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病”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显现出来的一種现象,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尤其突出。“城市病”一词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很多城市出现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失业率增加等现象。城市病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因为人口、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不仅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烦恼和不便,而且也对城市的运行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城市病”。
一、城市病的表现
1.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医院以及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使得城市功能逐步齐全。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集中了较多的产业,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多,对人口有强大的集聚作用。2014年末,我国的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6872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4916亿人,比2013年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站总人口比重达到54.77%。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万人,与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196.75万人,涨幅达29.55%。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引发一系列矛盾,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教育和医疗资源紧缺、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2.城市的资源承受能力超载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总量也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高,加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化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原材料大量消耗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源短缺愈发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是水资源短缺,我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处于缺水状态,有近200座城市严重缺水;其次是能源短缺,就人均能源消费量来说,我国目前状况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城市人口的无序膨胀,还会使电、暖、天然气等资源供应趋于更加紧张,再加上城市内存在着资源浪费、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资源短缺会越来越严重,既影响居民生活,又妨碍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近几年由于郑州城市大力开发扩建,水资源严重匮乏,过度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包括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过大,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3.城市交通拥堵
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以及机动车辆大幅度上升,很多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以河南郑州为例,郑州市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龙头地位,从2005年初到2014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从76万辆增加到279万辆,1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两倍多。急速增长的机动车辆使得郑州交通设施严重超载,尽管政府不断扩建道路,但是主干道偏少、通行效率较低、立交桥高架桥不足、缺少过街天桥、修路施工占用通道、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堵车已是城市的一道别样“风景”,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和日常生活。为了提高交通道路的使用率,郑州开始修建地铁,舒缓地面交通压力。但地铁的建设工程周期长,占用部分路段使道路更加不畅,在短期内对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环境产生负作用。
此外,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上严重滞后,管理者缺乏系统化的思维和管理方式,缺乏中长期的规划,未能树立“大交通”理念,道路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工期长、反复拆建成为常态,交通监控与疏导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导致郑州交通拥堵从局部化转变为常态化与全面化。
4.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以郑州为例,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日子不多,城市晚上的夜空几乎看不到星星,夜晚满天繁星的美丽景象已成为人们遥远的回忆,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经常出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根据环保部2013年统计,“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名,河南占据4席,分别是郑州、平顶山、开封、三门峡。其中前六名,河南3个,河北3个。污染指数,石家庄第一,郑州第三。”2015年郑州更是成为第一个被环保部约谈的省会城市,城市污染不仅危害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更影响了城市生产建设与交通出行。
二、治理“城市病”的措施
1.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引导人口流向中小城市
城市化进程并不意味着大城市化,这样只会促使资源向中心城市流动,加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城市病的肆虐。如何让百姓不涌入大城市,在中小城市照样可以拥有优质服务、就业机会与资源配置,是河南城市化进程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要从河南人口多城市发展滞后的省情出发,构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社区五级城乡体系,注重大小城市共同开发,城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优化全省的城市化建设布局,将资源均衡分布在城镇体系中,从根本上减轻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省会城市寻找机会的压力。
2015年郑州市已成为人口突破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大量人口过度拥挤在单一大城市中心,必然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如何既避免超过城市人口承载力,而又让民众享受大城市的便利,为此必须以省辖市为中心组成城市组团,引导人口资源分布趋于均衡。以郑州为例,荥阳、新乡、中牟、巩义、新密等城市都可作为郑州的卫星城市发展。对于河南的商丘、周口、兰考、信阳、南阳、驻马店等进程滞后的城市而言,要依托中心城市洛阳、开封,集中地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形成群体优势和联动合力,从而实现城市组团发展。
2.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新的发展理念,决心根治“城市病”。2015年12月20至21日,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治理城市病要改变量的追求,实现质的提升,創造绿色文化、品质高尚的城市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立足城市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努力把城市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雅、高品质的城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宜居、文化应成为河南省治理城市的首要选择。
治理城市病还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强化人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城市和经济。以前郑州是全国有名的“绿城”,老行政区(现金水区)很多街道绿树成荫。但后来城市规模扩大,道路变得拥堵,为了扩宽道路,许多街道上的大树被砍伐了,如今的“绿城”早已名不符实,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治理城市病还要倡导人们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就不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就不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开展“双修”,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
“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郑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也面临着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开展“双修”,是城市将由外延扩张转向存量规划,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
首先,郑州在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的建成区及周边,建设城市森林和防护林区,构建县域森林组团,结合生态廊道建设,采用组合链接方式,串联各县域森林组团,围绕市域边界构建森林组团防护圈。通过这个防护圈可以“治疗”包括空气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减少等多种“城市病”。
另外,“十三五”期间,郑州共规划建设17条、总里程277公里的快速公交系统,陇海西路快速公交、107辅道快速公交、中州大道北延快速公交等将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将积极向周边荥阳、新密、新郑、中牟等市(县)延伸,打破传统区域限制,扩大城市公交服务半径,以此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病”。
综上所述,城市病治理不能孤立地治理表象,要从全市的大格局统筹兼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防治城市病的重点。我们要遵循河南省九次党代会确立的河南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方针,构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城乡体系,合理分配公共服务与资源,改变农民涌入大城市的就业模式,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战略全局上防止人口与资源的过度集中,从根本上预防城市病的发生。
作者简介
周杨(1983—),女,上海崇明人,郑州财经学院社科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城市病的表现
1.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医院以及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使得城市功能逐步齐全。城市作为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集中了较多的产业,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多,对人口有强大的集聚作用。2014年末,我国的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6872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4916亿人,比2013年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站总人口比重达到54.77%。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万人,与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196.75万人,涨幅达29.55%。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引发一系列矛盾,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教育和医疗资源紧缺、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2.城市的资源承受能力超载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总量也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高,加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化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原材料大量消耗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源短缺愈发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是水资源短缺,我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处于缺水状态,有近200座城市严重缺水;其次是能源短缺,就人均能源消费量来说,我国目前状况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城市人口的无序膨胀,还会使电、暖、天然气等资源供应趋于更加紧张,再加上城市内存在着资源浪费、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资源短缺会越来越严重,既影响居民生活,又妨碍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近几年由于郑州城市大力开发扩建,水资源严重匮乏,过度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包括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消耗过大,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发展。
3.城市交通拥堵
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以及机动车辆大幅度上升,很多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以河南郑州为例,郑州市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龙头地位,从2005年初到2014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从76万辆增加到279万辆,1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两倍多。急速增长的机动车辆使得郑州交通设施严重超载,尽管政府不断扩建道路,但是主干道偏少、通行效率较低、立交桥高架桥不足、缺少过街天桥、修路施工占用通道、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堵车已是城市的一道别样“风景”,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和日常生活。为了提高交通道路的使用率,郑州开始修建地铁,舒缓地面交通压力。但地铁的建设工程周期长,占用部分路段使道路更加不畅,在短期内对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环境产生负作用。
此外,政府在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上严重滞后,管理者缺乏系统化的思维和管理方式,缺乏中长期的规划,未能树立“大交通”理念,道路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工期长、反复拆建成为常态,交通监控与疏导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导致郑州交通拥堵从局部化转变为常态化与全面化。
4.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以郑州为例,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日子不多,城市晚上的夜空几乎看不到星星,夜晚满天繁星的美丽景象已成为人们遥远的回忆,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经常出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根据环保部2013年统计,“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前十名,河南占据4席,分别是郑州、平顶山、开封、三门峡。其中前六名,河南3个,河北3个。污染指数,石家庄第一,郑州第三。”2015年郑州更是成为第一个被环保部约谈的省会城市,城市污染不仅危害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身心健康,更影响了城市生产建设与交通出行。
二、治理“城市病”的措施
1.提升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引导人口流向中小城市
城市化进程并不意味着大城市化,这样只会促使资源向中心城市流动,加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城市病的肆虐。如何让百姓不涌入大城市,在中小城市照样可以拥有优质服务、就业机会与资源配置,是河南城市化进程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要从河南人口多城市发展滞后的省情出发,构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社区五级城乡体系,注重大小城市共同开发,城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优化全省的城市化建设布局,将资源均衡分布在城镇体系中,从根本上减轻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省会城市寻找机会的压力。
2015年郑州市已成为人口突破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大量人口过度拥挤在单一大城市中心,必然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如何既避免超过城市人口承载力,而又让民众享受大城市的便利,为此必须以省辖市为中心组成城市组团,引导人口资源分布趋于均衡。以郑州为例,荥阳、新乡、中牟、巩义、新密等城市都可作为郑州的卫星城市发展。对于河南的商丘、周口、兰考、信阳、南阳、驻马店等进程滞后的城市而言,要依托中心城市洛阳、开封,集中地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形成群体优势和联动合力,从而实现城市组团发展。
2.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新的发展理念,决心根治“城市病”。2015年12月20至21日,时隔37年,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治理城市病要改变量的追求,实现质的提升,創造绿色文化、品质高尚的城市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立足城市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努力把城市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雅、高品质的城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宜居、文化应成为河南省治理城市的首要选择。
治理城市病还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强化人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城市和经济。以前郑州是全国有名的“绿城”,老行政区(现金水区)很多街道绿树成荫。但后来城市规模扩大,道路变得拥堵,为了扩宽道路,许多街道上的大树被砍伐了,如今的“绿城”早已名不符实,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治理城市病还要倡导人们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就不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就不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开展“双修”,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
“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郑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也面临着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开展“双修”,是城市将由外延扩张转向存量规划,从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
首先,郑州在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的建成区及周边,建设城市森林和防护林区,构建县域森林组团,结合生态廊道建设,采用组合链接方式,串联各县域森林组团,围绕市域边界构建森林组团防护圈。通过这个防护圈可以“治疗”包括空气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减少等多种“城市病”。
另外,“十三五”期间,郑州共规划建设17条、总里程277公里的快速公交系统,陇海西路快速公交、107辅道快速公交、中州大道北延快速公交等将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将积极向周边荥阳、新密、新郑、中牟等市(县)延伸,打破传统区域限制,扩大城市公交服务半径,以此缓解交通拥堵的“城市病”。
综上所述,城市病治理不能孤立地治理表象,要从全市的大格局统筹兼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防治城市病的重点。我们要遵循河南省九次党代会确立的河南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方针,构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城乡体系,合理分配公共服务与资源,改变农民涌入大城市的就业模式,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战略全局上防止人口与资源的过度集中,从根本上预防城市病的发生。
作者简介
周杨(1983—),女,上海崇明人,郑州财经学院社科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