿,即央馆第二期开始的集训班、学员班等不同班次的人员作为教材而进行学练。内容就包括“晚清五李”之一的神枪李书文在内的一大批中国近现代武艺大家们的奇功绝技,被引进了中央国术馆,确定为教材作为中央国术馆教授之用。央馆执教的有八极拳名家张骧伍、马英图、韩惠卿、赵树德、孟宪忠、李学义、魏鸿滨等,都是李书文的小师弟或弟子,后来张之江特聘任李书文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枪术教官。李书文受李景林将军之聘担任1929年杭州国术大赛检查委员,以壮声势。1928年许兰洲将军捐资在天津创办河北国术馆,他亲自任馆长,高虎臣真人任副馆长,许家福任教务主任,许家禄、刘琪瑞等任教习,李书文任顾问。国术馆以传授八极拳、六合大枪为核心,培养了鲍友声、张世忠、王绍先、吴玉昆、杨国茂等大批闻名全国的武术人才。
  1930年12月中旬,山东国术馆在济南创建,馆长为李景林。国术馆成立后,有武术家来馆毛遂自荐任教,杨奎山请教试招,一交手即被杨击倒,前后有数位来馆试招的均未过一回合。在难请教师的情况下,李景林特请大武术家李书文来馆。他是杨奎山心中敬佩的前辈大武术家,并特拜李书文为第6位老师。课目有选修课,规定有四项必修课,即太极拳、八极拳、武当剑和六合枪。
  八极拳为必修课。特点是“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贴身靠打,三盘连击”,如猛虎擒羊,如千斤夯地,如炸石雷劲,如震山倒海。
  李书文为示范“探马掌”发劲,将一掌按在马鼻子上,轻一“哼”气,按掌微震,马竟来不及低头而全身酥麻四足立即跪下,这是李书文轻发暗劲,若明发雷劲,壮马立毙。在李书文的精心教授下,山东国术馆又成为八极对打的实战校技场。
  枪为长兵之王。当时枪法功夫最好的李书文,被公认为“枪王李”、“神枪李”。李书文教枪法,也要从实战中去学练,山东国术馆又成了对扎枪的实战校技场。有人单练扎枪,将枪头全部扎入墙中,一拔,枪杆脱开,大家议论要挖墙砖。李书文走过来拿起枪杆,对准枪孔一扎一带,枪头随着枪杆拨了出来,大家惊叹这种枪法的软硬劲功夫,实属罕见。一次,李书文一时兴起,也是枪法示范,他手中持枪,对着玻璃窗上的苍蝇,一枪扎点一个,等几秒钟后苍蝇又来,再扎点一个,如是数次,而玻璃不破。
  在山东国术馆,李书文的儿子李萼堂 当教官,后来李书文的师弟韩惠卿携徒李学义、董以文也到山东国术馆任教。据李景林的徒弟杨奎山回忆,李书文与藤枪黄发生冲突,打伤藤枪黄(李景林的表舅,后因伤致死)。李景林给李书文500大洋让其避避风头,少则三个多月多则半年以后再回山东国术馆。
  1931年,李书文回沧州,东北军夏鹤一团长聘请其为教官。夏鹤一是戳脚翻子泰斗郝鸣九的弟子,遵师命到沧州驻防时请李书文学大枪,夏鹤一、于仲伦、徐雨辰成为李书文的过门弟子。据徐雨辰先生回忆:“夏鹤一团长是郝鸣九的大徒弟,他驻守沧洲,团部放在一个大户人家。我是夏团长的勤务兵,侍候李老师。李老师的功夫极深,教我们滑杆子,夏团长,于副官,我们三人轮流递杆子,李老师说声‘走’,我们的杆子便被带脱手,如果不撒手死拽着,就会连人带杆一起倒地,百试百中,堪称一绝。”
  1933年春,李书文应邀参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1931年后杨奎山为其保镖)主持的全省国术考试,受韩复榘主席之请,表演纯阳剑、八极拳、六合大枪,深得佳誉。
  1933年,神枪李书文(神枪李书文,原受聘于刘师云樵府中)受张骧伍先生礼聘而重回山东,客居山东黄县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刘云樵亦随李书文客居将军府中学习武术。
  李书文此期间在天津、青岛、杭州、济南、南京、山东黄县等地担任国术教官。
  1931年,李萼堂赴湖南何建将军任湖南国术训练所、特种技术大队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63师特种技术大队大队长。“神枪”李书文云游一段时间后就回到天津小站北闸口的过继孙子李子芳(李东堂之子)家居住,教孙辈李子芳(1916N1984年)练武。李书文、张毓衡亲自教授,李书文的弟子高熙臣(李子芳的师父)、张毓衡的弟子魏鸿恩、张子亭、魏鸿滨、马树秀等,都教授李子芳八极拳技艺。霍殿阁因为给溥仪当武师,没有时间前来教授,赴东北之前到北闸口和恩师辞行,李子芳与之见过一面。
  李书文非常喜欢小孩,一回到小站北闸口就领着李子芳等孩子们练习武艺,他用大枪扎落在树上的大瞎蒙(形似苍蝇,叮咬人和动物的飞虫),一枪一个,把孩子们都看呆了。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胆量。令他们跳小河沟。为了给李子芳打下坚实的武术基础,李书文训练他们行步、蹦坑、挑小石磨盘拧枪。尽管练习非常苦,但李书文和孩子们是其乐融融,孩子们都尊称他为“把势大爷”,此称呼现在沧州盐山南良、天津小站北闸口一带仍延续至今。
  李书文对古典八极拳、枪有着超功利的追求,他不要钱财、不要地产,甚至不留自己的画像、照片于后人。据跟随过李的魏鸿恩、魏鸿滨、韩洁泉、霍庆云、边廷杰、刘琪瑞等人的回忆,李返乡时总是把大洋换成铜板,十里八村的小孩子皆知道李,称之为“把势大爷”,见李所乘马拉轿车,即有一群小孩子跟在车后,李即下车将铜板散扬于路,让小孩子们拣回去家用。他心境泰然无私心杂念,习武如醉如痴,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对八极拳、大枪等传统武艺的探索上,有“李疯子…‘李魔症”、“枪痴”等绰号传之后世。
  李书文武功精深,软硬轻功俱达上乘,他尤精八极下盘功、内气功、缩骨软功、神行功、排靠功、抖大杆子功,他的轻功、水下功、马上功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李书文练功昼夜不息,徒子徒孙谁也侍候不上他,老前辈规矩大,后辈必须早起打洗脸水,晚上打洗脚水,平时茶饭,侍候到位。“神枪”李的徒弟徒孙们,早上总是侍候不上,三个人轮流起大早,醒来时,李已经在屋内练功夫了,精力旺盛至极。霍庆云、刘琪瑞一谈及此事,总说:“李师爷真是奇人,达到神满不思睡之境界。”
  李书文习练达摩祖师洗髓易筋经,常年练功不辍,尤其他练八趟动式易筋经,能以气贯骨,骨节“嘎吱嘎吱”地响,故练出“神力”,是内功修炼的结果。
  李书文在家时,从井沿担水向家走,听身后有人大喊:“快躲开,牛毛了(惊狂)!”李书文回头一看,只见一头牛受惊吓疯狂奔来,众人纷纷逃避,前方道路还有一群行人及正在玩耍的儿童,惊牛已经到身旁,李书文情急之下,来不及放下担子,顺手一掌击向惊牛的肚子,将惊牛击倒不能起,保护了路人和贪玩的孩子们。李书文的靠山背功夫精绝,遇到场院黄土墙,贴靠练功,土墙应声倒下一段,老牛吃草,他也去练一练,把老牛一靠一个滚。
  李书文游京津、东北、山东、山西、南京、杭州等地,一生未逢敌手。“神枪”李书文教徒弟,总是现场教学,有来比武的,李让弟子、徒孙在旁边观看他的动手过程,然后让弟子、徒孙下场比武,他现场讲解,由此可见李的王者之气。
  李书文身材矮小,但其体特重,实是通过八极神功练至其骨、肉超常,肉硬似铁,已成奇人。晚年其齿仍甚坚硬,尚能吃鸡不吐骨头。现在“神枪”李的家乡人,谈起其武功,皆说“李爷”是有“神”附体,实际哪有什么“神”附体,而是“神枪”李功夫太精纯进入化境之故也!
  李书文为人正直、镇静、稳重,不说大话,一生不留钱、不留地、不留像,所遇之人皆达官显贵,但从不巴结。他讲究“艺不叩门”,从不依靠巴结势力。他经常对弟子徒孙说:“钱是白的,眼睛是黑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咱爷们有艺!”受过“神枪”李书文执授的弟子徒孙,无不言其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李书文功深艺真、性情耿直、义胆侠心、轻视王侯、纵横天下40年,称雄武林一生无败绩,是八极拳辉煌时期的巅峰人物。“神枪”李书文江湖名号颇多,是其一生称雄武林的写照,“神枪李狠子”、“常胜将军”、“李书文无二打”等。李的学生许兰洲将军一生爱武、习武,他对清末民初的武术名家有一实事求是的评论。许将军说:“我一生爱武、习武,所遇名家无数,我最佩服三人耳:王忠泉的功夫、李书文的艺、陈富贵的力气,但最高的还是李书文老师的艺,高高高!巧巧巧!妙妙妙!”
  李书文一生授徒严谨,弟子有:王淑德、张德忠、高熙臣、霍殿阁、张子林、李萼堂、孟宪忠、曾宝发、曾宝长、王树江、张骧伍、许家福、许家禄、崔长友、孙桂林、李萍兴、刘利雄、刘云樵等;李书文的小师弟“神枪”张毓衡与“无敌将”韩化臣执掌罗疃把势房。“神枪”李书文回乡时帮助二位小师弟教徒弟,所教弟子都归张、韩二位小师弟收录,李有其师黄公之人品。三人共同教授弟子有:魏鸿恩、魏鸿滨、赵树德、董以清、韩洁泉、董义文、董会亭、刘汉州、张子亭、姚春符、尚官亭等。
  李书文的军中高级将校的学生有:许兰洲、任国栋、陈富贵、张骧伍、那玉昆、刘序东、柳虎臣、沈鸿烈、刘之沂、刘之洁、窦世龙、许志清、丁仲杰、李景林、韩复榘、夏鹤一等。
  李书文的再传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边延斌、刘金山、刘琪瑞、李子坤、李大林、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郝鸿昌、鲍友声、王绍先、杨同茂、吴玉昆、张世忠等大都得其点拨,在民国中期亦有 声于国术界。
  李书文的部分事迹录入民国《沧县志》、《盐山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年)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国术名人录》、《北方国术家掌故》、上世纪80年代的《沧洲武豪传奇》、上世纪90年代的《沧州武术志》。今天,沧州、京、津、秦皇岛、东北、山东潍坊、湖南、西安、台湾,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他的后学广传他的技艺。
  1934年夏天,李书文身挎宝剑,带领孙辈孩子们习武,坐在武场椅子上仙逝。“神枪”李书文成名于天津小站,最后仙逝于天津小站,这一巧合可能是“神枪”李书文得道、合道之故也!李书文仙逝后,灵柩发回盐山王南良,坟茔至今保存完好。海内外后学仍络绎不绝到墓前祭奠、致敬,以缅怀这位武林圣者。
  本文所载,无一丝杜撰,来源于马凤图、魏鸿恩、魏鸿滨、韩洁泉、刘云樵、许家福、许家禄、霍庆云(及夫人)、边廷杰、刘琪瑞、鲍友声、徐雨辰亲身见闻、著述,以及当代八极拳家陈金财、李新吾、宋碧山、霍青峰、马贤达、马明达、魏九成、魏九如、魏九高、霍文伯、霍文学、翟学禄、李长深、韩振阁、韩振德、李庆和、龚荣弟、刘希臣、马宝明、刘克云(李子芳之徒)、李树茂(李子芳之次子)等著述和转述所录,共收录“神枪”李书文逸事百余条,编著者不敢有丝毫的夸大。
  由于李书文武名极盛,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人为了炒作,极力利用李书文的广告效应吹捧自己的前辈。八极拳门里也屡见不鲜,他们有的是利用记者的不知情,有的是亲自动手编造。发表在刊物上的《八极之乡采风录》、《神枪李书文》、《沧州武术志——曹剑英传》,编造出“李书文到孟村问艺‘春爷’吴麟书,吴麟书把李书文大枪挑飞;李书文惧怕吴会清的拳”,“曹剑英把李书文的杆子头打落在地”等等胡编乱造之言,混淆了真实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沧州武术志》中说李书文被仇家毒杀,纯属无稽之谈。
  李书文传奇的故事当中多说其实战绝技,大枪对扎是“拥挫带还枪”、徒手搏击是“猛虎硬爬山”,实际上是不是呢?我们先后在长春采访到李书文的顶门弟子霍殿阁先生系的再传传人。主要采访了霍庆云的弟子李长深老师、陈金财的弟子李庆和老师、刘希臣老师、宋碧山的弟子龚荣弟老师等。
  尽管李长深、李庆和等人离李书文年代相去久远,已是李书文重孙辈后学,但他们恪守八极拳家法,对于李书文的大枪、徒手的实战绝技,仍是如数家珍。
其他文献
余拳是一种神奇的拳术,我曾经与它的传人有过几面之交,并且接触到一些关于余拳的基本知识。说通俗一点,就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吧。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真正学会余拳,对于一个爱武之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年和我一起学过一点余拳的朋友已去世多年,而那位余拳的传人更不知隐居何方,不知这门特殊的武功有没有重新“出土”的机会,让世人,特别是爱好武术的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它,学习它。  1983年,
期刊
《庄子》中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湘子为国王驯养打架的公鸡。十天后,国王问:“驯好了吗?”纪答:“还没有,它们正狂躁呢。”二十天后,国王又问,纪答:“还不行,有点响动,它们就不踏实。”三十天后,纪回答国王:“还差点,它们还总爱东顾西盼的。”过了四十天,纪才点头说:“好啦,它们已经沉稳不变,看上去如同木鸡一样呆了。”果然,拿这些鸡去参加比赛,对手没有不失败的。  看来,“呆若木鸡”原本并非一个贬义词。
期刊
练武之人,必须遵守一个礼节——武礼。习武人见面互相打招呼,都应该做这个动作,表示互相恭敬。  一、抱拳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拢,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双手从体侧向胸前合抱,两前臂微内旋,两臂撑圆,平举于胸前,左掌心贴于右拳面,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受礼者。此礼为晚辈(学习者)向长辈和教师行礼的方式,现引申为习武者之间不分长辈、晚辈的武礼。  二、注目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受
期刊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自然门始创于清徐老始祖。徐老始祖博学武术之内外家,并饱读《四书五经》,精研老庄学说,在其坎坷的求学生涯中磨砺功夫,最终结合道家理论,去其套路之繁琐,淬炼出以“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16字真言为总诀的武术之精华——自
期刊
古都洛阳位于少室山下,洛水之滨,这里是中原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文人武将交相辉映。洛阳紧邻少林寺,与陈家沟也相去不远,南临武当山,同时又是心意拳的故乡,几大拳种争鲜斗艳,傲放于华夏武林。受此武风的熏陶,我自幼就爱武成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名师习拳练武,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经年累月的训练,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青年征兵时期特招进入侦察兵的行列。我们所在的部队,是
期刊
张之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地区,受武术的熏陶,自幼热爱武术。清末,洋枪洋炮输入中国,因而武术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遭到社会冷落,武林英杰无用武之地。  民初的统治者为防止练武之人造反,一度禁止练武,武术运动渐被淘汰,一些武术家流落乡镇,卖艺求生,处境极为悲惨。  这时,沧州地区出了一位辛亥革命之士张之江。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立志把武术复兴起来。他提倡武术的动机有三个:第一,由于统治者不提倡,不支
期刊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
期刊
《精武》武苑,时有佳作闪烁蹦出。如同洛阳牡丹之姚黄魏紫,奇色异香,令人赞羡;又如同滚滚长江之奇观,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本年第6期刊出有关李品银的系列文章,事理奇绝,德艺双馨,其文信息奔涌,其人于武、于医,均是世界一奇,人间一谜。读之可开人心胸,增人见识,激人思绪。砺人意志。读后掩卷而思,浮想联翩,夜难以寐,故披衣而起,提笔挥就刍议一则,试解其谜,以求其教。    一、太极难打在何方    且
期刊
编译 张 红  对蹲伏攻击的防御    歹徒蹲伏着接近李小龙(图1),这是不寻常的一种攻击方式。李小龙随势侧踢歹徒的前腿膝盖处(图2~图4),使他跪地(图5),随后向前揪起歹徒的后衣领(图6),把他拖倒在地,以脚后跟踩踏其面部(图7,图8)。  评论:李小龙在半自卫系列中介绍了这种反击,因为一些武术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准备这种基础的技巧。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还会教导学生在对手倒地时即停止攻击。但是李小龙
期刊
编前言: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  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献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