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口述:两只白兔带我到藏身之处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事变中如何逃避追捕
  “我马上跳下了床,没顾得上穿衣服,看见一双布拖鞋,就赶紧穿上,又拿了一件深灰色的绸面薄棉袍,套在身上就跑了出去”
  关于西安事变,蒋介石留下的资料较多,如1937年6月公开出版的《西安半月记》《西安事变日记》等,但蒋介石对别人口述西安事变,由别人记录下来的,还不多见。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翻墙逃跑时跌伤腰部,所以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就回奉化溪口镇休养。从1937年1月3日起,他开始补写西安事变期间的日记。
  2月2日,蒋介石移居杭州西湖澄庐养疴,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和医师郑祖穆等随行。蒋介石将补写的日记交给陈布雷,命他编撰《西安半月记》。因为国民党决定于1937年2月中旬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蒋介石要作《关于西安事变的报告》,要附上《西安半月记》,向外界说明西安事变的经过。2月9日,蒋介石为治疗腰伤移居上海,陈布雷仍然在杭州的旅馆里写作。
  蒋介石在西湖澄庐期间,有一位名叫哈雷特·阿班的美國记者前去做客。在他的引导下,蒋介石向他口述了西安事变的经过,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对一个外国人讲述西安事变。
  一个世界头等重要的新闻
  阿班当时是西方舆论界主流媒体、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也是美国政府的编外情报员。他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在美国做过记者、编辑,写过小说、剧本,还为好莱坞电影做过字幕。1926年来到中国,一呆就是15年。他居住在上海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的顶层16层,手下记者、助理与仆役成群,出行则由司机驾驶最新款轿车接送,还有保镖伴随。中国政府及日、美、英、苏等在华最高层,无不奉他为上宾。这个争强好胜的美国人,巧妙周旋于各国政要之间,挖掘独家新闻与内幕,成为第一个向西方报道西安事变消息的人。他与后来蜚声中外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被视为美国海外记者的两个杰出代表。
  1936年12月12日晚上,阿班因中国预算案中的海关税收问题,打电话给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委的宋子文,但宋子文的秘书说到孔祥熙家去了。孔祥熙当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阿班打电话给住在派克饭店(今上海国际饭店)的好友、蒋介石的顾问端纳,端纳的秘书也说到孔祥熙家里去了。他又给宋美龄打电话,宋美龄的英文秘书同样说去了孔祥熙家。阿班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便不停地拨打孔祥熙家的电话,但一直是忙音。最后,电话终于通了,接听的是一个中国人。阿班报上名字,说要找端纳。很快,电话里传来端纳的声音,阿班问发生了什么事?端纳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去问问子文,看他要不要公布消息。”
  不久,宋子文接过电话说,蒋介石被劫持了。在陕西的东北军将蒋介石带进城里囚禁了起来,政府还没有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上海还没有其他记者知道此事。
  阿班听到后十分兴奋,他偶然间获得了一个世界头等重要的独家新闻。他看看时间,已是晚上9时,是纽约的上午9时,美国《纽约时报》已经上街销售了,当天的报纸己不可能报道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他感到很可惜。但又一想《纽约时报》在时代广场旧建筑上设置有霓虹灯字幕,每天都发布重要新闻,于是他紧急写稿,每10行组成一段快讯,并配发了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照片,让司机送往电报局发往纽约。司机来回奔波于办公室与电报局之间,在1小时内共向纽约发出500多字的快讯,这是西安事变的消息在国外的首次报道,引起美国和各国新闻界的轰动。
  “我一下子掉进了河底,冰块把我身上划得到处是伤”
  1936年12月13日《纽约时报》在头版位置刊发了阿班的首篇报道,标题为《蒋介石遭到陕西叛军的囚禁,要求他对日作战》。在随后的15天时间里,阿班每天都向《纽约时报》发出西安事变最新进展的电讯《纽约时报》每天也都刊登在头版显著位置。端纳到西安调停期问,也向阿班提供了最新消息。这15篇报道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像苏联、日本的报道那样具有政治偏向,而是较为客观地报道事件发展,当然也包括阿班对中国时局的分析和判断。
  也许因为这些原因,蒋介石到西湖澄庐养病期间,邀请阿班前去做客,话题自然离不开西安事变。在阿班的请求下,蒋介石向阿班几述了西安事变这一不寻常的故事,由宋美龄现场译成英文。
  蒋介石说:“华清池北面有一栋房子,紧靠着后墙,我就睡在那里。忽然间我被一阵响声吵醒,是南面院子中的枪声和叫喊声,当时正是早上4点。我的卫队一共不到一百人,他们都对我很忠心,我想可能是有刺客。”
  这里所说的“华清池北面有一栋房子”,就是蒋介石所居住的五间厅,今天人们到西安临潼的华清池都能看见。但说这栋房子在华清池北面”,不知是蒋介石口误还是阿班的笔误,应该在华清池的南面。后文“我朝着北面的那堵墙用尽全力拼命地跑”也有方位上的错误,应是“朝着南面的那堵墙”拼命地跑。文中所说的事变发生时“正是早上4点”,也与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和《西安事变日记》不同。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和《西安事变日记》都说是早上5点半,但一般人认为西安事变发生的具体时间应该是早上6点。蒋介石对阿班口述西安事变时,正是陈布雷编撰《西安半月记》的时候,蒋介石在事变发生时,仓惶之间无法获知准确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
  蒋介石继续说:
  我睡觉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穿美国人那种长睡袍,老式的那种,而不喜欢穿一整套睡衣裤。被声音吵醒之后,我马上跳下了床,没顾得上穿衣服,看见一双布拖鞋,就赶紧穿上,又拿了一件深灰色的绸面薄棉袍,套在身上就跑了出去。天色还非常黑,因为当时正是冬天。我朝着北面的那堵墙用尽全力拼命地跑。然后使劲往上爬。那面墙足有八九英尺高。
  我费力地爬到墙顶,然后用两于抓住墙边,让身子慢慢往下挪,之后把手放开,掉了下去。我本以为八九英尺高应该也没问题,可没想到,墙外面是条护城河,我掉下去了,觉得有三十英尺那么高,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我一下子掉进了河底,冰块把我身上划得到处是伤,下坠的冲击力撞得我浑身疼痛,更重要的是尾椎骨摔得站不起来了,拖鞋也没了。没办法,我只得用于和脚支撑着往上爬,终于爬了出来。钻心的痛侵蚀着我的身体。北风呼呼地刮着,就像刀子。地而冻了很厚的一层,到处都硬得要命。一堆堆的积雪遍地都是。   现在看来,所谓的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腰部受伤,并不是被枪击伤,而是他向南翻越华清池围墙时摔伤的。这堵墙从内看起来并不高,但外而看来却很高,所以蒋介石在族孙、侍卫蒋孝镇的帮助下爬上墙顶,又从墙上溜下来,跌入墙外深沟,尾椎骨被摔得站不起来。蒋介石在其他资料中对此也有记载。
  “上帝在指引我,想让兔子把我带到安全的地方”
  受伤之后的蒋介石又是如何逃避追捕的呢?他说:
  我一点一点地慢慢爬到了位于华清池北面的小山上。天越來越亮了,我到处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没有用,附近没有这样的地方,想找一棵树躲起来都是不可能的。华清池那边的战斗还在继续,我的卫队人数没有对方多,好像已经占了下风。我们一边打一边设法逃脱,而对方则一路乘胜追击,听到枪声离这边越来越近了。我觉得自己是没办法逃脱了,想着我马上就要离开这个世界,真的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
  可一下子我又有了信心,开始虔诚地向上帝祈祷,我祈祷了很长时间。我跟上帝承认我的错误和我的罪过并真心地祈求,希望上帝如果真的安排我拯救中国,就救救我,让我安全地渡过这个难关。
  我再次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我忽然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两只白色的兔子。我想这肯定是上帝在指引我,想让兔子把我带到安全的地方。于是,我就一直跟着兔子,一瘸一拐地往山坡上走着。它们停下来的时候,我就在地上稍作休息。最终,它们躲进了一块大石头后面。我跟着它们爬到石头前面,感觉这正是上帝为我准备的藏身之地,那里正好可以容下我。
  蒋介石本来随其母亲信奉佛教,但到了1927年他向宋美龄求婚时,因宋家信奉基督教,要求蒋介石也信奉基督教,所以蒋介石就放弃佛教,皈依了基督教。蒋介石说他在危急时刻,虔诚地向上帝祈祷,正如我们普通人在无助的情况下求神庇佑一样。但他说关键时刻,出现了两只白色的兔子,并带他到藏身之处,这却是蒋介石其他关于西安事变资料中从未见过的说辞。即使真的出现过两只白兔,但说成是上帝的指引”,除了精神上的寄托以外,大概还有“受命于天”的吹嘘成分。
  蒋介石最后说:“没过多长时间,叛军的秩序和纪律都恢复正常。我被他们找到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我杀害,也没有让我受刑,只是又让我回到了华清池。之后,我又被他们带到了西安城中,关了起来。”
  在西安,蒋介石先被关押在新城大楼,后来移居到张学良公馆附近有暖气设备的高桂滋公馆。在周恩来等人的调停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走上了联合抗日的道路。
  不久,宋美龄撰写了《西安事变回忆录》,阿班以1.2万美元(合当时法币4万元)的价格竞买它的版权,并在美国出版。宋美龄对此十分感激。
  阿班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撰写了《我的中国岁月》,其中记载了蒋介石对西安事变的口述文字,为后人留下了罕见而珍贵的资料。这个口述资料可以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增加人们对西安事变的认识,至少可以从中了解蒋介石当时的内心活动。当然,阿班十分了解蒋介石,他在书中说:“自1936年12月被劫持后,总司令便深信,他是上帝选定之人。”
  但相信上帝选定,终不如相信人民选定的好。★ (责编/闻立 责校/袁栋梁 来源《蒋介石口述西安事变:两只白兔带我到藏身之处》,张天社/文《文史博览》2019年第8期)
其他文献
1936年7月,红军大学在陕北志丹县的土窑洞里开课。窑洞没有门,几次有狼跑进去,学员们就用脸盆堵在门口,身边放一根打狼棍。开课当天,毛泽东前去视察,风趣地说:“你们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却学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毛泽东去作报告。他说:“我在陕北保安,看到这里的毛驴很多,要使毛驴上山有3种办法,一推,二拉,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抗日的,我们就推他、拉他、再不干就
期刊
公元2015年11月7日,广州白云山下人头攒动,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校友走进广外北校区体育馆,出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校50周年庆典大会”。  1978年底,广外迎新晚会上,一首酣畅的《乌苏里船歌》,唱出了我这个1966届高中毕业生的欢快心情:从太湖到珠江,从知青到大学生,一场“文革”终究无法阻挡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法吞噬“我要上大学”的梦想!终于,歌唱般的俄语和恢宏的俄苏文学加上3年的高中俄语,引领
期刊
因为他,在全世界面前,万国防疫大会第一次给了中国人礼貌的待遇并首次增用中文  自2019年11月12日北京确认接诊两名鼠疫患者以来,一个已沉寂了多年的名字,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他是首位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肺鼠疫”的人。  他用64天消灭疫情,拯救了东北万万同胞的生命!  他就是“鼠疫斗士”——伍连德。  伍连德,字星联,是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和协和医院
期刊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他们走在人群中,是平凡的一个;站在危险前,  却爆发出英勇无惧的力量。他们带走的,  是病毒肆虐的至暗时刻,留下的是疫去春来、山河无恙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的这句话,让很多人鼻子一酸。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刻,在疫情“风暴眼”武汉,这群“最勇敢的人”成为护城先锋。他们之中有大国院士,有一院之长,也有普通医护
期刊
“我想在延安办一次画展,用两辆大轿车接延川的农民朋友参加开幕式,一车小程村,一车桑洼村,让他们来看看来自他们生活中的画。”这是靳先生晚年的一大心愿。他还说:“我在黄河边画画时,农民朋友经常用毛驴车拉着我早出晚归,搶着为我送饭,他们是我最亲的人。”  靳先生住院病危,我们去探望,他的夫人俯到他的耳边说:“延安的朋友来看你了。”老人家微微张了张嘴,似乎轻轻唤了一声“延安”,便是泪花盈盈。  1959年
期刊
父母去世至今已有20多年,如今我也迈入老年,仍忘不了他们的言传身教。  父亲出生在清末,刚成年,我的爷爷就得病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孤儿寡母无以为生。我的奶奶只好带着父亲和未成年的姑姑去闯天津衛!  到了天津安顿下来后,奶奶去了一家大户人家做佣人。父亲则去了豆腐房做工,后来又去收废品。  父亲遗传了奶奶的心灵手巧,再加上肯动脑筋,他把收来的钟表、留声机拆卸开,反复研究,重新组装,最后竟然无师自
期刊
不少负责同志的主要工作范围,几乎是同一个模式:主持会议或参加会议;约人谈话或听取汇报;选阅文件,考察资料  前些日子,我们这些曾经在中南海为首长服务过的老同志们聚在一起,老话重提,旧闻拾零,大家回忆为首长服务时的点滴往事,陷入对他们的追思……  选址中南海  关于中央首长的住地为何选址中南海,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谈道:早在1949年3月,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各方对党中央、政务院(后改国务
期刊
日本和中国应该进入事业合作的时代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想象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18年12月18日,我代表外祖父大平正芳参加了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大会表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人,其中10名是外国友人,当中有两名是日本人,一位是我的外祖父,另一位是松下幸之助。大会颁给外祖父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他获评为“
期刊
1971年3月初,我到杭锦后旗第二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  不久,暑假到了,学校做出了新建两间教室的决定。为了节约建校经费,校方只请了几个泥工师傅,教职工则一律不放假,参加建校劳动。男教师中,一部分负责拉红土、和泥、上泥,另一部分从附近农民家里借来人拉小胶车,从坯场往工地拉坯子;女教师则负责搬坯子。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谈笑风生,没有一个因牺牲暑期休息时间而闹情绪、有怨言的。  一天,一位师傅因病请假没上
期刊
2019年11月1日至5日,湖北省重点文化项目“中华家风全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筑梦徽州2019文艺大典暨第六届全国文学艺术家创作交流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  大会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湖北省写作学会联合主办,今古传奇杂志社、中华文学杂志社、速读杂志社、新传奇杂志社承办,中国书画导报社、中国现代文艺出版社、北京环球翰墨文化艺术院、中知图传媒、安徽羲之艺术传媒、燧木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