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注意的10种言行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当孩子到了入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候,正是让孩子系统地参加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入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亲近。可是有一部分家长常用上幼儿园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会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再不听话就把老师叫来。”这种暗示犹如告诉孩子,去幼儿园像受惩罚一样。
  2.每天,当家长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是最愉快的时候,而孩子的心情也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好,可是有些家长却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个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例如在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问:“你今天掌握了什么本领,学了哪些东西?”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家长只会问孩子:“你今天吃的什么菜?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等等,只着重于孩子物质养育而忽略了精神养育。
  3.“拔苗助长”,一心想让孩子早日成为“神童”,强迫性的、枯燥地要求孩子早些识字认数、背唐诗,却忽略了该年龄段孩子想像力的培养和发挥。因为在3岁前,幼儿主要是印象记忆,不是理解记忆,可以在生活当中让幼儿不知不觉的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但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和强迫。
  4.“越俎代疱”是一些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不顾孩子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而是为了让孩子达到完美,抢着帮他完成一幅作品等等,这些常表现在幼儿的一些竞赛活动或参与节目中。这样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或养成贪大喜功的心理。
  5.孩子不好好吃饭,有些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常采用迁就或训斥的手段,一是追着孩子跑东跑西地喂饭,二是大声地训斥或吓唬。虽然孩子的嘴巴动了,可是眼泪也下来了,咽一口饭恶心一次,父母也不再忍心逼他吃了。其实,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吃辅食就要养成,孩子就餐时应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不能开着电视或听音乐,或跑到阳台、户外等地方喂饭。当孩子会拿小勺吃饭时,家长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吃,家长可以陪在旁边一起吃,帮助孩子进食,就是他撒了一桌饭菜也没有关系。还有,在进餐时,无论饭菜的质量如何,成人都不要在饭桌上评论饭菜,要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以免其养成厌食的习惯。
  6.外出时,孩子不愿走路,要家长抱,是家长比较烦恼的一件事,有的家长吓唬孩子让警察来管,警察在孩子的心目中便成了不可爱的人。当孩子不愿走路时,你可以引导他:“小鸟自己飞、小鱼自己游、小兔自己跑、小朋友应该自己走,你为什么要抱呢?”这样的引导,既会让孩子对自己走路感兴趣,又会给他一个惊奇。
  7.还有一种消极的暗示非常不好,那就是对某些脾气不好的孩子或不能满足孩子要求时,父母当着他的面说:“没办法,我这孩子长得是‘双顶’,脾气就是犟。”这无形中给孩子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他会更加肆无忌惮。其实,“双顶”爱发脾气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当孩子无理要求或发脾气时,你应该采取不予理睬的手段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当你不睬他时,无论他怎样哭闹或在地上翻滚,你都不要理睬,更不要偷看他或偷偷地笑等。无论时间长短,他觉得哭闹没有用时,便会自行好转。
  8.“溺爱”往往会“淹没”孩子,具体表现是过分在物质上给予满足,例如去快餐店吃肯德基或汉堡包,父母总是给孩子买上一大堆,自己却陪在一旁看他吃,最多啃啃孩子吃剩的骨头等。而孩子却只顾自己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狭隘、自私、冷漠、任性,为他今后走入社会带来很大的障碍。正确的做法是把他当做家庭普通一员,共同进餐。
  9.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幼儿的“抗挫能力”,而常常是“误导”。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总是责怪别的孩子;摔跤是由一块砖头引起的,家长就会去“打砖头”;如果是桌子弄破了孩子的手就会去“打桌子”,这样做的效果是孩子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10.家长常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说悄悄话,而当孩子询问“你们在说什么”时回答“这不关你的事”等等。有些家长常常刻意对孩子说:“这衣服(或玩具)外公外婆给了你这么多,爷爷奶奶小气死了,只给你这么一点。”这样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心胸狭小,缺少豁达向上的精神。
其他文献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
期刊
《孩子》观点:这是个问题,不是灾难    中国的父母大约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最紧张孩子的父母了,而且,他们的这种紧张和关心的焦点有极强的阶段性:3岁以前关心身体,谈论的总是怎么喂养、怎么带孩子才能让他们长得白白胖胖、不得病,最好再启蒙智力什么的;3岁以后关心学习,孩子甫进幼儿园,刚坐上小板凳、面对小黑板,家长的目光便倏忽一下集中到了种种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上面。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
  
期刊
【个 案】  明明的妈妈医科大学毕业,是一位内科医生;爸爸也是大学毕业,在税务局工作。明明出生后,妈妈休了长假,还请了一个蛮有文化的保姆,专心致志地联手对孩子进行精心抚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不敢怠慢,有空就给他放音乐,讲故事,读古诗……;而爸爸呢,每天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把儿子抱在怀里,看看他又学会了什么。  这么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呢?您或许会奇怪了。可是,在爸爸妈妈眼中,明明还
期刊
争抢东西的情形在幼儿园实在普遍,每天都要上演好几遍,毕竟人多物少嘛,再加上孩子独特的心理特点:别人不玩时不觉得怎么好玩,别人要玩了,自己也来劲了。  小雨是我们班里一位大个子男孩,佳明是我们班的大力士,两只“小老虎”碰到一起就老是发生“虎斗”,这不,上课前两人又开始了。  “这张凳子明明就是我的。”小雨双手拉着椅背说。  “不对,刚才是我坐的。”佳明也紧攥着椅子不放手。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脸涨得
期刊
场 景: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
期刊
  
期刊
在婴幼儿期就要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了,教育的主旨是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危险,怎么避开危险。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防止意外教育    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会给他带来伤害的。譬如,当孩子要去玩暖瓶时,你要告诉孩子,开水会烫到他。但孩子小,不能理解“烫到”的后果,你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倒出少许开水,稍停片刻,让孩子轻轻触摸一下,让他有个感性认识。  孩子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他们对高也有恐惧,但
期刊
2002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我带着妻子和4岁的儿子在夏威夷生活了一年。  夏威夷地处太平洋中央,是东西文化汇集地,也是各类人种的汇集地,混血儿随处可见。也许正是因为大家的血融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特别平等。尤其是孩子与大人之间,完全是平等关系,小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自由。  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儿子在路上遇到每位老师都尊敬地立正喊“老师好”,这是他在国内幼儿园受到的正规礼貌教育。谁知,他的这一行为,
期刊
科学的日新月异使人们除了上天入地,还开始到达一些以前根本无法想像的地方,比如妈妈肚子里面的那个小家伙的脑袋瓜里,到底在发生着一些什么样的奇妙的事情?最近,美国《科学新发现》杂志载文揭示了胎儿在娘肚子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以前研究人员认为,胎儿要晚至7-8个月大,才开始拥有最初级的“学习”能力,故大多数胎教也始于此时。但美国研究者在一项专题研究中发现,胎儿的智力水平远比我们原先知道的要高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