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当前实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如今“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已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整本书阅读”这一关键词,我们会发现,2015年以后关于这一问题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这充分说明该教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然而,冷观这几年的热度,我们会发现现实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许多教师也撰文指出当前存在的“阅读时间少、阅读理解浅、阅读功利化、指导随意化”等问题。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本着对语文教育的热忱以及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期待,这几年一直积极投身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激情之余,遇到了种种问题和阻碍,真可谓“整本书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首先,学生日常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缺乏适应性。
  近些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那就是逐渐趋于快餐化、片段化,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以及思维习惯也显得肤浅和浮躁。在这一大背景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自然不容乐观。虽然网络快餐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好零碎的时间,但现今网络上的资源良莠不齐,且初中生的辨识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很难真正“消化”大面积的碎片化阅读,以至于形成“积食”效应,也就谈不上“有营养”了。这样的阅读习惯,自然难以适应“整本书阅读”的
  形式。
  其次,“整本书阅读”体系构建缓慢,缺乏递进性。
  《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然而,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构比较滞后,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文章大多集中在策略指导上,有关课程体系的建构则寥寥无几。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时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常被课内精讲文章所代替。此外,课程的设置,需要统筹各个学段的情况再进行安排,并注意学段间的衔接性,同学段中各年级的阅读书目、评价体系都需具备递进性,如果只是各管一段,则会大大降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第三,“整本书阅读”任务闲散,缺乏计划性。
  语文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但却在设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时缺乏计划性,没有提前制定一个全面而又长远的教学计划,而是经常按照阅读指导提纲随意备课,这自然削弱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此外,多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会漫不经心地对待“整本书阅读”任务,缺乏一定的阅读计划,以至于弱化了“整本书阅读”的功用和目的。
  第四,“整本书阅读”课型单一,缺乏多元性。
  当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很好地开设阅读课程,而且对新课标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不够重视,认为这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阅读课程,但没有把阅读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是将其作为简单的自由阅读课或摘抄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都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再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最后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结构化,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最后,“整本书阅读”评价随意,缺乏引领性。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在引领学生真正阅读、提升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检测和考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关于检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更是很难实施。结果性评价中,最受学生及家长重视的就是试卷考查,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分数。但考试题目大多过于浅显,学生无需深度阅读理解也可以作答,从而导致各种阅读大纲式、阅读习题式的指导书大行其道;而有的题目又过于艰涩,学生即便认真阅读,也未必能够答出,这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是个不小的打击。
  纵观当前“整本书阅读”遇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多做反思,积极改进。
  首先,师生陈旧的思想有待更新。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无用功”,根本不值得提倡或者阳奉阴违。一些教师往往采取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方式对教材文章进行精读精讲,但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按照统编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目,真正做到“整本书阅读”,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这样实施后,在考试时并不能有明显的效果,还容易导致其他题型的失分。特别是当前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存在着偏差,他们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时间一长,自然会形成家长不支持、学生不配合、教师有倦怠的现象。最终导致“整本书阅读”进展缓慢且问题频发。
  其次,教师自身语文素養有待提升。
  要做好“整本书阅读”,不管采用怎样的策略和方法,师生共读是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都没有做到坚持读书,没有做到为学生读书,那必然难以要求学生做好这一工作。除此之外,有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由于自己专业水平有限,无法在教学中很好地开展指导工作。因此,语文教师也要坚持阅读,做一个会阅读的老师,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除了自身坚持阅读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营造阅读氛围,提供阅读空间,创设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的文化场域,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第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沉重。
  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沉重也是影响“整本书阅读”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的评价监督、学校的检查考核、上级部门的督促和要求等,往往使教师陷于疲于应对的境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已经使教师“捉襟见肘”,因此他们不愿在“整本书阅读”的设计和指导上花费太多精力,而往往喜欢走捷径,或者完全让学生自己去读。
  第四,“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显现较慢。
  从“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来看,它的价值和效果一般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体现,所以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对它不够重视。虽然“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板块,但却似乎没有直接和升学考试挂钩,并且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这无疑间接弱化了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程度,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最后,有些书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源动力。然而,有些书籍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不小难度的,这种可读性不高的作品会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学生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另外,有的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而那些篇幅较短、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则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难以推进的一个原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遇到了种种问题和瓶颈,但是目标和方向是不会改变的,不能因为遇到阻力就止步不前。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群策群力,继续探寻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收获,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自己的思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虽然“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爱需要勇气”。既然爱,就要矢志不渝,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整本书阅读”不靠热,而靠理性的韧。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努力下,“整本书阅读”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一直心存这样的想法:把国学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尽自己所能,在职任范围内改变国学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状态。中华之星国学大赛的举办,无异于在浩瀚的国学海洋中为广大师生投下一条渡舟,最起码,它昭示着国学已经从象牙塔中走进“寻常百姓家”了。  我们大概是在2017年七八月间接到报名通知的,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就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之中。由于有了上次(第二届)参赛的经验,这一
[摘 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从学生自身做起,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而严格训练学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对小学数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分析,提出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到高师学习,积极向上,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实践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中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扩招背景,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为紧跟时政,积极拥护国家经济、教育发展号召,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减少贫困待业人口,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顺应时代潮流新方向。更好推进扩招任务,需要透彻了解对高等职业教育扩招百万的深刻意义;探讨扩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并针对现实状况制定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能
新课本发下来了,第一件事你要做什么呢?是不是摆好教案纸、拿出教参翻看《标准》?抑或是搜寻往年的教案重新加工?然而,如此下去,3年、5年、10年……用这种方法备出来的课会有怎样的引领作用和思维深度呢?所以精准、深入、到位的文本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一定要对文本有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即解读。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独到地解读文本呢?从实践上看,文学文本的解读大体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充满趣味、灵气和诗情的课堂,语文也应该是最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学科,但这一本来与历史现实、红尘万象、生命感知天然融合、密不可分的鲜活之物,却在很多学生心中和嘴里变得味同嚼蜡,形同鸡肋。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一是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课堂教学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血肉。  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渊薮,就需要引进生活的源泉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老师都会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不遗余力。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家常便饭,但是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脱离生活实际,脱离自身感受,要么就是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句不成句,段不成段。更让人伤心的是,老师改得累,学生却不领情,只是看看分数就丢在一边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的作文批语指向性
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运用广泛的学科,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意在通过学生的主动阅读、主动展示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个性化阅读更是语文教育的必然途径以及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这意味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便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立足阅读期待
近来,接触到一个新词——抟物。  抟,“以手圜之也”,本意是用手将土细细抟成圆形。周公度先生《抟物》一书中,描画了一群陶工的生活:一位位老陶工,满头银发,手捧陶土, 静心抟制,让普通的陶土慢慢发生神奇的变化,成为形态各异、朴实雅致的陶具。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听过的一节语文课。这是一位平凡的男教师,一头银发,即将退休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走进课堂,老教师不多言语,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我环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如何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呢?我们可以巧用抓手。何为“抓手”呢?“抓手”的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在语文课堂提问时,选好了抓手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那么怎么巧用抓手,让课堂提问变得更有效呢?在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巧以“主问题”为抓
[摘 要:近年来,语言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如果想在动荡的人才竞赛中获胜,则必须从小就积累深厚的文学知识。具备良好的中文核心素养是积累知识的前提。《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习之母,具有良好的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其他课程,而且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教师应以“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