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敦煌:最美还是夕阳红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出生于华侨家庭,克己奉公、乐观向上;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四十年,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尖子,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不忘母校、不忘校友,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只为重温校园情怀,与友共进良言详谈;他家庭和美,心怀感恩,生活快乐,共享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他爱好文艺、诗诵弹唱样样在行,是一个乐享生活,感染他人的乐观先行者,他的生活多姿多彩,忙碌不暇;他享受忙碌,永葆年轻之心。他就是林敦煌先生——一位年过八旬的“常青树”!
  为人师表六十年
  1929年出生的林敦煌先生生长在一个菲律宾华侨家庭中,身为长子的他,不仅受到父母的格外重视,还要尽哥哥的职责,帮忙照顾好弟弟妹妹,由于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林敦煌先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与艰苦同在。“那时候读书,家里比较穷,没鞋穿,经常光脚去学校上课”。正是这种艰苦让这位有志青年更加发奋图强,并凭借自己的优秀成绩考取了北京体育学院。在校期间,林敦煌先生不仅锻炼出一副好身材,同样也激发了自己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北黄冈高中任教两年,之后去往厦门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担任体育老师一职。在职期间他牢记陈嘉庚先生“诚毅”精神的校训,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行动感染学子,“我一直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做到为人师表,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传达这份正能量给我的学生们”,林敦煌先生如是说。
  “我喜欢与学生们交流,在教他们体育技巧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体育课上,林敦煌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他上课时重点突出,不但细心地讲解每项运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亲身示范,还善于将智力游戏和体育项目结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当然,严厉是他的一贯作风,不过严师出高徒,他的14名体育学员,其中有13名因成绩优异,顺利被体院录取,打破了当时厦门体校录取的记录。这样的教学和严肃的态度,使得林敦煌先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尖子,输送了廖国侨等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林敦煌先生说到他的体育事业,他总是很兴奋地分享多年以来的教学成果。除了独具一格的体育教学模式,他在备课方面也非常用心,每一堂课的课前都要花大量时间备课,凖备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集美中学35年间,林敦煌先生的认真负责被学校的师生都牢记于心。前前后后数十年,林敦煌先生奔赴在不同的城市,到处传授着自己独有一套的教学模式,与各界人士分享着自己的教育成果与心得,无私奉献且乐在其中。
  难忘校友 重温旧情
  对于很多毕业在外工作的人们而言,昔日的学生时光早已离自己远去,原来的老师、原有的课堂、往日的同学朋友都随着年龄增长与生活压力的逼迫慢慢渐行渐远。除了工作,我们很难拿出一点点时间与昔日师友聊天诉情。这种情况林敦煌先生也无法避开,“当时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时,大家都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上岗就业,走的时候也是匆匆忙忙,没有时间道别,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联系方式,这样的离别我们都觉得无奈和难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大家都成为了很好的校友、朋友,就这样分开很是不舍,那时的通讯不发达,大家也很难联系得上,这成了我心中很久的疙瘩。”在遗憾之际,重聚机会终于来了,这让林敦煌先生喜出望外:“当时我有一个同学留校当教授,以前的同学们都会和学校保持联系,他对以前同学的联系方式比较清楚。有次他来香港,我去拜访他时表明了要组织校友聚会的想法,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他的热烈赞同,并回学校积极帮助我一同组织策划这次活动,也得到了母校北体的大力支持,时隔45年的再次重聚,让我很开心。”但这次活动组织意义重大却又困难重重,45年之后的同学都已不知身在何方,联系方式是否改变,但不管困难多大,林敦煌先生的思友之心仍旧非常强烈,他帮忙亲自写信邀请朋友参加校友联谊会,打电话慰问邀请,接待同学,凖备联谊的具体活动。在林敦煌先生和母校的不断努力下,昔日的老师和同学共聚一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往日个个朝气蓬勃的热血少年,现都已成白髪老人,也许容颜变了,但是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的师生友情依旧在”。享受重聚欢乐的林敦煌先生不仅解开心里多年的相思疙瘩,也使得他一直奔赴在组织各种校友会的路途上,乐此不疲,他像一条七彩的纽带,像一条欢乐的常春藤,为校友们架起一座座温馨而坚实的桥梁。为了友谊!为了校友情怀!
  退休之后的林敦煌先生,虽卸下教育负担,但没有休息在家,他开始利用晚年生活来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其中一个就是重聚学生时代的老师朋友,重现当年读书时光。1997年,林敦煌先生发起组织了侨光联谊聚会在厦门开展,又是一个四十年未见的同学聚会,林敦煌先生马不停蹄的凖备着不敢怠慢,老同学的联系,会场的布置,酒店安排,表演活动的凖备,这些凖备工作林敦煌先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四面八方重聚的校友对此次联谊会的成功举办都印象深刻。
  林敦煌先生做事很细心,活动举办之后,他将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和感谢信都寄到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同学手中,这让同学们都感动到内心深处,校友们都纷纷回信。林敦煌先生把回信收集在一起慢慢认真的品读着,这是一种快乐与满足。随即翻开一封回信,老同学们对林敦煌先生这次悉心凖备的聚会表达了深深的谢意,以及大家此次参加聚会的真切感受。有位老校友在信中这样说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句诗代表着我们的久别重逢的老校友,只是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禀姓大名啥,”这句话虽有些幽默,却不难看出大家对再次见面的兴奋之情。
  之后,林敦煌先生又多次组织发起侨光中学五十年校友联谊会,每一次的校友重聚,让林敦煌先生感受时光可贵,“我很重感情的”林敦煌先生如是说。看到这位长者在晚年时光能够如此充实和满足,不得不让人羡慕和佩服。
  最美不过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这首动听的《夕阳红》也是林敦煌先生最爱唱的歌。在笔者看来,林敦煌先生晚年生活如同夕阳一样充满异样的魅力!
  “我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知足,我现在身体健康,百岁高龄母亲依旧健康,有个和谐的家庭,子女一个个也都事业有成,孙女和孙子也学有所成,还拥有一大批知心校友,我很开心”。这样的生活状态让笔者听来也甚为敬佩,刚在两年前举办完80大寿的林敦煌先生,一家其乐融融,共贺寿辰,之后喜迎母亲100岁大寿,这让林敦煌先生忙碌起来,接待亲朋好友,定好酒店,上台发言这一切都让他忙的不亦乐乎。看到寿辰上的照片,看见依然健朗的老母亲和林敦煌先生,由衷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我母亲身体很好,走路也不用拐杖,家里的其他亲朋好友都比较长寿和健康”。这样的长寿秘方激起了笔者的好奇,问其长寿秘诀,林敦煌先生表示:“我觉得心态很重要,不要爱计较,同时适当的运动不能少,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喝杯清水,就去公园打太极,有空喜欢弹弹琴”。刚说到这,林敦煌先生便立马现场为我们弹奏了一曲,手法很娴熟,曲音动听。
  积极的心态让林敦煌先生停留在年轻时期,同时他的生活品质很高,很喜欢享受生活。“我每一周都要换被套,地板两三天就要擦一次,经常和朋友去KTV唱歌,生活很充实”。林敦煌先生的晚年生活精彩不断,一点不亚于年轻人,爱唱歌的他现场也为我们高歌一曲,展示出了他的别样人生。还记得上次有幸与林敦煌先生一起去厦门参加侨乡会时,就感受过他的热情与快乐。在大巴上,林敦煌先生为我们即兴朗诵,主持演讲,将快乐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在林敦煌先生的家中,可以看到他还喜欢字画,每一幅画上面都摆放着不同的花束,衣柜里衣服挂得整整齐齐,分类清楚,毫不凌乱。虽已是82岁高龄,但林敦煌先生的记忆力非常好,仍能背出母亲大寿时的致辞,口齿清晰,思路不乱。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现如今,林敦煌先生仍不忘旧友,细心将每位旧友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闲暇期间就打电话与老友叙旧聊天。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啊!
  【人物简介】
  林敦煌先生,菲律宾华侨,内地教书,60岁退休后定居香港,现任香港集美校友会副监事长、集美中学校友会会员、香港南安一中校友会会员、侨光中学校友会顾问、厦门一中校友会会员、香港南安公会会员、湖北联立会会员、福建同乡会委员、侨乡会会员。林敦煌先生重情重义,自己出钱出力出心组织各大校友聚会,为分离数十年的老乡同学搭建了一所相聚的平台,受到广大校友的称赞和表扬,是“一株不老的常青树”。
其他文献
郑嘉成先生凭借专一、实干的精神将传统服务业引领到高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作为政协委员,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提供分享,并为当地的农业经济献计献策;作为一名社会服务者,他不忘回馈社会,尽心尽力服务社会。无论身担哪种角色,郑嘉成先生总能用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提案  郑嘉成先生曾是一名公务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与生猪养殖事业结缘。弃文从商,郑嘉成先生开始了养猪业。他利用韶关的
期刊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  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它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
期刊
在青春飞扬的岁月,陈观优先生就将“爱国”的思想常驻心间,他将“服务”的意念实践在行动中。五十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是时间,留下的是他对社区的忠诚和关心。半个世纪无怨无悔地付出,就是为了不辜负居民的信任,为了给居民以安定。  陈观优先生最乐意做的事就是为社区服务。因为心中有居民,所以他才能做到五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为社区民众付出。奉献,在荣休后还未停止,他说:“会一直服务下去。”服务的心一直在,又岂
期刊
麦禄昭先生是一位热心服务社会的人。他为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1992年麦禄昭先生与国际杰人会创会人金扶东先生共同创办了香港国际杰人会。作为该会的创会会长,麦禄昭先生一直践行着国际杰人会的服务宗旨和理念,带领着百位“杰人”在香港的这片热土上,服务社会和老人,关心弱势群体,为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使香港国际杰人会成为香港知名的爱心服务团体。  我并非开创者 只是盟友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1月10日-15日,“寻源问道——陈成球现代水墨展”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参展作品共96幅。  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绘昼研究·朶云杂志暨《书与画》杂志副主编舒士俊;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著名画家戴明德;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高级画师、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秘书长、画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朱朴;著名法藉
期刊
【人物简介】  曹鸿辉先生,1955年出生於香港,1977年毕业於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1983年毕业於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电机系,荣获硕士学位。现任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丶无名能源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丶香港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  “不是我选择文化,是文化选择我!”在香港无名出版社社长曹鸿辉先生的心中,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知识,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细细研读古今中外的著作,细细研习书
期刊
俄罗斯的深秋
期刊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信”之意  从人,从言。其意为人的言论应当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重庆大厦周年晚会于晚上七时三十分,于尖沙咀中间道11号海员俱乐部3楼礼堂隆重举行。当晚,设有自助晚餐、池畔烧烤、精彩表演及美食示范,汇聚了该大厦各民族、多肤色人种,大家共融和谐,气氛热烈非凡。  据了解,重庆大厦建立于1961年,2000年之后,在林惠龙女士及重庆大厦业主立案法团的苦心经营下,使重庆大厦焕然一新,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各民族和平共处的典范
期刊
【人物简介】  陈炳焕先生,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士、香港国际公证人;担任香港调解会(隶属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前任主席、香港律师会认可调解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调解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历任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及吉林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深圳仲裁委员会港/澳籍仲裁员、香港房屋协会副主席、市区重建局条例上诉委员会主席、香港房屋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