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知识,采取一切手段,丰富有限的教学资源。本文主要从历史典故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出发探讨这一主题。
  关键词: 历史典故 中学历史教学 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形成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中学历史课堂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就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如何让学生改变对历史厌烦,甚至是不想学的现状,转变学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呢?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知识,采取一切手段,丰富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书籍丰富,有一种东西至今令每个人朗朗上口,记忆犹新。那就是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历史典故。一个典故蕴含一段历史。有些中学生即使厌学,也能随便说出几个历史典故。对于典故背后蕴含的哲理,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历史知识中的典故,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感受历史知识中的人文力量,有心理的体验与精神的震撼,从而达到历史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巧用典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知识,加深记忆。如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时,可以扣住典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让学生充分想象农民起义的场景,起义准备仓促,装备简陋。再如,分析“淝水之战”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及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如果从前秦拥军八十七万与东晋八万士兵的敌对、双方军队的具体组成来分析的话,则效果不如用一个典故“投鞭断流”来得好。投鞭断流典故,具体讲述的是淝水之战前,前秦皇帝站在淝水之边,说了一句话,从此成为典故。即“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引用这一典故既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势,前秦人马众多,兵力雄厚,又形象地描绘出前秦皇帝的骄纵自大。在讲到战后时,如果用一个成语“草木皆兵”补充,则更能说明当时以少胜多的情况。“草木皆兵”正是双方对阵时,前秦皇帝登城时看到的场景。东晋部队整齐而精锐,又看见八公山的草木好像人形,“此亦勃敌也,何谓少乎?”他以为那也是东晋的军队。这样,仅仅两个成语就把淝水之战的部分情节诠释得淋漓尽致。有人,有事,有前奏,有结果,有败因。学生不仅轻松记忆,而且记忆得比较牢固。
  二、巧设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历史教材中的典故生动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大量的历史课堂教学事实表明,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很多老师只注重被列入考试范围內的知识点,只强调对考试知识点的机械化记忆。对教材上的历史典故和相关的史料,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或是作为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产生重记忆、轻理解的情况,引起重接受轻思考的一连串反应。这不但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使得学生难以摆脱受传统教育模式束缚而滋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历史课内外的典故十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设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新,敢于发言。此外,除了对课本的现有典故进行设计外,还把搜集资料和典故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在课外历史典故的搜集过程中,增进师生友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三、运用典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祖国的深刻了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东西,如丝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引以为豪的东西。同时,在这段岁月中,还涌现出许多为国奋斗、捐躯的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故中,可以见到他们留下的身影。如勾践“卧薪尝胆”,蔺相如“怒发冲冠、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岳飞“精忠报国”,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英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深沉而饱满的。他们的英雄感人事迹正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这些典故,让学生用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情操,从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补充历史典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热情,健全学生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运用典故时,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不要画蛇添足,不要事事补充,拖泥带水。其二,切忌喧嚣兵夺主。盲目补充典故,忽略了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运用典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家颐.历史教学中运用成语典故的点滴体会[J].历史教学,1983(09).
  [2]曾维丽.“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提出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一得[J].教师之友,2005(06).
  [3]周向红.浅论成语典故在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2).
  [4]万铁艳.历史教学中巧用典故,史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CHD)伴有心衰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CHD患者展开研究,参照分层抽样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合并心衰的78
文章通过对运动学研究特征中的可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的阐述,对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应用辅助手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辅助手段对促进实心球技术掌握的原理,提出了几种有效可行的方
学位
目的 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36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给予研究,按顺序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防护理.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的负面心理,治
目的 分析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阶段性护理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随机编号,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等份,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六个环节:新闻发布环节、新课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课堂总结环节、习题巩固环节、课后探究环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环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具体教学的六个环节更应渗透这种精神。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闻发布环节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该环节
本方为临床经验方,由补骨脂、熟地黄、菟丝子、牛膝等12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颈椎病,经长期实践证明:本品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由于中药汤剂存在不良气味大、服用量大、煎煮不便等
CRISPR-on是以一种RNA为引导,进而转录激动多种内源性基因表达的系统。在CRISPR-Cas9改造的体系中,它的两个催化活性位点RuvC和HNH被失活,转录激活域VP64、HSF1及p65偶联Cas9蛋
学位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关系。本来应趣味盎然、极富感染力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呈现的却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一情景?究其根源,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作祟。如何才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呢?这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体