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制造富翁的工厂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70年代以前,产生一个亿万富翁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但是自从有了互联网,产生一个亿万富翁奇迹般地只需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占据《福布斯》最富有者名单前3名的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史蒂夫·巴尔梅是70年代以后白手起家,从互联网里走出来的新一代富翁,他们三人的财产总和已大大超过杜邦、洛克菲勒等老牌资本家族。不仅如此,根据《福布斯ASAP》技术增刊公布的年度统计名单,美国高技术行业排名前100位最富有的企业家中,从事与互联网有关业务的人占1/3。可以这么说,互联网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富翁的工厂。
  
  ●老牌精英纷纷败阵
  
  这几年许多老牌的精英不敌互联网,纷纷败下阵来。正如美国《时代》杂志所说的:“互联网络作为全球新势力已悄悄崛起。”
  1998年年初,美国久负盛名的《新闻周刊》人仰马翻,不过不是败在宿敌《时代》杂志手下,而是败在好莱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互联网主马特·德鲁奇手下。1月中旬,《新闻周刊》第一时间找到盛传与总统克林顿有染的前白宫见习生莱温斯基私人谈话录音内容,以为胜券在握。可是正当他们还在求证内容的时候,1月17日,互联网络上突然杀出一个“程咬金”。德鲁奇名下的电子小报《德鲁奇报告》抢先向网民爆出莱温斯基与总统的绯闻内幕,给《新闻周刊》来了个措手不及。后有观察家指出,德鲁奇年初“抢闸”在互联网爆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内幕,这种轰动效应,只有60年代肯尼迪总统遇刺案对电视媒介造成的震撼可堪比拟。《德鲁奇报告》尽管只是马特·德鲁奇一人经营的电子小报,但它已拥有固定订户10多万个,美国大城市的主流传媒编辑部门,现在每天都得紧盯网上的《德鲁奇报告》,生怕一不留神,漏掉值得跟进的小道消息。如今,《德鲁奇报告》已成为了世界报刊市场的一匹黑马。
  1998年9月14日,成立仅23年靠互联网起家的微软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以市值2611亿美元的骄人业绩,取代了市值2573亿美元的老牌企业——通用电气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而通用电气公司只得屈居第二。互联网络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德鲁奇敢与《新闻周刊》叫板,微软公司战胜通用电气公司,与其说是德鲁奇与微软公司的胜利,还不如说是互联网网络的胜利。截至1997年底,全世界的网络商业总额突破100亿美元,权威的国际数据集团估计:到2001年,网络商业总额将达到2200亿美元。
  
  ●全新的经济形态
  
  一个互联网络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商业信息、查询股市行情、阅读新闻报道、问药寻医,甚至借助网络电子银行进行电子贸易定货、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总之,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与2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亿个用户紧紧在一起,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络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贸易方式,甚至动摇了传统的股市理论。大家知道,9月14日,微软公司的市值虽然超过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但是微软公司每年创造的利润却远远低于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1997年的收入为900亿美元,而微软只有145亿美元;199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净利润是82亿美元,微软只有47.9亿美元。按照所有公司的股票价值都应该是建立在公司赢利基础上的传统股市理论,微软的价值跃居第一是不可思议的,但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从未赢过利的网络公司也在天天向上。如最近每股价值从79.06美元急升到99.56美元的搜索引擎公司从来没赢过利,去年还亏损900万美元。
  
  ●一天一个亿万富翁
  
  靠互联网络发财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是1986年3月13日正式在纽约股市正式上市的,开盘价为25.17美元,当天升值40%,以29.25美元收盘。一周后,冲至每股35.50美元,一年后升至90.75美元。如今不仅微软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史蒂夫·巴尔梅也早已成为《福布斯》最富有者名单的前3名。根据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伍尔夫发表的统计报告,盖茨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贫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简单地说,从1998年1月至6月,盖茨的财产增加了160亿美元,相当于每秒有2500美元的进帐。互联网络上有人据此编了个笑话,说盖茨就算掉了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在地上他也不该去捡,因为他可以利用这弯腰的5秒钟赚更多的钱。
  靠互联网络发财的华人也不少,最典型的要数出身在台湾的杨致远。杨致远与好友大卫·费罗于1994年4月合作创办了专门从事网上检索引擎的雅虎公司(Yahoo!),公司一开张就赢得了500万用户,每年广告收入超过4亿美元。1996年4月12日,雅虎公司在纽约正式上市,上市价为13美元,但开盘就报收为24.5美元,一天之内,股价就连翻近4倍,而当天雅虎公司的市值就达到8.5亿美元。至1998年初,雅虎的股票每股的股价已突破110美元,市值达40亿美元,昂首进入了全球经济的500强,并成为了新一代的超级富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络还将制造更多的亿万富翁。
  
  (责任编辑/韩春萌)
其他文献
(接上期)  总理府骤起枪声  女总理血染莎丽    按照卫队值勤表的安排,10月31日这天本特·辛格是下午值勤,而萨特万特·辛格则在上午担任站岗警卫任务。本特·辛格借口有私事要办,把下午值勤调成上午值勤。他由于本特·辛格深得甘地夫人的信任,所以他的调差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10月31日上午9点18分,甘地夫人推开住宅的门,走下台阶,前往办公室。5名卫士小心翼翼地在她身后两三米的地方跟随着。甘
期刊
●在瓦扎部落,一伙土著人挥刀冲了过来。他差点成了刀下之鬼。  ●他见到一位大酋长竟有100多位妃子和40多个太监。  ●奔族部落大酋长曾派人找中国驻喀人员向他要军火,原来。是黑人向导误将“中国大摄影家”翻译成了“中国大酋长”。  柏雨果是一位从秦岭山地走向世界的摄影家,他曾自筹资金、独身一人深入非洲的莽莽雨林和浩浩戈壁,探访原始部落,从而获得了一个“勇敢艺术家”的称誉。  1998年9月至12月,
期刊
王 涌 编译    在与普通日本人的交谈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的血型是什么?”据东京繁华商业区的一名酒店老板介绍说,许多初次在他那里约会的年轻人经常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后,单刀直入地询问对方的血型。有时一方会认为两人血型“不相配”而中止约会,因为他们相信血型决定人的性格。  日本国民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相信血型决定人的命运的说法。尽管日本是一个技术先进教育普及的国家,但迷信活动在日本人日常
期刊
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海拔最高的第一大峡谷。那里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矿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科学家和旅游者前去探险考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坐落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西藏东南米林县的派区为入口,至巴昔卡,并围绕珠穆朗玛峰东侧最高峰——南迦巴瓦峰(7782米)形成奇特的马蹄型大拐弯。中国科学工作者多次深入峡谷探险考察,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峡谷长496.3公里,平
期刊
在浙江宁波市月湖西面的绿林深处,有一座古老的藏书楼。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古色古香。楼前有一个池塘。池水清澈,鱼儿嘻戏:池边是人工堆筑的假山,重峦叠翠,高峰秀出,远看山重水复,近闻虫鸣鸟唱:山的四周精心环植有竹木,微风吹过,修竹摇曳,香樟溢芳。身历其境,醉心读书。遨游知识海洋,什么金榜题名,洞房花竹,皆可置于脑后,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一阁。    默默无闻的天一阁    天
期刊
声像谜是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谜种,它的谜面不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而是将声光影像作为载体,把谜面设计在动态变化的声屏画面中,以影视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播给观众。猜谜者必须根据声屏画面的内容(故事情节或屏幕形象)和灯谜别解的特点,按照谜面的要求推演出谜底来。现举一例说明:  声像场景(以文字代说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断:刘姥姥在荣国府里,见到墙上挂的钟发出报点的声音,不禁叹道:“不知这是什么
期刊
李贵平 编译    近年来,美容已不再只是法国年轻妇女的事。许多上了年纪的法国老年妇女也开始乐此不倦,踊跃加入。这股源自巴黎的老年妇女美容热已于去年下半年波及整个法兰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眼下在法国,越来越多的老年妇女津津乐道于色彩丰富的唇膏和与之相配的指甲油,以渴求得到一种无穷的魅力。美容大师夏加尔每周给非职业妇女授课,据他说,仅在去年一年里,要求参加美容讲座的人已增加了50%以上。  
期刊
美国是集邮最普及的地方,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集邮爱好者。美国现有2.2亿多人,根据上述的比例估算,集邮者就有200多万了。  美国集邮者收集的范围非常广泛,从邮票、首日封到明信片、印花税票;从邮戳标签以至邮资符志和邮政史料等,可以说是无所不收。  美国人收集的兴趣,除了邮品本身外,还重视邮识的吸收和邮谊的交结,都喜欢踊跃参加各类集邮组织。由此之故,美国的大小集邮组织有70多个,规模最大的是美
期刊
烹调佳肴越来越精细,佐餐辅料越来越繁杂,这就是当今饮食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它给予了人们口福与美味,同时也累积出一系列现代文明病。面对这种状况,医学家、营养学家和食品专家们纷纷发出警告:沉溺于美食,对健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它无异于加速自己的衰亡。于是,厌倦了物质文明的现代人在经过反思之后,开始响应医学界和营养学界的倡导,饮食又崇尚回归自然了。一时间粗食成了各国饮食方式中竟起的流派之一,且大有领衔饮
期刊
1999年1月1日,“欧元列车”满载着欧洲联合与统一的梦想,奔向二十一世纪。望着站台上不愿意离开的英国人、丹麦人、瑞典人和因没能买到“车票”而郁郁寡欢的希腊人,整装待发的欧元列车上的11位“乘客”(奥地利人、比利时人、芬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卢森堡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则有另一番表情:  ●神气活现的荷兰人。荷兰人是这趟欧元列车的首任“列车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