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心的广州人会发现,今年7月以来,很多华南板块的新开楼盘,都带有十年字样,如雅居乐花园的“十年小雅”、华南碧桂园的“十年华南”等。
外地人或难解其中三昧,但本地人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10年,“华南板块”,从一派蕉林稻海、田园风光的荒坡之地,变成一座移民新城。
10年,曾在这里耕耘、发轫的地产商们,如碧桂园、星河湾、雅居乐等,已成为海内驰名的地产巨鳄,从华南走向全国。
10年,由“华南板块”开启的中国房地产业“大盘模式”,成为了房地产历史上一个重要关键词,引一时风骚。
最重要的是,10年,“华南板块”成为了几十万新广州人的家,也成为广州城市狂飙突进的样本与缩影。
大盘时代碧桂园
应该还有人记得1999年春节时广州碧桂园开盘时的盛况——那是一次打破传统的春节期间开盘,不仅让广州人春节不置业的传统成为过去,更给自我感觉良好的广州楼市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当时,广州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毛坯房产品发售,而广州碧桂园首推了全现楼带豪华装修的花园洋房,且社区配套、园林绿化同期交付,并首创免费看楼班车服务。于是,3000套洋房别墅一个月内被抢购一空。
也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后来走红全国的名字——杨国强,走入广州公众视野。但在当时,极少有人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能反映此人低调的细节是,有一年,一本杂志将杨国强选为中国前100大富豪,可死活找不到他的照片,最后只好随便找了一张有男人背影的照片来代替。
杨国强说,做生意本来就不是耍嘴皮子的事。
2007年11月21日,甚少公开露面的他在中山大学演讲,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经历:“我18岁以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鞋,衣裤都是香港的亲戚穿旧了才寄过来的。我在家煮饭煮了十多年,像种菜、放牛等很多农活也干过。”
“我从来都没想过做什么首富,我只是踏踏实实地每天工作而已。我认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才最重要。如果我80岁的时候走在街上,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满足了。”
这是一个草根式的梦想。
1955年,杨国强出生时,上边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多年后,他的三哥杨国光——家族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碧桂园报》上以连载方式,撰文记述家族百年史。在写到杨国强的出生时,用了这样的文字:弟弟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快乐,那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张要填的嘴。
1978年,杨国强在大哥杨国华的引荐下,到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国强已成长为镇政府下辖的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作为一个施工员,他的月薪仅仅过百,那段生活给他烙下了最惨痛的印记,据说他的大女儿持续发烧,因为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智力。
可是在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任期内,杨国强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这个几年前还为女儿看病发愁的人,竟然出资3395万元,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了私营化运作,杨国强成了“Boss杨”。
到了1993年,“Boss杨”遇到人生另一次困境——垫资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可是房子盖好了,遇到市场低潮,没人来买。三和物业的股东们只能答应以别墅抵债。
于是,从造房者摇身一变,杨国强成了卖房者。
若干年后,成为中国首富的杨国强回忆起这次改写他命运的“被迫转变”是否会有诸多感慨。事实上,正是这次转变,他从一个建筑行业的包工头开始向发展商转型。
也是这次机缘巧合,促成了杨国强和地产策划教父王志纲的一次合作,同时也催生了后来被称为“碧桂园神话”的“教育地产”概念。
按照王志纲的策划方案,碧桂园先是引来北京的景山学校,然后将高端国际学校作为启动地产市场的先导,顺势进行楼盘策划,将碧桂园定位于“成功人士的家园”、“五星级的国际俱乐部”。
由此,“碧桂园神话”诞生。
可是,在杨国强走出顺德进入广州番禺的“华南板块”之后,“碧桂园神话”失灵——2000年“五一”节华南碧桂园开盘之后,在星河湾以及南国奥林匹克等项目的压制下,几乎长达半年,碧桂园的洋房别墅走货速度陷于滞缓状态。
为什么?
2001年,在《地产巨鳄备战番禺》一文中,王志纲总结说:“华南板块有两个与其他板块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同一区位上汇聚了小者近千亩,大者数千亩的七、八个超级大盘;二是这些大盘的开发商不是曾经有过优秀业绩的行业名牌,就是一直深藏不露的实力派。”
那么,杨国强在“华南板块”的竞争对手们都是谁呢?
“好楼盘自己会说话”的星河湾
2001年4月28日,星河湾初一亮相,很多人都被它的江边栈道、豪华装修,还有水景园林所震撼。
粗略估计,星河湾共动用了上千种材料,130种乔木、灌木,数百种进口的建材,几百个从未有过的工艺。
一种说法是,在当时,星河湾作为华南板块的试金石,彻底提升了高尚住宅的标杆,也改写了郊区大盘的品质纪录,并迫使同地区甚至以外的其他楼盘纷纷提高产品水平,调整营销战略。
广州星河湾的一战成名,并没有让他的老板——黄文仔,一个地地道道的番禺人满足。他深知,那个遥远的京城,才是自己真正的舞台。他要把星河湾的成功,在北京这个群英荟萃的地方重演。
据说,黄文仔在临行前发出豪言壮语,“榜眼探花都不要,进京只为拿状元。”并且作出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不金榜题名,便徒步回广州。
2002年,黄文仔悄然进京,选择了一片“九成以上北京同行都看不中”的地块开始了他长达3年的耕耘。
2004年底的某一天,人们忽然发现,北京也有了个叫“星河湾”的地方,一片欧式高档建筑社区。
2005年开春,星河湾地产投入巨资进行了大改造,整个工程将在星河湾一期业主收楼时全部完成,实现绿树垂岸,清水养鱼。一条流淌了几十年的污水沟就这样成为星河湾周边社区的一道靓丽的景点。
今天,很多人都坚持认为,2005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北京星河湾现象”。因为就在一片阴霾中,星河湾却步入了热销。星河湾在北京的成功,重新定义了高档住宅市场价值,彻底颠覆了北京高档住宅地段论的定律,继而开启了品质决定论的大门。
有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商,而有什么样的发展商就有什么样的开发模式和住宅产品。从当初在各大媒体登载过的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里,我们也许能隐约感受到星河湾楼盘背后主人的一些性格特征。
当初的黄文仔最常待的地方便是工地,经常穿着长筒雨靴在泥泞的工地上执拗地搜索着每一个瑕疵。即使是在工地对面的餐厅待客,他也会突然站起来疾步走到窗边,拿起备好的高倍望远镜出神地望着不远处的工地,然后掏出手机找到责任经理改正工程,往往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冷落了客人,手下只能加倍殷勤地招待。
黄文仔对质量的苛刻、对细节的敏感、对工艺的精求,已经使中建三局,这个号称“中国第一”的建筑队伍胆战心惊。
星河湾开盘前夜,他又从现场挑剔出诸多问题,数千人的施工队这时已疲惫不堪,深夜两点,无论他怎么暴跳如雷地呵斥、怒骂,手下依然无法动弹,他叹一口气,抢过一支扫把,跳进游泳池,打扫起卫生来。
几年后在北京和上海开盘的星河湾确实在奢华程度上不断超越,让见多识广的京沪两地高端人士大为震撼(一个细节是,为了完全复原生活方式的本样,北京星河湾样板间的衣柜里放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爱马仕限量版铂金包)。有的老板甚至开玩笑地说这太像豪华酒店,害怕跟老婆一觉醒来后不自觉地掏出小费。
没有尺子,他挽起裤腿用脚去比护栏的高度,让同行的人用相机拍下来。他蹲在地上,用手指量木板之间留多大空间才能保证热胀冷缩时木板不变形:“手指头至少不会长胖,我们要保证这条木道50年不变质。我有广东最大的木材厂,做了这么多年板材,玩木头没有人玩得过我。”
半年以后,他做出了人称“中国第一江景”的骑江木栈道。
许多老板比黄文仔有钱,也有不少老板比他见多识广,但很难有一个像他这样用心做事,以至于他有信心打出这样的广告词——好楼盘自己会说话。
一个板块和一群地产商人
有了星河湾这样的竞争对手,可以想见碧桂园的踌躇。竞争还不止这两家——号称华南板块“八大金刚”的8个楼盘,共占用2万多亩土地,包括占地6500亩的“中国第一村”祈福新村,还有雅居乐、华南新城等。
每一个巨型楼盘的背后,都有一位地产业的巨头,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低调,比如华南新城背后的合生创展老总朱孟依,就是一位在地产界呼风唤雨、却在圈外寂寂无名的人,而华南板块的崛起,无疑成就了这批地产大鳄。
中国地产界教父级人物王石曾说,“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有一段时间,朱孟依的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就相当于万科在全国5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
“华南板块”内涌现的大佬还包括雅居乐的陈卓林家族。1992年,该家族起步于中山,主攻中高档房产,一度占据了中山房地产市场70%的份额。
在“农村”掘得第一桶金后,陈卓林便迅速将重点转入中心城市——广州。2002年开始,广州雅居乐花园、南湖半岛花园、南海雍景豪园、花都雍华廷4个超大型房地产项目全面启动,雅居乐正式挺进广州。
引人关注的是,雅居乐花园一次性开发了30万平方米,并在一年内全部消化,2004年凭借7.2亿的火爆销售业绩登上华南板块上半年的销售冠军宝座。
当下,华南板块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的开发已基本处于尾声,当年的一片荒坡地也早已成了新兴白领的聚居之地。
可以说,华南板块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上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也为中国的城市化留下了难得的思考。它在宣告房地产大盘时代来临的同时,也为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打下了伏笔。
外地人或难解其中三昧,但本地人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10年,“华南板块”,从一派蕉林稻海、田园风光的荒坡之地,变成一座移民新城。
10年,曾在这里耕耘、发轫的地产商们,如碧桂园、星河湾、雅居乐等,已成为海内驰名的地产巨鳄,从华南走向全国。
10年,由“华南板块”开启的中国房地产业“大盘模式”,成为了房地产历史上一个重要关键词,引一时风骚。
最重要的是,10年,“华南板块”成为了几十万新广州人的家,也成为广州城市狂飙突进的样本与缩影。
大盘时代碧桂园
应该还有人记得1999年春节时广州碧桂园开盘时的盛况——那是一次打破传统的春节期间开盘,不仅让广州人春节不置业的传统成为过去,更给自我感觉良好的广州楼市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当时,广州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毛坯房产品发售,而广州碧桂园首推了全现楼带豪华装修的花园洋房,且社区配套、园林绿化同期交付,并首创免费看楼班车服务。于是,3000套洋房别墅一个月内被抢购一空。
也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后来走红全国的名字——杨国强,走入广州公众视野。但在当时,极少有人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能反映此人低调的细节是,有一年,一本杂志将杨国强选为中国前100大富豪,可死活找不到他的照片,最后只好随便找了一张有男人背影的照片来代替。
杨国强说,做生意本来就不是耍嘴皮子的事。
2007年11月21日,甚少公开露面的他在中山大学演讲,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经历:“我18岁以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鞋,衣裤都是香港的亲戚穿旧了才寄过来的。我在家煮饭煮了十多年,像种菜、放牛等很多农活也干过。”
“我从来都没想过做什么首富,我只是踏踏实实地每天工作而已。我认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才最重要。如果我80岁的时候走在街上,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微笑地跟我打招呼,我就满足了。”
这是一个草根式的梦想。
1955年,杨国强出生时,上边已有2个姐姐和3个哥哥。多年后,他的三哥杨国光——家族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碧桂园报》上以连载方式,撰文记述家族百年史。在写到杨国强的出生时,用了这样的文字:弟弟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快乐,那意味着家里又多了一张要填的嘴。
1978年,杨国强在大哥杨国华的引荐下,到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任施工员,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到1989年,杨国强已成长为镇政府下辖的建筑公司——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作为一个施工员,他的月薪仅仅过百,那段生活给他烙下了最惨痛的印记,据说他的大女儿持续发烧,因为无钱医治,以至于影响了智力。
可是在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任期内,杨国强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这个几年前还为女儿看病发愁的人,竟然出资3395万元,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开始了私营化运作,杨国强成了“Boss杨”。
到了1993年,“Boss杨”遇到人生另一次困境——垫资为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建造了近4000套别墅,可是房子盖好了,遇到市场低潮,没人来买。三和物业的股东们只能答应以别墅抵债。
于是,从造房者摇身一变,杨国强成了卖房者。
若干年后,成为中国首富的杨国强回忆起这次改写他命运的“被迫转变”是否会有诸多感慨。事实上,正是这次转变,他从一个建筑行业的包工头开始向发展商转型。
也是这次机缘巧合,促成了杨国强和地产策划教父王志纲的一次合作,同时也催生了后来被称为“碧桂园神话”的“教育地产”概念。
按照王志纲的策划方案,碧桂园先是引来北京的景山学校,然后将高端国际学校作为启动地产市场的先导,顺势进行楼盘策划,将碧桂园定位于“成功人士的家园”、“五星级的国际俱乐部”。
由此,“碧桂园神话”诞生。
可是,在杨国强走出顺德进入广州番禺的“华南板块”之后,“碧桂园神话”失灵——2000年“五一”节华南碧桂园开盘之后,在星河湾以及南国奥林匹克等项目的压制下,几乎长达半年,碧桂园的洋房别墅走货速度陷于滞缓状态。
为什么?
2001年,在《地产巨鳄备战番禺》一文中,王志纲总结说:“华南板块有两个与其他板块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同一区位上汇聚了小者近千亩,大者数千亩的七、八个超级大盘;二是这些大盘的开发商不是曾经有过优秀业绩的行业名牌,就是一直深藏不露的实力派。”
那么,杨国强在“华南板块”的竞争对手们都是谁呢?
“好楼盘自己会说话”的星河湾
2001年4月28日,星河湾初一亮相,很多人都被它的江边栈道、豪华装修,还有水景园林所震撼。
粗略估计,星河湾共动用了上千种材料,130种乔木、灌木,数百种进口的建材,几百个从未有过的工艺。
一种说法是,在当时,星河湾作为华南板块的试金石,彻底提升了高尚住宅的标杆,也改写了郊区大盘的品质纪录,并迫使同地区甚至以外的其他楼盘纷纷提高产品水平,调整营销战略。
广州星河湾的一战成名,并没有让他的老板——黄文仔,一个地地道道的番禺人满足。他深知,那个遥远的京城,才是自己真正的舞台。他要把星河湾的成功,在北京这个群英荟萃的地方重演。
据说,黄文仔在临行前发出豪言壮语,“榜眼探花都不要,进京只为拿状元。”并且作出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不金榜题名,便徒步回广州。
2002年,黄文仔悄然进京,选择了一片“九成以上北京同行都看不中”的地块开始了他长达3年的耕耘。
2004年底的某一天,人们忽然发现,北京也有了个叫“星河湾”的地方,一片欧式高档建筑社区。
2005年开春,星河湾地产投入巨资进行了大改造,整个工程将在星河湾一期业主收楼时全部完成,实现绿树垂岸,清水养鱼。一条流淌了几十年的污水沟就这样成为星河湾周边社区的一道靓丽的景点。
今天,很多人都坚持认为,2005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北京星河湾现象”。因为就在一片阴霾中,星河湾却步入了热销。星河湾在北京的成功,重新定义了高档住宅市场价值,彻底颠覆了北京高档住宅地段论的定律,继而开启了品质决定论的大门。
有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商,而有什么样的发展商就有什么样的开发模式和住宅产品。从当初在各大媒体登载过的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里,我们也许能隐约感受到星河湾楼盘背后主人的一些性格特征。
当初的黄文仔最常待的地方便是工地,经常穿着长筒雨靴在泥泞的工地上执拗地搜索着每一个瑕疵。即使是在工地对面的餐厅待客,他也会突然站起来疾步走到窗边,拿起备好的高倍望远镜出神地望着不远处的工地,然后掏出手机找到责任经理改正工程,往往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冷落了客人,手下只能加倍殷勤地招待。
黄文仔对质量的苛刻、对细节的敏感、对工艺的精求,已经使中建三局,这个号称“中国第一”的建筑队伍胆战心惊。
星河湾开盘前夜,他又从现场挑剔出诸多问题,数千人的施工队这时已疲惫不堪,深夜两点,无论他怎么暴跳如雷地呵斥、怒骂,手下依然无法动弹,他叹一口气,抢过一支扫把,跳进游泳池,打扫起卫生来。
几年后在北京和上海开盘的星河湾确实在奢华程度上不断超越,让见多识广的京沪两地高端人士大为震撼(一个细节是,为了完全复原生活方式的本样,北京星河湾样板间的衣柜里放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爱马仕限量版铂金包)。有的老板甚至开玩笑地说这太像豪华酒店,害怕跟老婆一觉醒来后不自觉地掏出小费。
没有尺子,他挽起裤腿用脚去比护栏的高度,让同行的人用相机拍下来。他蹲在地上,用手指量木板之间留多大空间才能保证热胀冷缩时木板不变形:“手指头至少不会长胖,我们要保证这条木道50年不变质。我有广东最大的木材厂,做了这么多年板材,玩木头没有人玩得过我。”
半年以后,他做出了人称“中国第一江景”的骑江木栈道。
许多老板比黄文仔有钱,也有不少老板比他见多识广,但很难有一个像他这样用心做事,以至于他有信心打出这样的广告词——好楼盘自己会说话。
一个板块和一群地产商人
有了星河湾这样的竞争对手,可以想见碧桂园的踌躇。竞争还不止这两家——号称华南板块“八大金刚”的8个楼盘,共占用2万多亩土地,包括占地6500亩的“中国第一村”祈福新村,还有雅居乐、华南新城等。
每一个巨型楼盘的背后,都有一位地产业的巨头,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低调,比如华南新城背后的合生创展老总朱孟依,就是一位在地产界呼风唤雨、却在圈外寂寂无名的人,而华南板块的崛起,无疑成就了这批地产大鳄。
中国地产界教父级人物王石曾说,“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有一段时间,朱孟依的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就相当于万科在全国5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
“华南板块”内涌现的大佬还包括雅居乐的陈卓林家族。1992年,该家族起步于中山,主攻中高档房产,一度占据了中山房地产市场70%的份额。
在“农村”掘得第一桶金后,陈卓林便迅速将重点转入中心城市——广州。2002年开始,广州雅居乐花园、南湖半岛花园、南海雍景豪园、花都雍华廷4个超大型房地产项目全面启动,雅居乐正式挺进广州。
引人关注的是,雅居乐花园一次性开发了30万平方米,并在一年内全部消化,2004年凭借7.2亿的火爆销售业绩登上华南板块上半年的销售冠军宝座。
当下,华南板块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刚”的开发已基本处于尾声,当年的一片荒坡地也早已成了新兴白领的聚居之地。
可以说,华南板块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上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也为中国的城市化留下了难得的思考。它在宣告房地产大盘时代来临的同时,也为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打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