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桥梁书, 帮孩子找到阅读自信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亲子阅读,桥梁书这个名词也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那么,到底什么是桥梁书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孩子是不是都要阅读桥梁书呢?如果孩子只喜欢看图画书而不想看桥梁书怎么办?
  年轻父母对辅食都不会感到陌生。辅食添加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很有耐心。辅食添加也很有必要,因为它能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帮助孩子逐渐过渡到吃正常的食物,获取生长所需的足够营养。赵明老师认为,桥梁书在阅读中的作用很像辅食,能帮助孩子完成从图画书阅读到文字书阅读的跨越,应该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桥梁书不是“学认字”的书!
  桥梁书并不是全文字的图书,它既有绘本的影子,又有了文字书的雏形,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在小读者面前的书,会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很自然的过渡。但是,赵明老师提醒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桥梁书是为了让孩子学认字的书!卢梭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孩子读书写字的最好方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现在看这句话也依然觉得不过时:很多父母确实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如果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孩子过识字关。
  其实,孩子任何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感官、思维与阅读环境互动的成果,而且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的。阅读能力,就像大地万物受春风吹拂、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变化是隐性的,结果是滞后的;而教孩子识字,成果是显性的,是可测算的,二者无法直接对比。有的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多识字,阅读水平就会提升,其实这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可怕的恶果:孩子确实认识不少字,但就是讨厌读书。想实现让孩子对读图到读字兴趣的自然转换,桥梁书可以帮忙,它的主题更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故事幽默有趣,可以帮助孩子逐渐体验和探索到文字的精妙之处,对文字产生好感,从单纯读图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
  什么时候开始阅读桥梁书?
  4~5岁的孩子,当在阅读中已经不再只满足读图,而是对旁边的字也有了好奇心的时候,就可以让桥梁书进入他的阅读世界了。正常情况下,这种过渡慢慢地会让孩子对桥梁书“上瘾”。他发现桥梁书里的文字所表达的故事能满足他更深入的阅读需求,并让他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这种过渡是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孩子们只要跨上这个桥梁,就能大踏步地迈向文字阅读的殿堂。
  赵明老师建议父母,当孩子刚开始读桥梁书时,最好还是亲子共读。其实陪孩子读书的时光在孩子的一生中是短暂而宝贵的,也是孩子内心一种安全感的需求。赵明老师的儿子在他18岁生日那天,曾拿出一摞他小时候看过的图书,和妈妈一起回忆起当时那些亲子共读的时光。儿子指着其中一本《老婆婆的枣树》说:“妈妈,这本书我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之后真的开始声情并茂地背了起来。见到妈妈一脸惊讶,儿子笑着说:“妈妈,其实那些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故事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我就是想听到妈妈讲故事的声音。”所以,当孩子要求你和他一起看桥梁书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看不懂这个故事,只是因为他不想失去和你共读的美好感受,这个时候,可以继续陪孩子走一段一起读书的路,也许等到他真的能独立驰骋在阅读世界不需要你的陪伴时,你还会感觉失落呢!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和父母共读过图画书,或者很少有这样的经历,确实是一种损失和缺憾。好在,桥梁书兼顾了孩子文字阅读能力与读图审美能力的双重需求:好的桥梁书一定会配有生动、风趣、突出内容精华的美丽插图,与文字相互呼应。此时的亲子共读,正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衡量一本桥梁书是否好,可以看孩子在读了它之后,是否遏止不住地想表达点什么,想和父母交流什么,是否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像种子一样种在了孩子的心里。这些美好的情感种子有:幽默、感动、爱、快乐、向往、分享、豁达、责任等等。
  如果孩子不接受桥梁书怎么办?
  如果孩子一直只喜欢看图画书,不太接受桥梁书,父母该怎么做呢?赵明老师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对读书没什么兴趣。父亲苏洵是怎么做的呢?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他就到书房里去读书,还时不时地傳出哈哈大笑的声音。两个孩子非常惊讶:是什么事情能让父亲开怀大笑呢?当他们跑进书房想探个究竟时,苏洵赶紧把手里的书藏了起来。两个儿子感到非常好奇,这书里到底有什么魔力啊?等到父亲出门后,苏轼和苏辙俩兄弟就赶紧把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俩兄弟爱上了读书,成了两个小书虫。苏洵在孩子的阅读教育上,智慧地运用了“欲擒故纵”。赵明老师觉得在阅读这件事上,不能一刀切。如果孩子一时不能接受桥梁书,父母的引导很重要,像故事中这样巧妙地用孩子的好奇心做“诱饵”,把孩子的阅读兴趣点燃的真实教育案例应该不少。赵明老师说,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千万别把孩子的头脑当成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应该看成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供火种,直到用阅读将童年点亮。
  在阅读桥梁书的过程中,孩子的收获很多,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信。是能轻松跨越图画与文字之间的那种自信,是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自信,也是即将独立步入更广阔、更绚烂的文字阅读天地的自信。
其他文献
2011年是新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成效已初显。目前,全民基本医保惠及了我国95%的人口;基本药物的价格下降了30%左右;全国70%的地区建立了达标的乡镇社区卫生机构;中央财政三年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  尽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逐步缓解,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依旧是老百姓享受国家政策利益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已成为许多地区医疗机构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
一转身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进入高龄之列,再不生小宝宝,这辈子就跟当妈妈无缘了。赶紧着手准备,这才发现以前轻而易举的事,现在竟然需要面临先兆流产、妊娠糖尿病、早产、难产及产后恢复难等一系列拦路虎。高龄怀孕=高危?如何才能顺利生下健康聪明的宝宝?  高龄孕妇流产率大大增加,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也高于适龄产妇。另外,高龄孕妇早产及难产风险也在加大……好在,只要我们提前做足准备,就能一路闯关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喜欢把育儿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这非常正确!育儿的主要责任人就是我们自己。但是,你知道该如何去调配和管理好帮助我们带娃的祖父母吗?是时候提升你管理家庭育儿团队的领导力了!  隔代育儿虽然问题重重,但城市中的大多数家庭迫于无奈,依然需要维持这样的育儿方式,组成祖父母 年轻父母的育儿团队。不可否认的是,年轻父母就是这个家庭育儿团队的领导者。不过,想要出色地管好这个团队,可不是
在社会心理学中,一项颇为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就是旁观者效应:在场负有帮助责任的人越多时,每个人的助人意愿就会越下降。而这种效应在5岁的孩子身上也被观察到。  德国的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故意碰倒桌子上的一杯颜料,并高呼请求5岁的孩子来帮助他。  当只有1个孩子在场时,  90%多的孩子会施以援手;  有3个孩子在场时,  这个比例下降到只有50%。  不过,如果另外两个孩子被限制在围栏后面,无法提供帮
10月21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礼堂内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安静得只能听到那些感动的啜泣。讲台上孟佩杰的故事,让同龄人感动不已。  今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六部委启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确定全国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为317名。经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全国公示和群众投票、评委会评选、综合评定等程序,郭明义等54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12月12日,临近岁末,进入“大雪”后的北京,寒气袭人。在这一天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民生”二字则“炙手可热”。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0年来最晚的一次会期,外界由此揣测当下中国经济的复杂境地和高层决策的谨小慎微。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如何“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握二者的最佳平衡点,并非易事。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1年,生活,也许充满酸甜苦辣,也许还
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儿童触屏的主要内容是动画片,其次是电视台制作的低幼节目。而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的,则是动画片中那些他非常熟悉的动画形象。除了喜爱,你知道他们对孩子还有哪些影响吗?  达诺维奇教授的经典研究是关于在电视或其他屏幕媒体中,孩子熟悉的动画形象是如何影响他的决策和学习的。  这个时代,在我们常见的媒体中,包括电视、平板电脑、网络以及街边的路牌广告中,总能看到商
环保部门对PM2.5数据讳莫如深,主要是担心由此遭遇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完成“蓝天计划”变得困难。    前几天北京的雾霾天气让人感觉污染严重,加之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北京市官方的数据差别较大,北京市环保部门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多次向公众释疑后,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11月8日起正式对个人开放,市民打电话预约后,就能走进监测中心,参观空气质量监控数据从收集到发布的全过程。  北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且多雨潮湿。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不断受到湿热邪气的侵袭,稍不注意就会诱发一系列的湿热疾病。孩子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且不懂自我防护,湿热疾病的发生比例远高于成人。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热邪具有炎上、耗气伤精、生风动血的特点,而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针对湿热的这些特性,在夏季孩子容易患上的以下这些疾病,统称为湿热病。   常见病症之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季湿热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也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功能重建。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从孩子身上转向家庭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让人焦虑甚至无解的育儿难题,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家教有方栏目介绍  本栏目由《父母必读》杂志与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合办。  旨在帮助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新知、良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开启父母自己的家庭养育智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