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如冰凌黏如胶 软如棉花硬似铁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训练重精神、重意感、重内劲功力的锻炼。太极高手往往不怕对方出手发力,并且对方越是猛扑硬撞越喜欢。要保证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攻击,就必须通过拳架和特殊手段练出不怕对手击打的身体素质。
  认真练习传统太极拳技击架,是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除此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练习发劲,要一个动作、一个式子练上百遍、千遍、万遍直至纯熟。发劲要遵守太极拳柔中寓刚的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劲力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
  有了一定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掌握技击运动规律,可适当练习拳击、摔跤、柔道、举重、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形意拳等,其中结合柔道和摔跤练习效果最好,因为柔道与摔跤技巧的发挥,有助于太极拳的发劲,能提高发劲效果。
  如果从事竞技性的推手或散打练习,就必须在练习拳架和推手之外,再练习身体及身体主要部位的基本功夫和辅助功力,这样才能在推手或散打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打狗皮袋等等许许多多的锻炼方法,都可以作为太极拳技击训练的基本功和辅助功,对太极拳技击功夫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
  桩功训练可以尽快使定势产生功力,令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站桩有小骑马步、大骑马步、马蹬步、丁八步、丁字步、三体式步、仆步、独立步等多种方式。练习时桩步稳固,配合呼吸行气以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各练习30分钟,在练习拳架时也要尽可能将拳架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
  腰腿功夫还要通过踢腿、下腰等提高柔韧性,另外还可通过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压杠铃深蹲起、仰卧起坐、立卧撑、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还可以作为实战散手进行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只有通过实战散手的反复锤炼,才能发展出自己独到的实战手法,使之冷快绝伦。
  练习太极拳不能只追求柔,只有刚柔兼备才是太极拳高水平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绝对功力,使功夫真正达到“滑如冰凌黏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的境地,就不但要通过练拳架达到贯通内气、协调周身,还要通过高强度的功力训练,通过器械训练来增加耐力和爆发力。其中最简便又实用的一种练法就是抖大杆子。
  抖大杆子方便易行,不仅能发达肌肉、增加身体弹性和柔韧性,还能发展劲力、增加功力,同时可以防止笨拙,提高枪棍功夫,所以有的武林前辈“大杆子不离手”。
  大杆子又名蜡木杆,是用长约3米、粗5厘米的白蜡圆木(因其有弹性和韧性)做成的。有“四面劲”的杆子是好杆子,这样的杆子无论你从四面的哪一面用力将其按弯,一松手它就能还原。这种杆子练习时杆梢无论如何抖动,杆身都能保持正直。练习抖杆子可以单人练,也可以双人对练,每天用拦、拿、扎、批、压、封、闭、捅、捉等方法抖杆子100下(可分为几次练),下肢成弓步、马步互换,杆子重量随功夫提高而增加,身体和腰同时发劲。抖大杆子主要训练腰腿和手腕的功力。
  抖大枪是太极拳传统练习中的一种重要练法,也是加强太极拳劲力与耐力的一个重要练习手段,历代太极拳家对此十分重视。枪杆用富有弹性的白蜡圆木制成,重10~15公斤,练法与抖杆法相同。大枪重量可视功夫增加至20公斤,但总以力所能及为准,练到精疲力尽为止,把本身的富于弹性的劲力通过富有弹性的白蜡木杆传递到枪头。这种强化练习反过来会加强自身的身法调节水平和劲力,特别能加强发劲威力。
  拧太极棒练习更方便。以坚木制粗圆棒,以满把能全握住为准,棒长与自己的小臂长相等。练习时两手各执棒一端如拧人臂,上下、左右、内外缠绕绞转,落点时抖发,也可以用手指绞转以练习指力和灵活性。长期练习拧棒子能更好地协调全身整劲、争力及手臂的拧劲、握力,使发劲前后两膊相系,是辅助训练推手中的擒拿捌采手法和散手中的乱环手法、十字手法等的极好方法。
  在拧棒子的同时,有条件者可以单手或双手配合拧长把、有重量的石盘或跳高支架等。将其斜放在身前(重头着地),一手从下向外缠抓握住长柄的顶端向外拧转,使圆盘底座滚转至右前方,然后换左手拧转。随着手腕功夫的加深,可适当将重头上翘,并尽力坚持一段时间,这对增加把力有一定的好处。
  对手腕部的功力和耐力的训练,传统的练法还有拧卷重物、拉橡皮筋、抛掷沙袋、抖麻辫等方法。
  传统推手是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上边推手,下边施脚,虽着重于“沾连黏随”的“懂劲”,提高拿跌掷打的技巧,但也极重视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发劲,使拿跌掷打的技巧凭借强大的发劲威力显示其灵活。所以上述的基本功及辅助功训练不可忽视,必须认真练习,以便为以后获得高深的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百柳庄之夜是平静的,白雪的心境可不平静。他一个人躺在床上,思潮起伏:为了师命、家仇,孑然一身闯荡江湖,虽有白猿、神虎为伴,但它们毕竟不同于人,白雪还是感到孤寂。自从遇见柳线娘以后,白雪知道她是喜欢上自己了,自己也很喜欢这个纯真、美丽的姑娘,在孤寂中也感受到一些温暖。但是,师命未行,身世未明,家仇未报,壮志未酬,白雪怕自己沉溺于儿女之情而误了大事,更何况长庆帮还有个情义深重的公孙蓉呢。  想到长庆帮
期刊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源自少林的洪家拳也沿袭了少林“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一贯传统。练习洪家拳,不能光是练习套路、散手等技法,还应在功力练习上勤下苦功,只有技法和实力相辅相成,才能成为真正的武术高手。而洪家拳的功力修养,是以内功为主,辅之以器械等外力练习,以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红砂掌和石柱桩等硬功为应用,桥马生风,劲力沉雄,身体各处均具备较强的抗击打能力。  一、内功  内功
期刊
为了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早在一个月以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就告诉各位与会者,要借着这次“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把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统一这个问题好好研究研究,广泛听取武术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正因为这样,会前国家武管中心请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为研讨会精心准备了“武术散手与散打的项目属性论证”的主题论文,给大家立一个靶子,让大家讨论。对待这个问题,国家武管中心是谨慎的
期刊
劈挂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朵艳丽奇葩,是一门十分优秀的古传拳术。因其早期主要流行于河北沧州一带,故称沧州劈挂拳。如今,此拳已广泛传播于华北、西北等地,并传向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享誉海内外。  劈挂拳亦称抹面拳或劈挂掌,河北沧县一带旧称“梅花长拳”,盐山、黄骅一带也有叫“通臂拳”的,亦有称其为“通臂劈挂”或“劈挂通臂”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劈挂拳。  劈挂拳是一门十分古老的传统拳术,从各类
期刊
有着华夏文明摇篮之乡美誉和形意拳发祥地光环的山西省永济市,于2009年7月26日迎接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黑龙江、安徽等11个内地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在内的138支代表队的近1500名运动员,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09年‘永济武校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暨山西省第二十六届传统武术锦标赛”。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比赛,7月29日晚大赛在永济电机厂体育场圆满地拉上了帷幕。  这次由山西省体育总
期刊
郑州弘润华夏大酒店6楼的多功能厅里,突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与会代表的最终决定。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在刚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提议:“为了搞好武术对抗性项目,为了在世界上更好地推广这项运动,我们就把这个项目的名称统一叫‘散打’了。”  8月12日至13日,来自国内不同省、市、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聚郑州,为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共谋大计。这次的
期刊
苑苍龙哈哈笑道:“原来是你!我要领教领教你的绝技。”  话音没落,两声惨叫传来。苑苍龙回头一看,铁头双豹已经跌坐地上,被绝尘、绝俗刺死。两个老头早已扑向青年杀手,还有一男八女也加入战团,惨叫声此起彼落。  他心里一惊,说:“我先抓你这只百灵鸟!”凌空跃起,伸手去抓岳青莲,谁知一把抓空。他心知不妙,一个鹞子钻天起在空中。岳青莲也是一掌走空。苑苍龙已经凌空而下,五指箕张犹如鹰爪。岳青莲知道厉害,急忙又
期刊
1.8米的个子,100多公斤的体重,一件悠闲的花短衫,一脸纯真而坦荡的微笑。在朋友的陋室里在与张为众畅谈太极人生时,从他的目光里,找不到一点高干子弟的傲然和武者的张扬,更多的是农家子弟的淳朴和出家人的宽厚;从他的故事里,听不到对太极拳半生艰辛求索的喟叹,更多的则是对人生的感恩和对武术的思索。  具君子之儒,兼侠者之风,亦刚亦柔,亦智亦痴,这就是太极名家张为众,一块遗落于尘世的浑金璞玉,一个被太极浸
期刊
(本刊讯?摇记者?摇刘 强)6月16日上午,电影《太极之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河南省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河南飞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电影《太极之恋》由电视剧《大国医》编剧孟宪明和电影《苍生大医》编剧张芳联袂编创。这两位来自河南飞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编剧,将国际文化理念融于剧情,把东西方文化
期刊
武祥,1863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县党留庄乡上泉村,7岁时迁入大同城。由于家境贫寒,武祥从小求学武术的愿望未能实现。9岁时武祥便在大同城内的一家铁匠坊做学徒工,学艺数年,深得铁匠师傅的喜爱,师傅将女儿许嫁于武祥为妻。后来,武祥便在大同城大西街四吉店门前摆下铁匠炉,专以打铁为生,故俗称“武铁”。俗话说“铁匠翻翻手,养活三五口”,武祥靠着打铁的技艺维持着生计,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武祥成年时,闻知大同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