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浅谈太极拳的眼法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法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之一,是贯穿行拳始终的重要一环,是连通太极拳各种技法的灵魂。掌握太极拳的眼法对学习领会太极拳的其他技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眼法的习练将严重制约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学好太极拳必须高度重视眼法,准确把握眼法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眼法在行拳中的重要作用。
  
  一、太极拳眼法的重要性
  
  1 眼法是保持人体运动平衡、稳定的基本条件
  眼有视觉功能,视觉功能是人体运动的基本条件之一。人出生后,发育最快的功能之一就是视觉,正常的视觉是新生儿认识世界、立足于世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新生儿睁眼不久就会吃手,专家解释说这是新生儿锻炼心、手、眼协调一致的学习过程,有这种行为的孩子长大以后运动平衡协调能力就会正常。学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闭着眼睛打拳,或者在光线昏暗的条件下打拳,做独立支撑动作时常常会左右摇摆站立不稳,睁着眼睛或者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打拳就能做到稳如泰山。这是因为失去视觉或视觉迟钝视物不清,动作就会失去平衡和稳定。光线强,视觉灵敏,视物清晰,动作就平衡协调,独立支撑动作就稳定。
  
  2 眼法是实现技击攻防的首要之法
  技击攻防是太极拳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掌握这一功能呢?陈长兴说:“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在这里,陈长兴把“察”列为“可言拳术”之首要条件。这里所说的“察”,就是眼法。他还说:“善击者,先看部位,后下手势。”“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观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由此可见,不论攻之于要害,还是防之于不败之地,首先“握其要者”的,就是眼观之法。只有善“察”者,才能进退灵活、攻防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3 眼法是统领太极拳全部技法的灵魂
  太极拳强调手眼身法步,眼法不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处于核心、统领的地位,历代太极拳先师们无不视眼法为太极之要法。何为眼法?眼法是心意经过眼神表达的方法,是眼神按心意催动身手之法。其外在于眼,内在于心,内外相合成其眼法。眼法说到底是心神之法,是心眼合一之法。《十三势行功心解》认为:“心在先,后在身……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十三势歌》也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为臣。”这里所说的“心”和“意”都是指心眼合一的心神,都是眼法最核心的内容。心为主帅,眼为枢纽,身为驱使。只有“精神能提得起”,以目传神,“务令顺遂”,才能统领其他各种技法而“无迟重之虑”。
  
  二、准确把握太极拳眼法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的眼法如此重要,习练者不能不下工夫学懂弄通。学练眼法首先要从准确理解其内涵、掌握其基本要求做起。眼法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核心。其表层在于眼,其内层在于心,其核心是内外相合、心眼相随,基本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视远平,神内敛,内外相合”。
  
  1 视远平的基本要求
  视远平是眼法表层的要求,即对眼睛的要求,对视觉视线的要求。
  何谓远?远就是要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宽。目光要透过前手看到远处;视景要有层次,有景深;视角要展放得宽,眼观六路,顾盼全面。双眼主视线要放在远处,用余光看着近手,不要目光聚焦于近手。双眼目光聚焦于近手时,就不能同时看到远处,视景深度就变浅而失去层次性,视野也相对变窄。
  何谓平?平就是双眼视线要按三维同时取平。为了方便说明和理解,我们先设定眼前有一个三维坐标,以面前正前方向前水平延伸的纵线为经线,向左右水平延伸的横线为纬线,垂直于经纬线交点向上下延伸的竖线为垂线,经线、纬线、垂线构成眼前的三维视野。一维平就是纵向视线平,双眼向正前方平视,视线与经线保持平行,眼珠不左右横转斜视,目光与三维经线无夹角。二维平就是横向视线平,头正颈直不左右倾斜,双眼的连线和延长线保持水平,与三维纬线无左右倾斜夹角。三维平就是竖向视线平,头不俯仰,双眼向正前平视,视线与三维垂线90度交叉,无上下俯仰,不出现小于或大于90度的夹角。
  在视线三维取平的同时,三维视野也要充分展开放大,经线视野要放远到前方百米能识友,纬线视野要展宽到左右余光210度能见人,垂线视野要张开到上下余光150度能见物。这是相对静止状态时的三维视野展放范围。
  视远平不但要静态达标,动态也要达标。练拳时起势、收势看得最远、最平、最宽;定势时双眼平视,透视前手远望,手脚四肢不出视野:行拳中眼随手走,手随眼走,手眼相随,视线随着头颈的转动水平横移。随着拳速快慢的变化,视线有远有近,视野有宽有窄。随着双手开合、攻防转换,或眼看主攻防方向,或看着一只手,看着另一只手。看着的手,应在双眼水平视角120度、俯仰视角60度之内,看着的手可在双眼水平视角120度、俯仰视角60度之外。除做海底针、下势、栽锤、斜身靠等个别动作时仍要保持二维平以外,行拳的绝大部分时间,视线都应随着头颈的转动保持三维平。
  
  2 神内敛的基本要求
  神内敛是眼法内层的要求,即对心的要求。所谓神,是指眼神的内化——心神,就是指内心的关注点、兴奋点。神之所在,兴奋点也,其特征是内在性、集中性、点位性。内在性——神所指的精神、关注点主要表现在内心;集中性——神具有集合性、凝聚性的特点,不能分散;点位性——神只能集聚于一点,不能分为两点或多点。眼为心之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神可以通过眼睛外露为眼神。神内敛,就是眼神的内收、内视,就是心神的内聚、自守,而不是目若垂帘、二目无光、睡眼惺忪。神内敛的聚集点是丹田、腰间、脊背。神聚之处也是气聚、气发之处。只有心气合于一处,才能做到以心行气,意到气到,心动身随,随心所欲。神不守舍、心不在焉就打不好拳,眼如鹰隼、怒目而视、精光四射也属不当。神内敛的眼神应当是神不外驰、意不外露、眼神空肃、神光内莹,只是到了心气一发、拳脚即出的一刻,心神才通过目光外泄,并先于拳脚直达攻防点,做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意之所至,眼神灌之”。攻防之后,眼神即刻内敛回收,以备下一次攻防动作。
  
  3 内外相合、心眼相随的基本要求
  眼法的核心是心眼合一。目视平远、心神内敛、心眼相随缺一不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视而不入心或有心而无视,都不成其眼法。眼法要求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发挥视觉的作用,确立心之统帅地位,形成心眼身有机统一的整体,看在眼里,想在心中,动在身上。攻防形势的变幻引起目光的关注,眼中的影像触动心神的变化,心一动身即随之而动,眼到,心到,意到,身到,足到,手到,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目,行令者在手,缺失或 中断眼法这一环节,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效的攻防动作。内外相合,心眼相随,是眼法最核心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太极拳眼法的重要作用
  
  掌握正确的眼法对学练太极拳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领会各种技击动作的要领,又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学拳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少走弯路。每个太极拳习练者都应该下工夫努力学好眼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正确的眼法有利于保持头、颈、身形端正,独立支撑平稳
  太极拳要求头要悬,颈要直,立身中正。多数人在起势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练着练着就走了型。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时注意了眼法,练起来以后注意力转移到动作上而忽略了眼法。或是目光死盯着近处的双手,不能透过双手看到远处;或是只顾低头看拳脚、俯身做动作,视线失去了三维之平;或是心神不内敛,心意散乱,守不住丹田腰脊。这就必然导致头不悬、颈不直、身不正、手不和之弊端。这时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眼法上,做到视远平、神内敛、内外相合、意守丹田,上述弊端自然就可以纠正了。
  太极拳套路中有很多独立支撑的动作,如金鸡独立、退步跨虎、蹬脚分脚、拍脚摆莲等。做这些动作时,一是容易站立不稳,二是容易身体歪斜。出现这类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眼法不对,没有做到视远平、神内敛。独立支撑时,首先要把目光放远放平,看着远处静物定住目光,万不可眼看快速移动的物体,或目光漂移不定,或只看眼前近物。同时神气内敛、气收丹田、松腰坠肘,如此头自生顶意,立身也就正了,支撑脚舒展脚趾踏实,然后再合胯提膝,独立支撑动作就平稳端正,身体也不会出现歪斜摇晃。
  
  2 正确的眼法有利于保持四肢动作协调、运动速度均匀、方位转换准确
  打拳时四肢躯干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动作协调、重心平稳、拳脚到位才合乎要求。要做到这些,眼法的配合十分关键。比如做揽雀尾时,首先要把视线角度分配好,要根据动作的攻防要求把双手分出主从,主视线看着主手,余光看着从手。双手在做搠捋挤按、开合顺逆动作时,眼随手走,手随眼走,手眼相随,协调运动,眼到手到脚到。再如,双手开合画平圃、立圆、斜圃、太极圈时,目光要主视动作的主攻方向,用余光看着双手画圈,这样才能使圆圈画得圆顺无折、高低适度、连贯协调。
  眼法与打拳的速度也有密切关系。拳速越慢看得越远、视野越宽,拳速越快看得越近、视野越窄。练拳时要保持拳速均匀,防止忽快忽慢,就要注意保持视远平的距离相对较远、视野较宽,相对稳定。视线不要忽远忽近,视野不要忽窄忽宽,以免拳速忽快忽慢。陈、杨、吴、武、孙五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速度最慢,视线放得最远,视野放得最宽。陈式太极拳速度最快,视线相对放得近,视野相对窄。与长拳相比,无论哪种太极拳速度都比长拳慢,因此视线也都要比长拳放得远,视野比长拳放得宽。
  太极拳运动方位的转换更离不开眼法。拳走八卦,四正四隅,举手投足方位能否准确靠的就是眼法。很多人儿时都做过这样的游戏,蒙住双眼,被朋友扶着在原地转圈,停下来时很难准确说出自己面前的方向。这就说明视觉是判别方位的重要条件。
  
  3 正确的眼法有利于保持灵敏的听劲
  太极拳练的是外柔内坚之劲,其柔虚坚实之分全视来势而定。这里所说的“视来势”就是听劲。听劲是太极拳技击听、化、拿、发四种基本技法之首。只有听敌之劲准确,才能化敌之劲恰当,才能拿住敌劲之枢纽,发敌于根,使其立扑。听劲不是单凭耳听,而是眼看、耳听、身感统一。即先看敌之来势,“顾三前,盼七星”,再以耳听音,以毛发皮肤肢体之触觉去感知敌劲。听劲的关键在于心神内敛,蓄眼神,凝耳韵,身体松柔沉静。当视远平、神内敛、心神合一时,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视野最开阔,听觉最灵敏,皮肤毛发肢体最敏感,反应最迅速,动作最灵活。
  
  4 正确的眼法有利于在公众场合打拳时保持心态平稳、发挥出最佳水平
  练拳经常要参加一些表演、比赛等公众集体活动。在表演比赛活动中,虽然按照练拳的要求保持视远平会看得很远、很宽,人物、场景尽收眼底,但是神内敛、注意力内收,眼中的场景和人物就不会令人望而紧张。“视而不见,目中无人”,就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注意力不分散,一心一意打拳,动作就做得好,发挥就稳定。
  总之,眼法是太极拳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领太极拳拳法的灵魂,只要充分认识太极拳眼法的重要性,掌握了太极拳眼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刻苦习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能使太极拳习练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武祥,1863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县党留庄乡上泉村,7岁时迁入大同城。由于家境贫寒,武祥从小求学武术的愿望未能实现。9岁时武祥便在大同城内的一家铁匠坊做学徒工,学艺数年,深得铁匠师傅的喜爱,师傅将女儿许嫁于武祥为妻。后来,武祥便在大同城大西街四吉店门前摆下铁匠炉,专以打铁为生,故俗称“武铁”。俗话说“铁匠翻翻手,养活三五口”,武祥靠着打铁的技艺维持着生计,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武祥成年时,闻知大同府
期刊
太极拳训练重精神、重意感、重内劲功力的锻炼。太极高手往往不怕对方出手发力,并且对方越是猛扑硬撞越喜欢。要保证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攻击,就必须通过拳架和特殊手段练出不怕对手击打的身体素质。  认真练习传统太极拳技击架,是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除此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练习发劲,要一个动作、一个式子练上百遍、千遍、万遍直至纯熟。发劲要遵守太极拳柔中寓刚的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
期刊
凡对太极拳有心者无不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营养,笔者亦如此。每每捧起《道德经》都有新的感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千百年来我们反复诵吟,悟其含义,指导作为。老子在这里提出的“道”的概念,宏大深邃,既抽象又具体。通常人们将“道”当作法则、规律、定义、公式去理解。如南怀瑾先生说:“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
期刊
少林青年剑是笔者师公聂秀山根据少林青龙剑简化而成的,动作简洁实用,非常适合剑术初习者练习。青年剑之技法主要包括点、刺、抹、穿、挂、按、劈、撩、云、背等,既有少林派拳械刚劲有力、动作迅猛的特点,又有“剑似飞凤”、“劲走游龙”的风格。习练者在演练此剑法时要能充分体现本剑“刚柔相济、绵里裹铁”劲法。  【少林青年剑歌诀】  舞动似鹰飞,站立如劲松。  行步似流水,转折如游龙。  劲法有刚柔,招法须多变。
期刊
凌云妹说:“事到如今不能不说了——白大侠,我表妹慧眼识才。消灭生死令,为武林除害,非君莫属。她救你是为了江湖大义。这是一。你人品、武功都是上乘,我表妹的终身也非君莫属。她是个痴情少女,你如不允,她愿一死。这并非逼婚,我说的是实情。这是二。恩公,请你三思。”  白雪的脸一下子红到脖根,心中暗想:公孙蓉天生丽质,堪称绝代,她对自己情深义重,是个难得的红粉知己。想到这儿,白雪不禁偷眼去看公孙蓉。公孙蓉面
期刊
(接上期)  53 下势  由斜单鞭起,左脚后蹬,重心移至右腿,下蹲成左仆步,右手不变,左掌向内经面前画弧,经胸腹部沿左腿内侧向左前方穿起(图281—283)。此为下势。  注意:身体下扑前穿,称为下势。左手为掌前穿,右手为勾不宜过高。  54 左右金鸡独立  接上式,右腿前蹬,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至尽处向上挑托而起,至面部时内翻下按(图284),同时收右腿,右手顺右腿上提时向上托起至
期刊
传授 尹长松 整理、演练 刘义军    一、少林青锋刀简介    此套“少林青锋刀”是由黔阳(今湖南省怀化市管辖)的聂秀山师公(抗日大刀队成员,1984年、1986年两届全国武术观摩大会金牌得主)传给我师尹长松,尹师于1988年传授给我。1990年我还有幸得到了师公的亲手指点。据师公言,“单刀看闲手”,未持刀的左手要“化掌为刀”,同右刀相互配合,互相呼应,协调一致。  此套少林青锋刀是少林门有名的
期刊
黏衣靠打十八翻是少林黏衣闪翻门入门必修拳法,其特点短小精悍、易学易练、攻防兼备、敏捷多变。    预备势    一、动作说明  1.由立正姿势起,两腿开立,两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伸直自然下垂,双手置于大腿两侧,手心向里,指尖向下,目视前方(图1)。    2.承上动,两手外翻,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齐,双肘略屈,掌心向上,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2)。  3.上动不停,腰略右转
期刊
“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于8月12、13日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各省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聚郑州,共襄盛会。这次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办,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少林与太极杂志社、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以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回顾、总结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变化与发展,揭
期刊
近来,翻开《中华武术》2009年第1期,看到在《本期话题》栏目内王二平教练的谈话。“谈话”充分肯定了继承传统的必要,强调要提高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攻防意识,并提出要大胆吸收其他体育形式的精华,以使太极拳不断创新发展。这些看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有一句“参照体操等其他比我们先进的项目,大胆借鉴吸收”,我觉得有必要商榷。  “谈话”是讲太极拳的,可见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我们所练的太极拳。“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