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法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增设的新的学习领域,在小学1至6年级各学段都安排了学习内容,并提出了不同要求。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呢?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资源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搜集素材,整合资料,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在探究中获取真知,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沟通,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法举隅
  人教版五、六年级语文对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穿插在单元课文的教学之中,一种是以单元活动的形式出现。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三单元结合《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等课文的学习,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在《杨氏之子》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并通过“展示台”的教学对这一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反馈。第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教材形式,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关于“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
  对于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杨氏之子》课后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我按照以下步骤组织教学。
  (1)确定活动内容及思路。在这一环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商量设计活动思路,这有利于将活动过程具体化,对活动进程有一个阶段性划分,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活动框架,帮助学生监控整个活动的流程。我在教学了《杨氏之子》以后,按照课后“综合性学习”的建议和提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理清内容和要求,大家共同认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①搜集熟语和短文;②搜集公共场所的提示语和广告词;③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大家结合自己生活条件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渠道搜集资料:去家里书籍中寻找、去新华书店查阅、上网查找等。学习活动后呈现的形式:①课堂汇报展示;②手抄报展示。
  (2)组织学生分散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学生制定出活动方案后,组织学生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我先组织学生形成活动小组,遵从学生个人意愿,人数限定在3—5人,每组选出小组长,组织和督促组内成员根据学习方案逐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在此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网络、书籍、访问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3)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学习的成果,交流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讨论交流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小组的手抄报和汇报学习成果。将各组手抄报贴在黑板上,学生进行点评和评比,在相互学习中也提高了学生制作手抄报的水平。学习成果的汇报按形成的小组或个人独立的形式,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内容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在互相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知识积累和储备。
  2.关于“走进信息世界”综合性学习
  教材第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材首先提出学习任务:“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在每个板块中,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订计划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参考、选用。
  (1)板块一的教学。我首先带领学生讨论“活动建议”,根据自己现有条件对活动内容、方法、成果展示等过程进行预设,通过讨论,大家形成共识,认为在内容上可以进行以下活动:①开展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一天中获得的信息;②举行辩论会。活动方法是自愿组合小组,人数可在3—5人之间,材料内容的获取渠道因自身条件而异,可采取上网查询、去书店查阅、调查访问周围的人等等;成果展示一是围绕信息传递及调查全家人一天中获得的信息等内容办一期手抄报,二是开展辩论会。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搜集、调查材料,一般需要2—3天时间,然后利用一两节课组织汇报展示,特别是要精心组织辩论会。
  (2)板块二的教学。这个板块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指导学生立足自身条件,从实际生活入手,以列举出的三个话题或自己选择熟悉的话题确定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也可以一个人研究一个专题,然后指导各组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工,明确任务;接下来是收集、分析资料。各小组围绕专题通过阅读书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取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教师可抽取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对材料筛选、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是撰写报告。此环节可与后面两篇研究报告的“阅读材料”的教学同时进行,从中学习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研究报告的撰写;最后进行评比展示。将各组上交的研究报告在班上展出,然后全班同学民主评议,评选出比较好的报告,并对不太好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人物的客观、理性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取信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评价人物,促使学生的认识归于理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非黑即白 极端趋向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非黑即白”的错误倾向。新中国最受人推崇的文学家当属鲁迅无疑了,我们崇“乌”及“屋”,对鲁迅的作品更是“毕恭毕敬”
期刊
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不是淡化了,而是对其要求更高了,传统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建立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的,在教师的支配下,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过后布置几道相类似的习题再让学生模仿套用解析,使大部分学生积累的只是知识,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知识
期刊
摘 要:数学解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数学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配置数学问题、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解题策略及情感因素的影响四个方面尝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 基本途径 解题策略  一、结合例、习题演练配置好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紧扣教学内容,配置具有启迪性的问题  例:讨论长方形剖分成正方形的问题。  问题1:一个边长是有理数的长方
期刊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长篇幅的课文明显增加,面对课时未变,容量增大的现状,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束手无策。依葫芦画瓢,按教参上的方法讲授,总感觉课时太少,效果不好;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
期刊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就是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
期刊
摘 要:“小班化教学”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个性发展 生动活泼 团结协作  随着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大量外出,以及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很多农村学校形成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在这种被迫小班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摆在
期刊
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根据一定条件求出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种常见的习题类型。在条件足够时,计算当然不是问题,在条件不足时,就要充分挖掘隐藏在化学式中的信息,从而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下面就几种常见类型分类归纳其求解方法。  一、两种元素质量比相同  例题1.在FeSO4、Fe2(SO4)3的混合物中,若硫的质量分数22%,则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因FeSO4和Fe
期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我们广大地理教育者培养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而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所不可或缺的,那就是:  一、空间分析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与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概念,以便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空间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现实中的中学教学实际告诉我们,这一要求远远没有达到。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不能或不善于揭示中学数学内容中蕴涵的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是不能够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教学。本文分析并揭示了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并提出运用这一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质量互变规律 数学教学  一、中学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